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AScript 和 JavaScript 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的规格,后者是前者的一种实现(另外的 ECMAScript 方言还有 Jscript 和 ActionScript)。
ES6 与 ECMAScript 2015 的关系 :
ES6 既是一个历史名词,也是一个泛指,含义是 5.1 版以后的 JavaScript 的下一代标准,涵盖了 ES2015、ES2016、ES2017 等等,而 ES2015 则是正式名称,特指该年发布的正式版本的语言标准。本书中提到 ES6 的地方,一般是指 ES2015 标准。
1.let const
代码1:let是块级作用域
function test(){
for(let i=1;i<3,i++){
console.log(i);
}
console.log(i);
}
test();
前面打印出1,2,循环外打印出not defined(不是undefined),因为let是块级作用域,而且ES6默认严格模式,所以不是undefined。
代码2:let声明的变量不能重复声明
function test(){
let a =1;
let a =2;
}
test();
// 报错
function func() {
let a = 10;
var a = 1;
}
编译不成功,因为a被重复声明了。
代码3:const声明的常量,数值不能不能修改,对象可以修改
function last(){
const PI=3.1415926;
PI=8;
console.log(PI);
}
last();
报错:“PI” is read-only。说明使用const声明的变量是不能修改的。
一些情况可以修改,但是请看下面代码:
function last(){
const PI = 3.1415926;
const k={
a:1
}
k.b=3; //对k进行修改
console.log(PI,k);
}
说明:数值不允许修改,但是对象是引用类型,也就是k依然不变,因为k是指向存储地址,但是存储地址内容变化了,增加了b。
本质:
const实际上保证的,并不是变量的值不得改动,而是变量指向的那个内存地址所保存的数据不得改动。对于简单类型的数据(数值、字符串、布尔值),值就保存在变量指向的那个内存地址,因此等同于常量。但对于复合类型的数据(主要是对象和数组),变量指向的内存地址,保存的只是一个指向实际数据的指针,const只能保证这个指针是固定的(即总是指向另一个固定的地址),至于它指向的数据结构是不是可变的,就完全不能控制了。因此,将一个对象声明为常量必须非常小心。
const foo = {};
// 为 foo 添加一个属性,可以成功
foo.prop = 123;
foo.prop // 123
// 将 foo 指向另一个对象,就会报错
foo = {}; // TypeError: "foo" is read-only
上面代码中,常量foo储存的是一个地址,这个地址指向一个对象。不可变的只是这个地址,即不能把foo指向另一个地址,但对象本身是可变的,所以依然可以为其添加新属性。
代码4:const声明【常量】时,必须同时进行赋值
function last(){
const PI;
PI = 8;
console.log(PI);
}
last();
依然会报错,输入不完整,也就是声明时候同时赋值。但是let可以先声明后赋值,赋值前输出的话,是输出undefined
经典示例附注:
var a = [];
for (var i = 0; i < 10; i++) {
a[i] = function () {
console.log(i);
};
}
a[6](); // 10
上面代码中,变量i是var命令声明的,在全局范围内都有效,所以全局只有一个变量i。每一次循环,变量i的值都会发生改变,而循环内被赋给数组a的函数内部的console.log(i),里面的i指向的就是全局的i。也就是说,所有数组a的成员里面的i,指向的都是同一个i,导致运行时输出的是最后一轮的i的值,也就是 10。
var a = [];
for (let i = 0; i < 10; i++) {
a[i] = function () {
console.log(i);
};
}
a[6](); // 6
上面代码中,变量i是let声明的,当前的i只在本轮循环有效,所以每一次循环的i其实都是一个新的变量,所以最后输出的是6。你可能会问,如果每一轮循环的变量i都是重新声明的,那它怎么知道上一轮循环的值,从而计算出本轮循环的值?这是因为 JavaScript 引擎内部会记住上一轮循环的值,初始化本轮的变量i时,就在上一轮循环的基础上进行计算。
代码5:for()里面的变量是let声明的父作用域,let是单独的作用域,但是for()里面变量不是全局变量
for (let i = 0; i < 3; i++) {
let i = 'abc';
console.log(i);
}
console.log(i);
// abc
// abc
// abc
// Uncaught ReferenceError: i is not defined
另外,for循环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设置循环变量的那部分是一个父作用域,而循环体内部是一个单独的子作用域。
