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业国际化战略分析
2004年08月16日通信世界网,
曾剑秋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两次浪潮推动“走出去与引进来”
近20年来,全球电信业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两次浪潮,经历了两个阶段,全球电信业的“走出去与引进来”正是在这样的浪潮下开始的。
从1984年AT&T分解到1996年美国颁布新电信法为第一次浪潮,其重要特征是各国电信业进行了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为核心的改革。第二次浪潮是从1996年开始的,1996年美国修改电信法,意在扩大竞争范围,放松电信市场管制。与此同时,1997年2月15日WTO签订《基础电信协议》,鼓励电信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以进行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的“走出去与引进来”是从第二次浪潮开始的,与世界其他国家先“走出去”然后“引进来”有所不同,我国实际上是先“引进来”,然后“走出去”。
先“引进来”,后“走出去”,首先是因为我国电信业改革较为迟缓,比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晚10年左右,其他国家经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浪潮的时候,我国电信业仍然处于垄断经营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电信业开始进行了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为核心的改革,但只限于国内,还没有“走出去”。其次,我国从1986年开始申请加入WTO,一直到2001年才正式加入,按照相关条款规定,外资在电信企业中所占份额可以达到49%-50%,这为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创造了条件。伴随我国电信改革以及电信市场的发展,我国的电信运营企业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并开始拓展国际电信市场。所以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先“引进来”,再“走出去”。
世界电信企业的成功经验
在“走出去与引进来”方面,世界许多国家走在了我国前面,其中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如法国电信、沃达丰和德国电信,可以为我国电信运营企业所借鉴。
1997年,法国政府放开了国内电信业务市场,由国家控股的法国电信失去了独家经营电信业务的地位,而购买3G牌照又使法国电信背负上高昂的债务担子。然而,法国电信积极实行国际扩张的道路,在埃及获得移动通信机构联营许可证,在西班牙经营固定网业务,在丹麦提供移动通信业务,在马来西亚建立投资公司。目前,法国电信收入的三分之二来自于国外,扭转了亏损的局面。
沃达丰是“走出去”比较成功的案例,沃达丰最初只是英国Racal Electronics集团下的子公司,后来沃达丰通过收购美国Airtouch、德国曼内斯曼,并持有美国Verizon无线、西班牙Airtel公司、法国Cegetel电信集团、日本电信等公司的股份,成功地从一个不知名的企业转变成为覆盖26个国家,服务1.2亿用户的跨国公司。目前,沃达丰仅有不到10%的用户来自于英国本土,其移动业务收入中,英国以外地区的贡献已达到87%以上。
墨西哥电信在“走出去”方面也是比较成功的案例,墨西哥电信在美国开办了公司,为墨西哥移民提供电信业务。较美国本土电信运营商而言,墨西哥电信能在这一特殊的用户群中获得更好的认同和信赖,因此,墨西哥电信在美国经营得非常成功,是发展中国家“走出去”的成功案例。
法国电信通过市场扩张,在一些国家建立合资企业;沃达丰走兼并重组和大幅扩张的道路;墨西哥电信把公司扎根美国,在美国拥有用户。尽管他们“走出去”的具体方式不同,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即站得高,看得远,对“走出去”有很好的战略认识;其次就是适时地调整战略,以沃达丰为例,当其触角越伸越远,而全球电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之后,沃达丰适时调整战略重点,主要目标确定为保持沃达丰在行业中的地位,为此,沃达丰制定了关注服务,关注客户,注重运营效率的具体措施。
给我国电信运营企业“走出去”的建议
1、慎重“走出去”
我国电信企业应该把握历史机遇,积极而慎重地“走出去”。当前,世界各国电信企业加快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步伐,我国电信企业应该顺应世界电信发展的浪潮,在“引进来”的同时“走出去”,“走出去”才会海阔天空,才能开辟新的市场。同时,我国倡导培育巨型企业,信息产业部也提出了“做大做强”的口号,不仅如此,国家还在政治经济政策上对我国电信业“走出去”出台了一些支持性政策,为我国电信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没有经过科学客观的研究而盲目地“走出去”,必然导致经营不善和市场了解不透,从而带来许多问题。因此,应该科学地、客观地研究我们的企业,以及我们要联合的企业,应该在研究如何“走出去”,怎样做大做强之后,慎重地迈出“走出去”的脚步。
2、回答6个“W”
