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加明朗的高层信号,背后隐藏着一大财富契机,很多人还没意识到



结合文内观点留言讨论。智谷君将综合留言质量抽取3位参与读者,各送出一本大趋势:中国下一步来自中国问题研究专家郑永年思想和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是每一位关心国家、企业和个人前途命运的人不可错过的著作。


◎作者丨傅斯特


“双循环”很热,它出现在政治局会议上,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央视新闻联播的头条位置,但大众关注的焦点其实都集中在双循环中的“内循环”上。
官方的公开表述是,“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划重点——内循环是主体。
因此,人们想知道,在反全球化逆袭,中美渐进式“脱钩”,以及新技术革命落地的复杂局面下,中国到底还有没有能力打通内循环?
其实,双循环并非临时抱佛脚的应急,而是经过了相对比较长时期的考虑。
据前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近期的一次演讲透露,高层早在2015年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时候,就在同步酝酿经济内循环的思路。
事实上,如果你关心中国政治。刘鹤2013年出版的一本书中就详细阐述了“内循环”。
当供给侧改革目标基本达到,政策使命顺利完成,未来5年至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就会转向经济双循环。
现在,时间到了,国家经济战略大转向的信号灯已然点亮。
有什么样的金融,就有什么样的经济
英国知名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有一句名言:“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
这句话,对于理解中国经济当下的一切极具指导意义。
举个例子,过去,连老百姓都知道,要理解宏观经济,只要搞懂房地产行业就好了。
其背后的逻辑是,中国式的房地产运作——世界最大规模的炒楼花、房地产企业的高杠杆运营,房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投资——把这个行业生生变成了“金融业”。
所以,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房地产行业重新回归制造业的属性,我们要理解宏观经济也终于必须追根溯源于金融本身。
疫情之后,中国提出的众多关键词其实最终都指向金融, 比如“六保”中的保就业,比如尽最大可能扶持中小微企业,再比如美国高技术绞杀背景下的中国科技创新,还有就是数字革命。
事实上,如果没有金融的转变为先导,要达成上述目标不说几无可能,也是千难万难。
在新的经济发展主线下,金融领域最大的变化就是,零售金融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面向“十四五”以及更为长远的周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将是中国瞄准的决胜方向。

2016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当时,从中央到地方,从发改委到银保监会等等,都相继出台了政策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黄奇帆万字长文解读内循环的文章里,有近1/3的篇幅都在论述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对疏通国内大循环的意义。显然,关注度明显提高。


这些战略新兴产业,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起点,拥有庞大的小微企业主体。叠加其他行业的小微企业,它们是创造、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它们的金融服务需求都被归为零售金融。


可以预见,未来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将得到释放,更多资源将向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充满创新的战略新兴企业倾斜。


第二、经济内循环的核心,是构建内需体系。这意味着,在新的发展主线下,经济增长将从投资拉动型进一步转向消费拉动型,居民消费和财富管理需求会继续释放。


在美国,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80%以上。相比之下,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供需率为57.8%,这个数据虽然较过往有所提升,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再看一个数据,美国居民各种形式的信用消费占美国国内产品总消费的66.7%以上。理性的提前消费,带动了信用卡和零售贷款的发展,中国的信用消费这些年依靠移动金融快速提振,但是还是远低于美国的数据。


2019年末不含房贷车贷的狭义消费信贷余额达到13.2万亿元人民币,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万亿。即国内居民信用消费占国内产品消费的比例仅为32.2%,仅为美国的一半。


愈加明朗的高层信号,背后隐藏着一大财富契机,很多人还没意识到_第1张图片


另外,近年来居民理财意识的觉醒,带动了零售金融中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居民对更便捷的支付结算服务的需求,带动了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理性的提前消费理念,带动了信用卡和个人消费贷款的发展。


第三、把零售金融放在更重要地位,将有利于金融机构穿越经济周期。


经济发展会出现周期性波动,金融机构重仓公司业务,在上升周期能够加快发展;但是在经济下行周期,其资产质量也同样会受到严峻考验。


现阶段处于下行周期,不确定性增大,把零售金融放在更重要的地位,有助于银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无论是各行各业小微企业庞大的需求释放、居民金融消费需求的进一步释放,还是零售金融能够帮助银行抵御经济周期的影响,零售金融拥有广阔的前景几乎成为业内共识。