上面代码正确运行,输出了 3 次abc。这表明函数内部的变量i与循环变量i不在同一个作用域,有各自单独的作用域。
代码7:不存在变量提升
// var 的情况
console.log(foo); // 输出undefined
var foo = 2;
// let 的情况
console.log(bar); // 报错ReferenceError
let bar = 2;
上面代码中,变量foo用var命令声明,会发生变量提升,即脚本开始运行时,变量foo已经存在了,但是没有值,所以会输出undefined。变量bar用let命令声明,不会发生变量提升。这表示在声明它之前,变量bar是不存在的,这时如果用到它,就会抛出一个错误。
代码8:暂时性死区
只要块级作用域内存在let命令,它所声明的变量就“绑定”(binding)这个区域,不再受外部的影响。
var tmp = 123;
if (true) {
tmp = 'abc'; // ReferenceError
let tmp;
}
上面代码中,存在全局变量tmp,但是块级作用域内let又声明了一个局部变量tmp,导致后者绑定这个块级作用域,所以在let声明变量前,对tmp赋值会报错。
ES6 明确规定,如果区块中存在let和const命令,这个区块对这些命令声明的变量,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封闭作用域。凡是在声明之前就使用这些变量,就会报错。
总之,在代码块内,使用let命令声明变量之前,该变量都是不可用的。这在语法上,称为“暂时性死区”(temporal dead zone,简称 TDZ)。
if (true) {
// TDZ开始
tmp = 'abc'; // ReferenceError
console.log(tmp); // ReferenceError
let tmp; // TDZ结束
console.log(tmp); // undefined
tmp = 123;
console.log(tmp); // 123
}
上面代码中,在let命令声明变量tmp之前,都属于变量tmp的“死区”。
2.解构赋值
解构赋值:数组解构赋值、对象解构赋值、字符串解构赋值、布尔值解构赋值、函数参数解构赋值、数值解构赋值
//数组解构赋值(两侧都是数组)
{
let a,b,rest;
[a,b] = [1,2];
console.log(a,b); //1 2
}
{
let a,b,rest;
[a,b,...rest] = [1,2,3,4,5,6];
console.log(a,b,rest); //1 2 [3,4,5,6]
}
//对象解构赋值(两侧都是对象)
{
let a,b;
( {a,b} = {a:1,b:2} )
console.log(a,b); //1 2
}
//默认参数的数组解构赋值
{
let a,b,c,rest;
[a,b,c=3] = [1,2];
console.log(a,b,c); //1 2 3
}
{
let a,b,c,rest;
[a,b,c=3] = [1,2,4];
console.log(a,b,c); //1 2 4
}
//对象解构赋值
{
let o = {p:42,q:true};
let {p,q} = o;
console.log(p,q); //42 true
}
{
let {a=10,b=5} = {a:3};
console.log(a,b); // 3 5
}
使用示例代码:
let a = 1;
let b = 2;
[a,b] = [b,a];
console.log(a,b); //2 1
// 如果不用ES6,我们需要先接收返回值,然后根据索引依次取出数据。
{
function f(){
return [1,2]
}
let a,b;
[a,b] = f();
console.log(a,b); //1 2
}
//省去索引,只取出自己关心的
{
function f(){
return [1,2,3,4,5]
}
let a,b,c;
[a,,,b]=f(); //1 4
}
//省去了拼接成数组
{
function f(){
return [1,2,3,4,5]
}
let a,b,c;
[a,...b]=f(); //1 [2,3,4,5]
}
//
{
let metaData={
title:'abc',
test:[{
title:'test',
desc:'description'
}]
}
let {title:esTitle,test:[{title:cnTitle}]} = mataData;
console.log(esTitle,cnTitle); // abc test
}
3.正则扩展
正则新增特性:构造函数的变化、正则方法的扩展、u修饰符、y修饰符、s修饰符。
//ES5写法
{
let regex = new RegExp('xyz','i');
let regex2 = new RegExp(/xyz/i);
console.log(regex.test('xyz123'),regex2.test('xyz123')); //true true
}
//ES6写法
{
let regex3 = new RegExp(/xyz/ig,'i'); //第二个修饰符i会覆盖ig这个修饰符
console.log(regex3.flags); //i
}
//g y修饰符
{
let s = 'bbb_bb_b';
let a1 = /b+/g;
let a2 = /b+/y;