为了更好地“走出去”,需要站在战略性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回答4个问题。“Who”,什么样的运营企业联合起来“走出去”比较合适;“Where”,“走出去”是到欧洲、美洲,还是到南亚和西亚,具体又是在哪个国家;“走出去”可以去很多国家,但是要对目标区域比较了解,并且该区域必须有足够的竞争空间;“When”,“走出去”的合适时机是什么;“What do you want”,“走出去”想做什么,包括做多大,做多强,目的是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走出去”,“走出去”能不能挣钱,能不能开拓市场。目前,在电信领域之外,我国有许多公司已经走出国门,但是其中绝大多数并未盈利,主要是因为缺乏对市场的了解,缺乏对走出去所必须回答的4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因此,建议中国的电信运营企业在准备“走出去”和对上述4个问题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要问2个“Why”,也就是“为什么要‘走出去’”和“‘走出去’是为了什么”。
3、提高品牌影响力
我国电信运营企业要成功地“走出去”,必须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品牌影响力。
在“走出去”方面,我国电信制造企业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与教训。华为公司在俄罗斯、泰国等许多国家拥有自己的分支机构,其通信产品获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而它的经验之一就是成功打造了“华为”这一品牌,该品牌在许多国家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与之相比,我国的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都是很好的品牌,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然而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对它们的认可程度还是比较低的,虽然中国电信等国有企业已经出现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但是国外投资者并没有更多的了解。品牌上的弱势将严重滞约我国电信运营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朱金周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政策研究所
携手“走出去”的模式分析
1、通信制造业“走出去”模式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电信设备制造企业“走出去”已经取得很大成绩。2003年,华为公司和中兴通讯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分别达10.5亿美元和6亿美元,占各自销售总额比重分别上升到27.4%和20%,预计2004年华为和中兴海外销售额将分别高达20亿美元和10亿美元。从理论上讲,电信制造业“走出去”的模式包括出口贸易、契约、设立研发中心、成立分公司或子公司等。目前,我国通信制造业“走出去” 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1)出口贸易模式:通信制造企业在刚刚开始国际化经营时,不仅对国际市场环境比较陌生,也无国际经营经验。减少国际化经营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中间商间接或者直接把自己的产品卖到国外去,这就是出口贸易。例如,中兴通讯在1995~1997年,所谓的“走出去”仅仅是单一产品的出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出口贸易是“走出去”的常态,因此,出口贸易直到现在仍然是我国通信制造业“走出去”的重要模式。
(2)契约模式:为进一步“走出去”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企业通过契约形式销售自己的产品是一个重要途径。契约一般包括许可合同、契约制造、交钥匙(BOT)合同和管理合同等四种。每种合同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适用不同的产业和国际化战略。我国通信制造企业主要通过与东道国政府或者海外合作者签订契约制造合同和BOT合同,促进通信设备出口并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3)研发中心模式:通信制造业是高科技产业,研发始终是企业的生命线。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可以充分利用海外的人力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并利用最新技术成果。华为就通过海外研发中心取得了众多居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华为的海外研发机构遍及8个地区总部和32个分支,华为在硅谷、达拉斯、班加罗尔、斯德哥尔摩和莫斯科设立了研究所,并同摩托罗拉、英特尔、微软、日电等成立联合实验室。截至2002年底,华为已申请国际和国外专利198项,是发展中国家企业里最多的。华为作为中国驰名商标在86个国家和地区注册600多件次,受到巴黎公约和WTO保护。
(4)公司模式:除设立海外研发中心之外,我国通信制造企业还可以通过设立海外办事处、分公司、子公司等形式“走出去”,其中的重点是子公司。根据股权结构不同又可分为合资和独资两种。合资主要是东道国政府指定的产物。我国通信制造企业最早主要在发展中国家设立公司,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投资发达国家的优势,目前有正在向发达国家推进的趋势。2004年3月26日,华为在英国东南部的Basingstoke市设立了欧洲地区总部,迈出了向发达国家进军的重要一步。
