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网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论文摘要: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由美国Xerox公司,DEC公司和Intel公司共同开发的基带局域数据通信网,目的是建立分布式处理和办公室自动化应用方面的工业标准,目前已经成为使用最多的一种局域网。以太网的拓扑结构是总线结构,所以也称为总线局域网。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连接是通过主机箱内插入一块网络接口板,又称为网络适配器(Adapter)或网络接口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或“网卡”。
第一部分:以太网网卡的结构
以太网卡是最常见的网络接口卡,采用的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控制技术,主要定义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工作方式。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实现各自的功能,相互之间不关心对方如何操作。二者之间由标准接口(例如MII,GMII等)来传递数据和控制。
以太网卡的物理层根据连接的传输介质分为RJ-45,光纤,无线等,它们的区别在于传送信号的物理介质和媒介不同。这些都在IEEE的802协议族中有详细的定义。
下面以符合IEEE 802.3和IEEE 802.3u规范的网卡为例说明网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以太网网卡的基本结构
网络接口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简称网卡,又叫做网络适配器(如下图所示),是连接计算机和网络硬件的设备,它一般插在计算机的主板扩展槽中。它的标准是由IEEE来定义的。网卡工作于OSI的最底层,也就是物理层。网卡的类型不同,与之对应的网线或者其他网络设备也不同,不能盲目混合使用。
一块以太网卡包括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的两个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送与接收所需要的电与光信号,线路状态,时钟基准,数据编码和电路等,并向数据链路层设备提供标准接口。数据链路层则提供寻址机构,数据帧的构建,数据差错检查,传送控制,向网络层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等功能。
以太网卡中数据链路层的芯片一般简称为MAC控制器,物理层的芯片简称为PHY。许多网卡把MAC和PHY的功能做到了一颗芯片中,比如Intel 82559网卡和3COM 3C905网卡。(如图一)但是MAC和PHY的机制还是单独存在的,只是外观的表现形式是一颗单芯片。当然也有很多网卡的MAC和PHY是分开做的,比如D-LINK的DFE-530TX等(如图二)。
图一 MAC和PHY集成在一颗芯片上
图二 MAC和PHY分开的以太网卡
RJ-45网卡通常包含一下10个部件:RJ-45接口,隔离变压器(Transformer),PHY芯片,MAC芯片,EEPROM,BOOTROM插槽,WOL接头,晶振,电压转换芯片和LED指示灯。
2.以太网网卡的芯片---MAC芯片
主板网卡芯片是指整合了网络功能的主板所集成的网卡芯片,与之相对应,在主板的背板上也有相应的网卡接口(RJ-45),该接口一般位于音频接口或USB接口附近。
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包含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LL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一块以太网卡MAC的芯片不但要实现MAC子层和LLC子层的功能,还要提供符合规范的PCI界面以实现和主机的交换。
以太网MAC芯片的一端接计算机PCI总线,另外一端就接到PHY芯片上。以太网的物理层又包括MII/GMII(介质独立接口)子层,PCS(物理编码子层),PMA(物理介质附加)子层,PMD(物理介质相关)子层,MDI子层。而PHY芯片是实现物理层的重要功能器件之一,实现了前面物理层的所有的子层的功能。
3.以太网网卡信号的处理
MAC芯片从PCI总线接收到IP数据包(包括其它网络层协议的数据包)后,将包拆分并重新打包成最大1518B,最小64B的帧。这个帧里面包括了目标MAC地址,自己的源MAC地址和数据包里面的协议类型(比如IP数据包的类型用80表示)。最后还有一个DWORD(4B)的CRC码。
目标MAC地址通过ARP协议来获得。第一次传送某个目的IP地址的数据的时候,先发出一个ARP包,其MAC帧的目标地址是广播地址,询问:“谁的IP地址是xxx.xxx.xxx.xxx(IP地址)?”因为是广播包,所以局域网所有的主机都收到了这个ARP请求。收到请求的主机将这个IP地址和自己的相比较,如果不相同就丢弃,如果相同就发出ARP响应包,并把自己的MAC地址封装在相应数据包中,这样,发给这个IP地址的帧的目标MAC地址就被确定了(其他的协议如IPX/SPX也有相应的协议完成这些操作)。
第二部分:以太网网卡的工作原理
· 网卡充当计算机和网络缆线之间的物理接口或连线,负责将计算机中的数字信号转换成电或光信号。