console.log('one',a1.exec(s),a2.exec(s)); //
console.log('two',a1.exec(s),a2.exec(s));
console.log(a1.sticky,a2.sticky); //false true (判断是否开启y修饰符)
}
都是全局匹配,g修饰符从上次匹配的位置开始直到找到可以匹配的,不强调是否以b开头,y修饰符就强调以b开头。
第一次匹配都可以匹配到bbb,第二次匹配时候g修饰符可以匹配到bb,y修饰符就匹配不到了。
//u修饰符(Unicode)
{
console.log('u-1',/^\uD83D/.test('\uD83D\uDC2A')); //u-1 true
console.log('u-2',/^\uD83D/u.test('\uD83D\uDC2A')); //u-2 false
console.log(/\u{61}/.test('a')); //false
console.log(/\u{61}/u.test('a')); //true
}
\uD83D\uDC2A在不加u修饰符会被当成两个字母,加u修饰符会当成一个整体。
{61}大括号包起来的东西会被当成一个Unicode字符,不加u不会被识别。
4.字符串扩展
字符串新增特性:Unicode表示法、遍历接口、模板字符串、新增方法(10种)
字符的Unicode表示法
JavaScript 允许采用\uxxxx形式表示一个字符,其中xxxx表示字符的 Unicode 码点。例如’u0061’就是’a’。
但是,这种表示法只限于码点在\u0000~\uFFFF之间的字符。超出这个范围的字符,必须用两个双字节的形式表示。
console.log('a','\u0061'); //a a
"\uD842\uDFB7"
// "?"
"\u20BB7"
// " 7"
console.log('s','\u{20BB7}');
// s ?
上面代码表示,如果直接在\u后面跟上超过0xFFFF的数值(比如\u20BB7),JavaScript 会理解成\u20BB+7。由于\u20BB是一个不可打印字符,所以只会显示一个空格,后面跟着一个7。
ES6 对这一点做出了改进,只要将码点放入大括号,就能正确解读该字符。
"\u{20BB7}"
// "?"
"\u{41}\u{42}\u{43}"
// "ABC"
let hello = 123;
hell\u{6F} // 123
'\u{1F680}' === '\uD83D\uDE80'
// true
codePointAt()
JavaScript 内部,字符以 UTF-16 的格式储存,每个字符固定为2个字节。对于那些需要4个字节储存的字符(Unicode 码点大于0xFFFF的字符),JavaScript 会认为它们是两个字符。
var s = "?";
s.length // 2
s.charAt(0) // ''
s.charAt(1) // ''
s.charCodeAt(0) // 55362
s.charCodeAt(1) // 57271
上面代码中,汉字“?”(注意,这个字不是“吉祥”的“吉”)的码点是0x20BB7,UTF-16 编码为0xD842 0xDFB7(十进制为55362 57271),需要4个字节储存。对于这种4个字节的字符,JavaScript 不能正确处理,字符串长度会误判为2,而且charAt方法无法读取整个字符,charCodeAt方法只能分别返回前两个字节和后两个字节的值。
ES6 提供了codePointAt方法,能够正确处理 4 个字节储存的字符,返回一个字符的码点。
let s = '?a';
s.codePointAt(0) // 134071
s.codePointAt(1) // 57271
s.codePointAt(2) // 97
let s = '?';
console.log('length',s.length); //length 2
console.log('0',s.charAt(0)); //取字符 0 �
console.log('1',s.charAt(1)); //1 �
console.log('at0',s.charCodeAt(0)); //取第一个字符的Unicode码值 55362
console.log('at1',s.charCodeAt(1)); //57271
let s = '?a';
console.log('length',s.length); //length 3
s.codePointAt(0) // 134071
s.codePointAt(1) // 57271
s.codePointAt(2) // 97
==String.fromCodePoint() ==
ES5 提供String.fromCharCode方法,用于从码点返回对应字符,但是这个方法不能识别 32 位的 UTF-16 字符(Unicode 编号大于0xFFFF)。
String.fromCharCode(0x20BB7)
// "ஷ"
上面代码中,String.fromCharCode不能识别大于0xFFFF的码点,所以0x20BB7就发生了溢出,最高位2被舍弃了,最后返回码点U+0BB7对应的字符,而不是码点U+20BB7对应的字符。
ES6 提供了String.fromCodePoint方法,可以识别大于0xFFFF的字符,弥补了String.fromCharCode方法的不足。在作用上,正好与codePointAt方法相反。
String.fromCodePoint(0x20BB7)
// "?"
