空体新媒体实验室是新科技、新产品、新思想的发声平台。
故乡是什么味道的?
是似乎可以拧出盐来的风。
是热腾腾的功夫茶、牛肉和粿条汤。
是灶台里的柴火,每次添柴都会涌起白色的浓烟。
是下午市场上,我走过一个接一个的摊位,贝壳、牡蛎或鱼族身上鳞片散发着的腥味。
是夏天午后,被晒得炙热的土地,忽然被一阵暴雨激扬起来的尘土的气味,灰扑扑、带着温度的气味。
离开故乡之后,就很难再闻到这些味道。快餐味,甜腻的果茶味,键盘的塑胶味充斥着我的鼻腔。
而家乡的味道,那可以在肺叶里扩张,充满肺叶里每一个小小的空囊的气味,那在睡梦中让你安稳沉醉的味道,却被封存在了记忆的深处。
直到看到《爸,我一定行的》这部电影。
作为第一部讲述潮汕本土故事的院线电影,《爸,我一定行的》90%的演员及制作人都为潮汕人,六成以上的拍摄场景都来自潮汕金灶镇,导演蓝鸿春说,拍这部片子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没有场地可以使用,都是由潮汕老乡义务提供的。
作为取景地之一的空体,承载了这部片子最重要的转折点,郑润奇所饰的男主角369怀揣着出人头地的梦想,在空体参与选拔,从此变得小有名气。
昨天导演蓝鸿春回到取景地空体做了一场放映分享会,在空体看到片中的空体,有种时空交错的奇妙感觉。
我允许你对我撒野
因为我爱你
撑起剧情的父子,就是普普通通的潮汕父亲,和普普通通的潮汕儿子。父亲是做粿条汤生意的,一个小小的摊档二十几年,撑起了一个家。儿子高中辍学,二十六岁了仍一事无成,摸爬滚打,找门路。
然而,就是这样的父子,他们的故事走入了我们心里,因为一切都离我们太近了。
这部片子中塑造的父亲和王朔的《我是你爸爸》截然不同,王朔笔下的爸爸,是伶牙俐齿的,以至于儿子马锐面对老爸马林生谆谆教导时候各种妙语连珠,就悔自己当初看书太少,否则也不至于被老爸教导得满腔不服却无法表达。
这部片子,却塑造了另一种父亲,他们很少情感外露,与儿子也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关心儿子的方式只是——"我来洗碗。"
他们很少破口大骂,即使真的发怒了也只局限于一两句"扑母"。也许过后会后悔,但他们一般不道歉,然后试着用他们无声的方式去补偿。
他们会为了儿子的工作四处打听,动用他所有的关系。
儿子要出去闯荡,他们也不会拒绝——骑电瓶车载着孩子去坐大巴车是他们能做的最后一点事。
即使孩子最后搞砸了,他们也会不责怪太多,只会说一句——回家吧,我来想办法。
正如片中369因为要出去闯,和爸爸大吵一架之后摔门而去,最后偷偷揣了几百块钱留下一张小纸条就坐上了去深圳的大巴车。下一个镜头就是父亲回到家,读了一遍纸条,默默的放下了存折和刚取的钱。
琐碎的人间烟火
一直很喜欢张楚《蚂蚁蚂蚁》里的歌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分了四季,五谷是花生红枣眼泪和小米。”
这部片子正如这句歌词一般,坦坦荡荡的琐碎中却饱含着人间烟火:
家家户户泡的功夫茶、青草地里的鸡和鸭屎、祠堂里的香火、一年一度的祭拜礼、总是湿漉漉的石头路;
还有村头打麻将的邻居,医院门口烫粿条汤的阿伯,乡里桥头促肉的大叔,菜市场的卖菜阿姨,用一口方言+普通话训斥你的教导主任。
这样的人间烟火,总是温柔的力量源泉。如同寻常日子里千丝万缕的柔光,朴素、温和、同呼吸一般自然。若有什么可以称得上理所当然,那便是万物之于自然,烟火之于人间。
蓝鸿春说:“其实也有很多电影人是潮汕地区的,但是可能出于对市场的考虑,很少有人去拍区域属性比较明显的电影,上院线的则更少。实际上潮汕人对自己族群的文化认同感非常强烈。如果通过这部电影,能够号召更多的青年电影人,投身本土电影的制作,那这就是《爸,我一定行的》这部电影最有价值的地方了。”
当被问及下一部片子的拍摄方向时,蓝导说:“我想要拍摄更多普普通通的潮汕人,和他们内心的波澜壮阔。”
/ END /
空体不断观照自身更多可能性,与他者产生连接,为城市发声,为时代发声。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空体的资讯,请关注“空体”公众号(ID:Kong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