2、电信运营业“走出去”模式
我国运营业“走出去”起步较晚,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从理论上讲,运营业“走出去”有五个阶段或者说五种模式:国际合作;设立海外办事处或分公司;成立子公司;建立国际化的财务系统;建立拥有全球观念的公司文化。目前我国运营业“走出去”则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国际合作模式:运营业可以通过国内或者国际合作为“走出去”打下基础。运营业“走出去”首先以“引进来”为基础,并通过扩大与跨国电信公司在国内的合作而“走出去”。最近的案例是中国电信和法国电信的合作。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的网络延伸、服务延伸和业务延伸。我国多家电信公司都已经通过各种形式在国际电信市场直接提供各类电信服务,虽然是亲自在国际市场提供电信服务,但经营风险比较低,又能取得国际化经营的临场经验。借助国际重大比赛如雅典奥运会等在国外直接提供电信服务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2)办事处或分公司模式:境外分支机构有三种法律形式:分公司(Branch)、办事处(Affiliate)、子公司(subsidiary)。前两者是中国法人的分支机构,非当地独立法人,国内总公司对分公司、办事处的债务负连带清偿责任;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国内总公司对其债务不负连带责任。在国外设立办事处机构,派一批人去当地,可以实地了解该国或地区电信市场竞争情况和市场需求情况,学习跨国电信公司的管理手段和服务与运营经验。原中国电信在2000年11月公司成立不久就在美国洛杉矶设立了中国电信集团驻美国办事处。目前,众多电信运营商在美国、欧洲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办事处或分公司。
(3)子公司模式:在国外成立子公司是电信运营业国际化经营的较高形式,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经营。一般来讲,既可以通过创立或并购成立子公司,前种方式如中国电信(美国)公司,后者如亚洲网通。诞生于2002年11月4日的中国电信(美国)公司成立至今已经建设了横跨美洲大陆的骨干网络;建立了一定的客户基础;组建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国际管理和营销团队;并超额完成集团公司设定的业务收入指标。中国网通则通过并购形式分步骤组建了全资子公司亚洲网通。2002年,中国网通(香港)有限公司会同美新桥资本(Newbridge)与软库亚洲基建基金(Softbank)共同以8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亚洲环球电讯,并在其基础上组建成立了亚洲网通公司(AsiaNetcom),其中中国网通(香港)控股51%,另外两家占49%股份。2004年2月,中国网通从合作伙伴手中收购所持全部股份。
3、其它模式
(1)在国外经营电信业务:制造企业从事运营业务最大优势是设备供应。一方面利用自己的设备提供电信服务,保证了自己的销路;另一方面延伸产业价值链,沟通上下游产业,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2001年11月,中兴与刚果(金)政府在其首都金沙萨合资成立刚中电信有限责任公司,其中,中兴通讯占51%股份。刚中合作运营项目是中国政府对外优惠贷款支持的第一个成套电信项目。根据合作协议与合资公司章程,该合资公司负责刚果(金)国内GSM1800网络的建设和经营,在刚果(金)境内经营移动通信、国内长途电话、国际汇接等通信业务。这是我国通信制造业在国外首次经营电信运营企业,可供今后电信业携手“走出去”借鉴。
(2)运营企业与制造企业“携手”“走出去”:运营业和制造业组成战略联盟携手“走出去”可以创造组合的竞争优势,弥补各自的劣势。尽管我国电信运营业与通信制造业还没有携手“走出去”的先例,但中国联通和中兴通过罗马尼亚邮政电信公司(POSTelecom)间接地走到了一起。2003年8月20日,中兴和POSTelecom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未来3年内充分利用中兴通讯具备国际水准的软交换、宽带数据、无线接入等产品,重点采用软交换等新技术,在罗马尼亚全国建设骨干数据和语音网。网络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全国性商用网络。同日,中国联通与POSTelecom达成一项备忘录,POSTelecom承诺将优先采用联通的“ATM+IP”数据网络平台,除此之外,中国联通还保留投资POSTelecom的权利。
4、“携手”模式的选择
通过回顾我国电信业“走出去”所采用的模式并借鉴一些国际经验,我国运营业与制造业携手“走出去”的模式首选方式为战略联盟,通过并购或新创等形式在国外成立电信公司提供电信服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联盟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实现快速成长的一种重要战略,也是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最为广泛使用的成长方式。为了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我国电信运营企业与制造企业可基于对全球电信市场的预期,签订长期联合与合作协议,设定任何股权或非股权安排,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中国通信业携手“走出去”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国家为企业携手“走出去”搭建良好的平台:我国政府正在不断通过完善企业对外投资法制,改革对外投资管理体制,鼓励、支持和帮助企业“走出去”;而随着国资委的成立,我国电信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这些都为企业携手“走出去”建立了良好的平台。