String.fromCodePoint(0x78, 0x1f680, 0x79) === 'x\uD83D\uDE80y'
// true
上面代码中,如果String.fromCodePoint方法有多个参数,则它们会被合并成一个字符串返回。
注意,fromCodePoint方法定义在String对象上,而codePointAt方法定义在字符串的实例对象上。
应用示例:
//字符串遍历
//ES5
let str = '\u{20bb7}abc';
for(let i=0;i
字符串的遍历器接口
ES6 为字符串添加了遍历器接口,使得字符串可以被for…of循环遍历。
for (let codePoint of 'foo') {
console.log(codePoint)
}
// "f"
// "o"
// "o"
除了遍历字符串,这个遍历器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识别大于0xFFFF的码点,传统的for循环无法识别这样的码点。
let text = String.fromCodePoint(0x20BB7);
for (let i = 0; i < text.length; i++) {
console.log(text[i]);
}
// " "
// " "
for (let i of text) {
console.log(i);
}
// "?"
上面代码中,字符串text只有一个字符,但是for循环会认为它包含两个字符(都不可打印),而for…of循环会正确识别出这一个字符。
includes(), startsWith(), endsWith()
传统上,JavaScript 只有indexOf方法,可以用来确定一个字符串是否包含在另一个字符串中。ES6 又提供了三种新方法。
let s = 'Hello world!';
s.startsWith('Hello') // true
s.endsWith('!') // true
s.includes('o') // true
这三个方法都支持第二个参数,表示开始搜索的位置。
let s = 'Hello world!';
s.startsWith('world', 6) // true
s.endsWith('Hello', 5) // true
s.includes('Hello', 6) // false
上面代码表示,使用第二个参数n时,endsWith的行为与其他两个方法有所不同。它是针对从n开始到n之前的字符,而其他两个方法针对从第n个位置开始直到字符串结束。
repeat()
repeat方法返回一个新字符串,表示将原字符串重复n次。
'x'.repeat(3) // "xxx"
'hello'.repeat(2) // "hellohello"
'na'.repeat(0) // ""
字符串模板
let name = "list";
let info = "hello world";
let m = `i am ${name}, ${info}`;
padStart(),padEnd()
ES2017 引入了字符串补全长度的功能。如果某个字符串不够指定长度,会在头部或尾部补全。padStart()用于头部补全,padEnd()用于尾部补全。
'x'.padStart(5, 'ab') // 'ababx'
'x'.padStart(4, 'ab') // 'abax'
'x'.padEnd(5, 'ab') // 'xabab'
'x'.padEnd(4, 'ab') // 'xaba'
上面代码中,padStart()和padEnd()一共接受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字符串补全生效的最大长度,第二个参数是用来补全的字符串。
==标签模板 ==
模板字符串的功能,不仅仅是上面这些。它可以紧跟在一个函数名后面,该函数将被调用来处理这个模板字符串。这被称为“标签模板”功能(tagged template)。
let user={
name:"list";
info:"hello world";
}
abc`i am ${user.name},${user.info}`;
function abc(s,v1,v2){
console.log(s,v1,v2);
}
String.raw()
ES6 还为原生的 String 对象,提供了一个raw方法。(相当于自动添加/,进行转义)
String.raw方法,往往用来充当模板字符串的处理函数,返回一个斜杠都被转义(即斜杠前面再加一个斜杠)的字符串,对应于替换变量后的模板字符串。
String.raw`Hi\n${2+3}!`;
// 返回 "Hi\\n5!"
