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决定我们“喜新厌旧”

喜新厌旧

    昨天晚上看了看手头上用了2年的Iphone6S,觉得现在手机跟现在主流的差距很大,已经远远落后,比如时下的全面屏、3D人脸景深识别等技术,然后就在手机上打开了京东,搜索了一遍时下最炫酷的手机:华为MATE20 PRO、VIVO NEX双屏版、Iphone XS等等,越看越产生强烈购买的冲动,当下我突然意识到我之前几次换手机也是类似的体验,现在我需要推迟决定。

    早晨醒来,回想了下以前换手机的过程,往往是新入手新鲜了两三天,后面就回归平淡,手机中安装的APP也是以前的几个,使用场景不外就是打电话、日常沟通、拍照、娱乐,并没有因为手机升级换代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其实身边有很多类似的情况,比如我的儿子,他看到乐高一款新的玩具,当场很想要很想要,买了之后,拼装完成了,这个玩具的寿命就结束了,他又继续追逐新的系列,导致家里乐高零件一箱箱放着。

    那么又是什么促使了我这种更换手机的欲望呢?


背后的动机

    经济学有个非常有名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也可以运用人的生理来解释,外部给一个刺激,人的神经兴奋就有满足感。随着同样刺激的反复进行,兴奋程度就下降。

    从这一方面来解释,就知道我们对于日常物品消费决策上是存在边际效用递减情况的,每次新商品发布,总是提出与之前商品的差异及提升,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我们就不断地接受这种刺激,在欲望的驱使下购买新的产品。


推迟决定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一直使用旧的,不更换新的呢?这个事情没有绝对,我觉得做决定要一分为二来看:

1、我一直使用旧的可不可以?

(1)我目前的使用场景有哪些?

(2)旧的产品是否满足使用需求?

(3)新的需求能否通过其他方式替代?

2、我更换新的产品或工具后,我会用它来拓展什么使用场景?

(1)新的产品有哪些特性?

(2)我能用这些特性来做什么?

(3)我的使用场景会发生变化吗?

(4)我能通过这些变化获得什么?


      古人常说“三思而行”,不要被内部冲动和外部刺激裹挟,推迟决定,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做决定时,再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才不至于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决定我们“喜新厌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