· 网卡要承担串行数据或并行数据间的转换,数据在计算机总线中并行传输,而在网络的物理缆线中以串行的比特流传输。
以太网卡中数据链路层的芯片一般简称之为 MAC 控制器,物理层的芯片我们简称之为PHY。许多网卡的芯片把MAC 和PHY 的功能做到了一颗芯片中,比如Intel 82559 网卡的和3COM 3C905 网卡。但是MAC 和PHY 的机制还是单独存在的,只是外观的表现形式是一颗单芯片。当然也有很多网卡的MAC 和PHY 是分开做的,比如D-LINK 的DFE-530TX等。
PHY在发送数据的时候,收到MAC过来的数据(对PHY来说,没有帧的概念,对他来说,都是数据而不管什么地址,数据还是CRC),每4bit就增加1bit的检错码,然后把并行数据转化为串行流数据,再按照物理层的编码规则(10Based-T的NRZ编码或100based-T的曼彻斯特编码)把数据编码,再变为模拟信号把数据送出去。收数据时的流程反之。目前来了解PHY的输出后面部分。一颗CMOS制程的芯片工作的时候产生的信号电平总是大于0V的(这取决于芯片的制程和设计需求),不过这样的信号送到100米甚至更长的地方会有非常大的直流分量的损失。而且如果外部网现直接和芯片相连的话,电磁感应(打雷)和静电,非常容易造成芯片的损坏。
以太网工作原理图
以太网网卡的远程唤醒
远程唤醒技术(WOL,Wake-on-LAN) 是由网卡配合其他软硬件,可以通过局域网实现远程开机的一种技术,无论被访问的计算机离我们有多远、处于什么位置,只要处于同一局域网内,就都能够被随时启动。这种技术非常适合具有远程网络管理要求的环境,如果有这种要求在选购网卡时应注意是否具有此功能。
可被远程唤醒的计算机对硬件有一定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网卡、主板和电源上。
A: 网卡 能否实现远程唤醒,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部件就是支持WOL的网卡。远端被唤醒计算
机的网卡必须支持WOL,而用于唤醒其他计算机的网卡则不必支持WOL。另外,当一台计算机中安装有多块网卡时,只将其中的一块设置为可远程唤醒。
B: 主板 主板也必需支持远程唤醒,可通过查看CMOS的"Power Management Setup"菜单中是否拥有"Wake on LAN"项而确认。另外,支持远程唤醒的主板上通常都拥有一个专门的3芯插座,以给网卡供电(PCI2.1标准)。 由于现在的主板通常支持PCI 2.2标准,可以直接通过PCI插槽向网卡提供+3.3V Standby电源,即使不连接WOL电源线也一样能够实现远程唤醒,因此,可能不再提供3芯插座。主板是否支持PCI2.2标准,可通过查看CMOS的"Power Management Setup"菜单中是否拥有"Wake on PCI Card"项来确认。
C: 电源 若欲实现远程唤醒,计算机安装的必须是符合ATX 2.01标准的ATX电源,+5V Standby电流至少应在600mA以上。计算机拥有远程唤醒功能并不等于能够实现远程唤醒,在实现之前,还必须对硬件作必要的连接和设置。 以及需要借助相应的软件才能实现。例如使用AMD公司的Magic Packet来作为远程唤醒软件等。
第三部分:低端网卡和高端网卡的比较
8139D网卡芯片(高端网卡)
RTL8139D网卡是高性能的10M/100M自适应快速以太网卡。该网卡支持PCI总线,是为了满足网上高速传输而设计的。采用的三合一技术,单片集成PHY,MAC和PCI接口芯片。具备自动协商功能,能自动识别所连接的交换机,集线器等网络设备的速率的工作方式,并自动将网卡的速率和工作方式调整到正确的模式以之相适应(10M/100M,全双工/半双工)。另外还支持全双工流控等功能及远程启动。
主要性能
* 方便的自适应功能:自动在10BASE-T和100BASE-TX之间进行切换,自动识别并调整传输方式和传输速度。10M的用户在任何时间无需改变驱动程序,即可升级到100M。
* 强大而稳定的性能:工作在32位的PCI总线上,与PC之间的传输速率为32M,能有效减轻CPU的负荷。网卡可以不通过CPU直接访问内存,进一步减轻CPU的负荷。
* 丰富的驱动程序:提供Windows系列,NT系列,Netware系列,Linux等操作系统的驱动程序,适用于多种操作系统。
* 支持流控功能:支持IEEE802.3X的全双工流控在全双工模式下,采用发送PAUSE帧的方式来进行流量控制。
* 远程启动:可以安装自启动引导芯片,安装的自启动芯片的网卡可以制作各种无盘工作站,从Windows或Netware服务器上远程引导,确保网络安全。
Intel网卡(低端网卡)
品牌:Intel 型号:8559 适用网络类型: 以太网 传输速率:10/100 总线类型及宽度: PCI 32位 网络标准: IEEE 802.21 网线接口类型: RJ-45 传输介质: 普通双绞线 远程唤醒: 支持 全双工:支持
高端网卡与低端网卡的对比:
高端网卡优势在于 PING会稍微低,掉包率更少,速度更稳定。高端网卡有方便的自适应功能,强大而稳定,丰富的驱动程序以及可以远程启动,而低端网卡可能具备的功能就没有那么全面。高端网卡价格更高,低端网卡比好便宜。(上面的主要性能中有所介绍)
参考文献:
【1】沈红,李爱华主编.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2010年2月第一版,2015年7
月第二版。
【2】王卫亚,孙大跃主编。《计算机网络--原理,应用和实现》,2007年2月第一版。
注:第一次写了个小论文,有很多网卡的图片的,好像传不上去,难过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