String.raw`Hi\u000A!`;
// 返回 "Hi\\u000A!"
5.数值扩展
二进制和八进制表示法
ES6 提供了二进制和八进制数值的新的写法,分别用前缀0b(或0B)和0o(或0O)表示。
0b111110111 === 503 // true
0o767 === 503 // true
如果要将0b和0o前缀的字符串数值转为十进制,要使用Number方法。
Number('0b111') // 7
Number('0o10') // 8
Number.isFinite(), Number.isNaN()
ES6 在Number对象上,新提供了Number.isFinite()和Number.isNaN()两个方法。
Number.isFinite()用来检查一个数值是否为有限的(finite),即不是Infinity。
Number.isFinite(15); // true
Number.isFinite(0.8); // true
Number.isFinite(NaN); // false
Number.isFinite(Infinity); // false
Number.isFinite(-Infinity); // false
Number.isFinite('foo'); // false
Number.isFinite('15'); // false
Number.isFinite(true); // false
注意,如果参数类型不是数值,Number.isFinite一律返回false。
Number.isNaN()用来检查一个值是否为NaN。
Number.isNaN(NaN) // true
Number.isNaN(15) // false
Number.isNaN('15') // false
Number.isNaN(true) // false
Number.isNaN(9/NaN) // true
Number.isNaN('true' / 0) // true
Number.isNaN('true' / 'true') // true
如果参数类型不是NaN,Number.isNaN一律返回false。
它们与传统的全局方法isFinite()
和isNaN()
的区别在于,传统方法先调用Number()将非数值的值转为数值,再进行判断,而这两个新方法只对数值有效,Number.isFinite()
对于非数值一律返回false, Number.isNaN()
只有对于NaN才返回true,非NaN一律返回false。
==Number.parseInt(), Number.parseFloat() ==
ES6 将全局方法parseInt()和parseFloat(),移植到Number对象上面,行为完全保持不变。
// ES5的写法
parseInt('12.34') // 12
parseFloat('123.45#') // 123.45
// ES6的写法
Number.parseInt('12.34') // 12
Number.parseFloat('123.45#') // 123.45
这样做的目的,是逐步减少全局性方法,使得语言逐步模块化。
Number.parseInt === parseInt // true
Number.parseFloat === parseFloat // true
Number.isInteger()
Number.isInteger()用来判断一个数值是否为整数。
Number.isInteger(25) // true
Number.isInteger(25.1) // false
JavaScript 内部,整数和浮点数采用的是同样的储存方法,所以 25 和 25.0 被视为同一个值。
Number.isInteger(25) // true
Number.isInteger(25.0) // true
如果参数不是数值,Number.isInteger返回false。
Number.isInteger() // false
Number.isInteger(null) // false
Number.isInteger('15') // false
Number.isInteger(true) // false
Math.trunc()
Math.trunc方法用于去除一个数的小数部分,返回整数部分。
Math.trunc(4.1) // 4
Math.trunc(4.9) // 4
Math.trunc(-4.1) // -4
Math.trunc(-4.9) // -4
Math.trunc(-0.1234) // -0
对于非数值,Math.trunc内部使用Number方法将其先转为数值。
Math.trunc('123.456') // 123
Math.trunc(true) //1
Math.trunc(false) // 0
Math.trunc(null) // 0
对于空值和无法截取整数的值,返回NaN。
Math.trunc(NaN); // NaN
Math.trunc('foo'); // NaN
Math.trunc(); // NaN
Math.trunc(undefined) // NaN
Math.sign()
Math.sign方法用来判断一个数到底是正数、负数、还是零。对于非数值,会先将其转换为数值。
它会返回五种值。
Math.sign(-5) // -1
Math.sign(5) // +1
Math.sign(0) // +0