根据麦肯锡中国银行业模型分析,从2015年到2019年, 中国零售银行业务的总体营业收入年化复合增长率11.9%,显著高于行业整体8.9%的增长率。2020年,中国的零售银行业规模有望达到3万亿元,二次增长通道已经打开。
正是因为如此,近几年不少银行都纷纷发力零售金融,不少互联网企业也跨界进军零售金融,这个领域也变得热闹起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真正的高手,造风不追风
任何行业都有开拓者和跟随者,开拓者拥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前瞻性地发现行业趋势。 真正的高手,都是在风口来临之前,早已做好了布局。
金融行业也不例外,哪家金融机构能够前瞻性的发现这个趋势,早早布局零售业务,它就能够赢得先机。
2020年,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银行中,招商银行显得有点与众不同。因为,它就是一家以零售为特色的银行,甚至有“零售之王”之誉。
招行的零售业务有几个历史节点。
1990年代中期,招行推出了“一卡通”,在行业内率先实现跨城通存通兑,也因此吸引了大批高端忠实客户,这是招行零售业务崛起的开始。
2004年,面临转型的招行发生了到底该重点聚焦短期见效的对公业务,还是该聚焦长期才能见效的零售业务的争论,最终坚定了向零售银行转型的方向。
随后,招行在原先“一卡通”等业务的基础上,全面构建了零售业务的分层服务体系,先后推出了从普卡、金卡到金葵花卡,再到私人银行业务。招行零售业务再次得到快速发展。
2014年,利率市场化、融资脱媒、互联网金融、经济下行,四重压力叠加,银行的公司业务面临压力。招行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一体两翼”战略,即以零售金融为主体,公司和同业金融为两翼。
招行做零售业务,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招行已经探索出了完整的零售金融发展路径。
“零售之王”的称号,不是靠蹭近期零售金融火爆的风口得来的,而是靠多次前瞻性地确立零售的战略地位,以及长期对战略的坚持取得的。
根据半年报最新数据,零售客户数量和客户资产规模显著增长。目前用户数已经超1.5亿户,其中高价值客群强劲增长,私人银行客户增速逆势创下近五年新高。
客群增长也带动了AUM,上半年增量超预期创历史新高,AUM总量已跨过8万亿大关,达到8.26万亿。
这意味着什么呢?
招行王良副行长说的很清楚,招行表内资产有8万多亿,这相当于招行在表外还管理了一个跟招商银行表内资产规模相当的客户总资产。
凭借在零售金融上的这些显著优势,招行的竞争实力得到了权威机构的认可, 近期再次登顶《亚洲银行家》杂志“亚太最佳零售银行”。该奖堪称亚太地区金融界的“奥斯卡”,大奖斩获彰显了招行“零售之王”地位不可撼动。
两把杀手锏,摘夺未来果实
在金融科技如火如荼的当下,当传统银行都面临数字化的洗礼和冲击之时,不少人注意到中国第一家App用户数破亿的股份制银行恰恰也是招商银行。
招行的2020年中报显示,招商银行App累计用户数已达1.29亿,掌上生活App累计用户数达9842.37万户,还有个首次披露的数据是报告期内,招商银行App登录次数31.11亿人次,人均月登录次数11.31次。
这样的用户活跃数据,意味着招行的用户粘度,并不逊于一线互联网巨头,而这正是招行内部“移动优先”战略的回馈。
这个数据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它是过去招行零售业务发展迅速的重要支撑,也将是未来招行卫冕零售之王的重要法宝。
未来,规模增长不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零售业务,靠抢客户、拉存款等这些同质化竞争,已经没有未来。在数字化时代,谁的信息科技投入大,技术实力强,谁的服务生态建得好,用户体验最佳,谁就能取胜。
在这场无声的零售较量中,移动终端APP是重要的载体,而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科技引领和数据驱动的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未来五年的主轴。
招行在移动终端APP已经建起了一条宽广的护城河,其在科技上的投入,以及在用户体验上的付出,更是为其在零售之王的卫冕之路上赢得了时间。
先看科技投入。 早在2017年,招行就决心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在常规IT成本投入的基础上,核定上年税前利润的1%,甚至还专门成立了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后来慢慢加码,还修订了公司章程,现在每年科技投入不低于上年营业收入的3.5%。
疫情也没有阻碍招行对信息科技的投入,2020年上半年,招行信息科技投入达39.22亿元,同比增长7.95%,是营业净收入的2.87%。全年对信息科技的投入有望接近百亿,这个投入规模甚至超过大多数互联网科技企业。
在AI、人脸识别、大数据等新技术支撑下,招行产品、渠道和服务场景以更高效的自动化流程服务客户,实现无卡化应用。持续不断技术投入和应用,换来的就是用户体验和效率的提升。
再看用户体验。 2015年,招行就对标头部互联网企业,组建了一支涵盖有技术、交互设计师和视觉设计师组成的用户体验团队。经过多年的实践,招行已经打磨出一套既分工明确,又与产品和IT团队高度协同的“用户体验螺旋提升”工作法。
举个例子,转账是用户最常用的功能之一,各家手机银行App均把转账功能放在了首页,招商银行App更是把转账放在了首页顶部明显位置。用户在转账时可以选择本行和他行、本地和异地、普通或快速到账方式等等多种选择,但是招行通过大量数据发现,用户并不想要这么多选择,于是把场景从四个缩减为两个,只需客户选择本行还是他行即可。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四变二”,演变出了1万多条测试案例。
既有战略前瞻性,又有技术投入和细节把控,招行在用户体验的比拼上大获全胜。 新浪金融研究院《2019手机银行测评》,通过对150余项细分指标进行全扫描,最终给予招商银行App 91.55的高分,招商银行App也是参评的21家银行App中唯一超过90分的App。
当其他“跟随者”竞争对手奋起直追的时候,招行零售业务已经进入3.0模式,以移动端APP为载体,依托雄厚的科技与数字化实力、极致的用户体验,继续卫冕零售之王,不难想象。
小结
中国经济从之前数十年以“外循环”为主的发展,转以“内循环”为主,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政策举措。
这种转变是系统性的、基础性的,从底层到表层一点点渗透。金融领域的变化就是,零售业务越来越重要。
谁能抢占先机,做好当下,谁就能赢得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愈加明朗的高层信号,背后隐藏着一大财富契机,很多人还没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