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经历职场危机的中年人,都做对了什么?


来源:第一职场网

作者:杨毅,第一职场网首席职业顾问


在最近的一年的职业规划咨询过程中,我明显地感觉到35岁以上人群对于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的迫切性。也正是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得以清晰地洞察到,时间点的把握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如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我们的客户中,遇到的往往是两类较为极端的案例:一类是已经做到一定级别——至少是总监级以上,在公司具有一定地位,年薪不少于20万的人;另一类是工作多年,但依然处于一个相对低的位置,无论是职位层级和物质回报,还是个人的价值感,均无法得到较高认同。
这两类案例虽然极端,但却给我们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考。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但凡那些在职业发展上获得一定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自己所熟悉且擅长的领域,至少精耕细作了10年以上。
而那些在职场上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往往属于每隔一两年换方向,没有在某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下去。当然,除了频繁跳槽的因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已经在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但这种积累属于重复劳动式的,并没有上升,致使职业发展原地踏步。
一、30岁:你必须要面对的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家庭与责任的问题。
大多数的人,到了这个年龄段,都必须要考虑一下家庭问题。
如果已经成家立业,就会深刻地意识到:职业到底如何发展,才能支撑整个家庭的负担?不仅仅包括爱人,还包括孩子及父母(尤其是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时候,你要承担的是双方四位老人的供养)。
到了这个阶段,压力是成倍增长的,更多的时候,这种压力会使你没有余力去谋求更好的发展。
第二个问题,是能力与年龄的匹配度问题。
为什么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明确规定要5年经验、10年经验等等类似的工作经验要求呢?因为工作时间意味着与之匹配的能力等级。
同样的工作,5年经验和10年经验所积累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能承担的责任也是不一样的。工作年限越长,往往也意味着能力要越强,这二者之间是一种正向倍增的关系。
但如果中年职场人违背了这种关系,就难以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进而丧失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导致这种情况的产生有两种原因:
一是频繁跳槽,没有在一个方向上积累,无一技之长; 二是虽然在一个方向上长期积累,但只有第一年是成长的,剩下的几年都是在做重复劳动,原地踏步。
第三个问题,是知识结构的构建与提升问题。
我们曾经服务过一个客户,做销售做了五六年,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战操作经验。
有一次跳槽去应聘某知名快消企业的区域营销经理的职位。在面试的过程中,所有关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他都能够对答如流,但上升到系统层面及战略层面的问题时,他的脑子就一片空白。
我相信在职场上做过五六年的人都有这种感受:感觉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无论是流程,还是技巧与方法,都能够熟练掌握;但如果从更高一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往往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层级越高,你看问题的眼光和思路就要越高,你的整体知识结构层次也要向上发展和突破。
二、30岁:如何打好基础
30岁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如果30岁未雨绸缪,采取一些措施,那么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中年危机的焦虑。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准一个可以为之奋斗5年、10年甚至更久的目标。
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因为一个清晰的目标,可以让你的职业成长围绕着一个点去积累经验,而这种日积月累的经验积累,也是你日后升职加薪的筹码。
我们去年曾经咨询过一个客户,7年换了6家公司。这个人目前的税后月薪是1万元,属于还不错的那种水平。
大家也许会纳闷:为什么频繁跳槽的一个人,会有这样的职业发展水平呢?有些人会觉得他很幸运,运气比别人好而已。
其实不是。虽然他频繁跳槽,但每一次跳槽,都没有偏离既定的方向。
只要方向不错,那么,每一步行动,都是在为以后的职业发展积累更多的筹码。你积累的厚度,将最终决定你未来的发展高度。
Macolm Gladwell在他的新书《异类:成功人士的故事》中说道,无论是最优秀的运动员,企业家,音乐家还是科学家,经调查,你都会发现他们至少都在付出了长达十年,每天不低于三小时的努力之后才崭露头角的。
根据我们的经验,只有你在一个方向上坚持至少5年以上,你才有可能得到回报,而且这种回报会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产生一个相对长期的影响。同时,也正是这么长时间的积累,让你的基础非常扎实和牢固,你的脚步也会站得更稳。

这里想补充一点,身在职场,无非要做两件事:一是做事,二是做人。
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业目标,对于很多迷茫中的人来说可能并不是容易的事;但学会做人,则是你在任何公司、任何时候都可以修炼的一种职业素养。