Math.sign(-0) // -0
Math.sign(NaN) // NaN
如果参数是非数值,会自动转为数值。对于那些无法转为数值的值,会返回NaN。
Math.sign('') // 0
Math.sign(true) // +1
Math.sign(false) // 0
Math.sign(null) // 0
Math.sign('9') // +1
Math.sign('foo') // NaN
Math.sign() // NaN
Math.sign(undefined) // NaN
Math.cbrt()
Math.cbrt方法用于计算一个数的立方根。
Math.cbrt(-1) // -1
Math.cbrt(0) // 0
Math.cbrt(1) // 1
Math.cbrt(2) // 1.2599210498948734
对于非数值,Math.cbrt方法内部也是先使用Number方法将其转为数值。
Math.cbrt('8') // 2
Math.cbrt('hello') // NaN
Math 对象的其他扩展
JavaScript 的整数使用 32 位二进制形式表示,Math.clz32方法返回一个数的 32 位无符号整数形式有多少个前导 0。
Math.imul方法返回两个数以 32 位带符号整数形式相乘的结果,返回的也是一个 32 位的带符号整数。
Math.fround方法返回一个数的32位单精度浮点数形式。
Math.hypot方法返回所有参数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Math.expm1(x)返回 ex - 1,即Math.exp(x) - 1。
Math.log1p(x)方法返回1 + x的自然对数,即Math.log(1 + x)。如果x小于-1,返回NaN。
Math.log10(x)返回以 10 为底的x的对数。如果x小于 0,则返回 NaN。
Math.log2(x)返回以 2 为底的x的对数。如果x小于 0,则返回 NaN。
6.数组扩展
数组新增特性:
Array.from、Array.of、copyWithin、find\findIndex、fill、entries\keys\values、includes
扩展运算符
扩展运算符(spread)是三个点(…)。它好比 rest 参数的逆运算,将一个数组转为用逗号分隔的参数序列。
console.log(...[1, 2, 3])
// 1 2 3
console.log(1, ...[2, 3, 4], 5)
// 1 2 3 4 5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div')]
// [, , ]
该运算符主要用于函数调用。
function push(array, ...items) {
array.push(...items);
}
function add(x, y) {
return x + y;
}
const numbers = [4, 38];
add(...numbers) // 42
上面代码中,array.push(…items)和add(…numbers)这两行,都是函数的调用,它们的都使用了扩展运算符。该运算符将一个数组,变为参数序列。
扩展运算符与正常的函数参数可以结合使用,非常灵活。
function f(v, w, x, y, z) { }
const args = [0, 1];
f(-1, ...args, 2, ...[3]);
替代函数的 apply 方法
由于扩展运算符可以展开数组,所以不再需要apply方法,将数组转为函数的参数了。
// ES5 的写法
function f(x, y, z) {
// ...
}
var args = [0, 1, 2];
f.apply(null, args);
// ES6的写法
function f(x, y, z) {
// ...
}
let args = [0, 1, 2];
f(...args);
Array.from()
Array.from方法用于将两类对象转为真正的数组:类似数组的对象(array-like object)和可遍历(iterable)的对象(包括 ES6 新增的数据结构 Set 和 Map)。
下面是一个类似数组的对象,Array.from将它转为真正的数组。
let arrayLike = {
'0': 'a',
'1': 'b',
'2': 'c',
length: 3
};
// ES5的写法
var arr1 = [].slice.call(arrayLike); // ['a', 'b', 'c']
// ES6的写法
let arr2 = Array.from(arrayLike); // ['a', 'b', 'c']
实际应用中,常见的类似数组的对象是 DOM 操作返回的 NodeList 集合,以及函数内部的arguments对象。Array.from都可以将它们转为真正的数组。
// NodeList对象
let ps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p');
Array.from(ps).filter(p => {
return p.textContent.length > 100;
});
// arguments对象
function foo() {
var args = Array.from(arguments);
// ...
