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10篇神扯:扯扯上云的那些「套路」。
过去这几年,「上云」绝对是最热的词儿,热到什么程度呢?烫手!
这朵云,“烫”到了企业决策者,他们把「上云」当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救命良药——
这朵云,“烫”到了IT管理者,「上云」成了他的建设目标,IT系统的「云化率」成了他们的KPI——
这朵云,“烫”到了运维工程师,他们觉得这锅更多更大了,以前烟囱要倒倒一个,「上云」以后,要倒全倒了——
当然,这朵云,也烫到了传统IT产品供应商,他们需要迫不及待的推出「上云」产品,顺应时代——
……
…
.
一顿操作猛如虎之后,很多人却发现,“上云一时爽,验收泪汪汪”。
于是大家纷纷怀疑,云的价值是不是被过度夸大了?似乎云没有传说的那么美妙…
其实,「上云」本身没有错,「上错了云」才是错!
关于上云,必须要明白两点:
第一,我们谈到的绝大多数云的价值和优势,都是「公有云」,而不是「私有云/专有云」。
小规模的IT基础设施,做个虚拟化、加个云管平台,只是微创新,仍然还是一个小水坑。
只有公有云才是“汪洋大海”,能够提供①真正意义的弹性②实时更新的最新技术栈③永远在线的能力和可信赖的SLA。
我们念念不忘、恋恋情深的所谓“云原生”梦想,并不是随便搭几个容器、改改k8s就能实现的,要实实在在的把根基立在云上。
第二,即便我们选择了公有云,也不是把所有业务一股脑全搬,要有取舍和选择。
每个企业的不同IT工作负载,需要不同的上云策略,确切的讲:道路千万条,上云有七条。
这7条路,被称为「7R」——
1、重新托管(Rehost),直接迁移
这种方式,无论原来业务运行在物理机还是虚拟机上,都可以基于自动化工具或者手动方式,“搬”到云上去。
“重新托管”后,业务的使用体验不会有本质提升,但可以从云上继承更好的稳定性和可管理性,并带来多达30%的成本节省。
2、平台更新(Replatform),迁移加更新
这种迁移方式,比Rehost要复杂一点,适用于相对核心又不希望“大改”的业务,部分直接迁移,比如计算需求,而诸如数据库、中间件等等业务,可以切换为公有云的PaaS平台。
这种“打补丁”的方式,不仅能带来成本大幅节省(比如不再需要买断型的数据库或者中间件授权),同时借助PaaS的弹性,还可以带来大幅的性能改善。
3、重新采购(Repurchase),转移至不同产品
适用于原来本地化运行的一些应用软件,比如财务系统、CRM、ERP,现在可以抛弃本地化部署,全部改用同类的SaaS软件,用订阅的模式付费。
4、重构(Refactor),重新规划应用程序的架构和开发方式
这是最复杂的一种迁移方式,适用于企业核心业务,希望享受云原生红利、全面云化的。
涉及到架构重新设计,比如集中式改为分布式、微服务化,甚至无服务器架构,代码需要重新开放,改造周期最长、代价最大,当然“改头换面”之后,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也是最明显的。
5、清退(Retire),强扭的瓜不甜,扔掉
总有些老旧应用,拖累着IT资源、拖累着运维人员,在上云的抉择期,该抛弃的要果断抛弃。有时候“失即是得”呀。
6、保留(Retain),相时而动
企业中往往还有一类应用,要么无关痛痒,迟早被数字化大潮抛弃,但短时间内又能“凑合”着用,要么是传说中的“稳态”核心业务,架构变更代价过大。
针对这类情况,可以选择暂时保留,未来伴随技术和业务的发展,再考虑新的选择。
7、重新部署(Relocate),换个地方继续VMware
最近,AWS还推出了「上云」的第7种选择,因为很多企业中存在大量基于VMware虚拟化的工作负载,针对这类客户,可以采用VMware Cloud on AWS,一键迁移上云。
「上云」之后,还可以与云上的其他工作负载和服务打通,管理和服务的一致性更好。
企业上云切记一刀切,既不能破而不立,又不能立而不破,需要根据业务应用的实际状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取舍。
Rehost、Replatform、Repurchase、Refactor、Retire、Retain、Relocate,7个R为我们指明了「上云」之路。
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下,企业业务迁移上云的完整流程吧——
疫情更像加速器,加速了企业云化的进程。企业IT需要更弹性和稳定的基础架构、更先进并持续更新的技术栈、永远在线的体验和有保障的SLA。
「上云」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上云要找老司机,选择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步调。
别慌,这里有一本企业上云迁移的权威指南,由AWS原全球企业战略总经理Stephen Orban编著,详细阐述了云计算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和实践,前面“7R”方法论只是书中的一篇文章而已。
这本书由AWS首席云计算企业战略顾问张侠先生亲自翻译,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剑指云端》,如果您正在摸索企业上云迁移方案,希望少走弯路的话,看完此书会有不少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