有时候良好的职业素养,会从另外一种层面为你的职业发展增添筹码。
在做人的修炼中,有四项要素,是能够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起到致命性影响的。
第一是你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我经常对我们的客户说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你与上司的关系不好,基本上也就意味着你在这个公司的职业生涯就此终结。”
而与同事的关系不好,即便你哪一天升迁了,成为了他们的领导,你会发现领导这个位置其实很不好坐。 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任何时候都不是坏事。
第二项要素,就是要树立不断学习的能力。
我们在去年曾经遇到过一个客户,已经近40岁的人了,做会计做了14年,但仍然只是一个基层主管的职位,在公司中也看不到晋升的机会,也已经好多年没有加薪了。
我们问了他一个问题,“在这14年中,你有没有进行过培训、进修或者任何其他形式的充电?”他说,“没有”。“从来没有吗?”“从来没有。”
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但这种现象在职场中却是非常普遍的。
关于自己的学习与成长,你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与一年前相比,我的专业能力明显进步了吗?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我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吗?假如遇到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我一个人是否能够独立搞定,是否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厚度决定高度。
你之所以会有厚度的积累,原因在于你不断强化的学习能力。没有学习,职业发展就会在原地踏步。
第三项要素,就是要树立职业化精神。
不管你有没有目标,不管这项工作是不是你愿意做的,只要你在这个岗位上,先把事情做好。
在其位谋其职,这是最起码的职业素养,也是一种可迁移的成功素质。
第四项要素,就是要有强大的内心。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没办法成为圣者,但一定要变成强者。
三、30岁之后:如何实现质的突破?
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你的专业化品牌构建。
我在《职场救赎》讲了这个问题:如何构建你自己的个人品牌。
到了30岁以后,再漫无目的地频繁跳槽,肯定是不行的。最大的不利,就是你的专业知识成长,永远只是停留在一个相对低的层次上,而这又会影响你职位的晋升与薪水的增长。
我该干什么,适合做什么,此时应该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定位,并利用剩余5年的时间去积累。
否则,“35岁现象”一定会在你身上上演。
“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在其专著《专业主义》中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你凭什么胜出?未来能够牵动世界大势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能否独霸世界舞台,锻造他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你唯一的依恃,就是专业。”
你是一流的商务人士,还是一般的上班族?差别就在这里!给自己一个专业定位,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会为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增加更多有价值的筹码。
当然,为了支撑你“专业化”的品牌形象,你还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知识结构的问题。
要脱离具体的操作层面的问题,把你看待问题的眼光放得更高一些,更远一些。
可以向这个行业里最优秀的人看齐,并以他们为目标,作为自己修炼成长的榜样,一步一步弥补与优秀之间的差距。这个时候,在职学习、进修、培训等等都需要提上日程,学会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
第二个方面,就是树立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每一个行业的优秀人才,都有自己聚集的圈子。 比如哈佛商业评论网、职业经理人网、业务员网等等,都是相关人才聚集的地方。
我们去年遇到一个非常优秀的小伙子,至今印象深刻。他是一个印刷专业的大专生,毕业之后去印刷厂做销售。

或许在有些人看来,这个专业、这个职位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正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没有什么含金量的职位,他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构建着自己的影响力。
他给自己定了一个要求:每月都要写一篇文章,发表在这个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杂志上。当然,并不是每篇文章都能够达到发表的质量,但每个月必须要保证质量写一篇。
这样做的好处,第一是树立了你在这个行业内的影响力;第二,可以让你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我们前面提过知识结构的问题,这里需要再强调一下。你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得到的知识,终究是别人的,不是你自己的。要想形成你自己的知识结构,你需要将这些外来吸收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
在实践的过程中,同样的知识理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每个人的感受和心得是不一样的。你写文章的过程,也就是对你自己在实践中的感悟和心得进行总结和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你“自己的”知识。
二是你的忠诚度,会为你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回报。
这里的忠诚度是指,对树立的方向和目标忠诚。没想好之前不要轻举妄动,但是确定了方向,就投入进去,切忌朝秦暮楚、犹豫不决。
看过一个理论,叫爬山算法。是说人的职业发展就像爬山一样,当你定了一个目标,就地展开爬山,找最高峰。如果周围都是绝境,那就重启。找一个新的起点,再爬一起。
忠诚就意味着,不要爬了半个山头,又被环境影响,跑到另一个山头去。不然你会发现,最后还是纠结不知道哪条路适合自己,因为没有一个山头是你体验完的。

第三件事情,接触管理。
对于想晋升管理岗的人来说,学习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有些人不想做管理,当然没问题,你可以努力成为技术性人才。但了解管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大局思维。
学会从更宏观和整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和技术型人才过于纠细节的弊端。
三、结语
最后,借用我最喜欢的乔布斯语录,作为本文的结尾。
“人这一辈子没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绝伦。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来源| 第一职场网

作者| 杨毅,第一职场网首席职业顾问编辑|亚亚

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经历职场危机的中年人,都做对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