}
Array.of()
Array.of方法用于将一组值,转换为数组。
Array.of(3, 11, 8) // [3,11,8]
Array.of(3) // [3]
Array.of(3).length // 1
这个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弥补数组构造函数Array()的不足。因为参数个数的不同,会导致Array()的行为有差异。
Array() // []
Array(3) // [, , ,]
Array(3, 11, 8) // [3, 11, 8]
上面代码中,Array方法没有参数、一个参数、三个参数时,返回结果都不一样。只有当参数个数不少于 2 个时,Array()才会返回由参数组成的新数组。参数个数只有一个时,实际上是指定数组的长度。
数组实例的 fill()
fill方法使用给定值,填充一个数组。
['a', 'b', 'c'].fill(7)
// [7, 7, 7]
new Array(3).fill(7)
// [7, 7, 7]
上面代码表明,fill方法用于空数组的初始化非常方便。数组中已有的元素,会被全部抹去。
fill方法还可以接受第二个和第三个参数,用于指定填充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
['a', 'b', 'c'].fill(7, 1, 2)
// ['a', 7, 'c']
上面代码表示,fill方法从 1 号位开始,向原数组填充 7,到 2 号位之前结束。
数组实例的 entries(),keys() 和 values()
ES6 提供三个新的方法——entries(),keys()和values()——用于遍历数组。它们都返回一个遍历器对象(详见《Iterator》一章),可以用for…of循环进行遍历,唯一的区别是keys()是对键名的遍历、values()是对键值的遍历,entries()是对键值对的遍历。
for (let index of ['a', 'b'].keys()) {
console.log(index);
}
// 0
// 1
for (let elem of ['a', 'b'].values()) {
console.log(elem);
}
// 'a'
// 'b'
for (let [index, elem] of ['a', 'b'].entries()) {
console.log(index, elem);
}
// 0 "a"
// 1 "b"
数组实例的 copyWithin()
数组实例的copyWithin方法,在当前数组内部,将指定位置的成员复制到其他位置(会覆盖原有成员),然后返回当前数组。也就是说,使用这个方法,会修改当前数组。
Array.prototype.copyWithin(target, start = 0, end = this.length)
它接受三个参数。
- target(必需):从该位置开始替换数据。如果为负值,表示倒数。
- start(可选):从该位置开始读取数据,默认为 0。如果为负值,表示倒数。
- end(可选):到该位置前停止读取数据,默认等于数组长度。如果为负值,表示倒数。
这三个参数都应该是数值,如果不是,会自动转为数值。
[1, 2, 3, 4, 5].copyWithin(0, 3)
// [4, 5, 3, 4, 5]
上面代码表示将从 3 号位直到数组结束的成员(4 和 5),复制到从 0 号位开始的位置,结果覆盖了原来的 1 和 2。
数组实例的 find() 和 findIndex()
数组实例的find方法,用于找出第一个符合条件的数组成员。它的参数是一个回调函数,所有数组成员依次执行该回调函数,直到找出第一个返回值为true的成员,然后返回该成员。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成员,则返回undefined。
[1, 4, -5, 10].find((n) => n < 0)
// -5
上面代码找出数组中第一个小于 0 的成员。
[1, 5, 10, 15].find(function(value, index, arr) {
return value > 9;
}) // 10
上面代码中,find方法的回调函数可以接受三个参数,依次为当前的值、当前的位置和原数组。
数组实例的findIndex方法的用法与find方法非常类似,返回第一个符合条件的数组成员的位置,如果所有成员都不符合条件,则返回-1。
[1, 5, 10, 15].findIndex(function(value, index, arr) {
return value > 9;
}) // 2
数组实例的 includes()
Array.prototype.includes方法返回一个布尔值,表示某个数组是否包含给定的值,与字符串的includes方法类似。ES2016 引入了该方法。
[1, 2, 3].includes(2) // true
[1, 2, 3].includes(4) // false
[1, 2, NaN].includes(NaN) // true
该方法的第二个参数表示搜索的起始位置,默认为0。如果第二个参数为负数,则表示倒数的位置,如果这时它大于数组长度(比如第二个参数为-4,但数组长度为3),则会重置为从0开始。
[1, 2, 3].includes(3, 3); // false
[1, 2, 3].includes(3, -1); // true
没有该方法之前,我们通常使用数组的indexOf方法,检查是否包含某个值。
if (arr.indexOf(el) !== -1) {
// ...
}
indexOf方法有两个缺点,一是不够语义化,它的含义是找到参数值的第一个出现位置,所以要去比较是否不等于-1,表达起来不够直观。二是,它内部使用严格相等运算符(===)进行判断,这会导致对NaN的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