(2)运营业和制造业是产业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相关支持性产业是形成国家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因为相关产业的表现和能力自然会带动上下游的创新和国际化。电信业也不例外,具有强势电信运营业的国家一般都拥有强势的制造业。我国制造商与运营商在国际市场上的合作反过来也会推动在国内市场的合作,正如我国运营商希望及借助与跨国电信公司在国内的合作带动国际化经营一样。
(3)组建战略联盟携手“走出去”具有国际竞争优势:一般来讲,战略联盟大都可以通过互补优势、共享利益、共担风险、获取知识等方式有效增强联盟各方自身实力,降低成本和风险,延伸价值链,使中间的环节增值,共同实现战略目标。携手在国外提供电信服务又反过来促进制造商通信设备的出口,可以获得我国政府的更多支持。
(4)携手“走出去”可以优先选择周边国家和地区:亚洲运营商“走出去”首选大多是其周边国家和地区,并取得了成功。我国制造业“走出去”顺序是先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后发达国家。我国运营业“走出去”在国外设立办事处虽然首选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但是,更多的电信公司把考察的重点放在了周边国家和地区。携手“走出去”首选周边国家和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亚洲是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目的地,而我国跨国投资企业是我国电信运营业的重要服务对象。另外,我国制造商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已经有较大影响。2003年8月,中兴通讯还击败法国、加拿大和美国等其他国家的竞争者,如愿以偿地赢得了为POSTelecom建设全国骨干数据和语音网的资格。
2、劣势分析
(1)尚存一些制约和影响企业“走出去”的体制性障碍:我国政府正在按照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提供服务的原则,加快建立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管理服务体系。但仍然存在一些体制性的障碍,包括:管理体制陈旧,审批手续复杂,信息不畅,便利化程度不高;促进、支持和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相关法制建设滞后;中介组织不健全,行业自律和协调功能薄弱等。
(2)我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较低:无论是运营业还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都还比较低,运营业方面,据研究,依靠庞大的市场优势,我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在31个主要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3位,但是,企业竞争力(第31位)和制度竞争力(第27位)却远远被发达国家和地区落在后边。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较弱,与思科系统的2002年销售额189.15亿美元、朗讯科技的135.68亿美元、北电网络107.01亿美元相比,我国华为和中兴的38.32亿和3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2003年)就需要更大努力才能赶上。
3、机遇分析
(1)加入WTO为我国提供了有利条件:在WTO框架下,我国电信业携手“走出去”将会受到更好的法律保护。加入WTO以来,我国在保护国际投资双边条约、多边公约、区域性国际投资法制和世界性国际投资法制方面增加了更大的发言权,同时我国还积极投身到法制创制和修改完善之中,更多体现了我国的利益,为我国电信企业携手“走出去”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2)国家鼓励电信业携手“走出去”:“走出去”战略是中国政府2000年提出的开放战略,是将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从“引进来”为主,调整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促进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在此背景下,“走出去”成为大企业做大做强的梦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不断加快。据商务部统计,2003年中国政府批准海外企业510个,投资额达20.87亿美元,同比增长45.7%和112.3%。推动包括电信运营业在内的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合作,是政府推动“走出去”的重点领域之一。行业主管部门不断推动我国运营业和制造业携手“走出去”的战略研究,这将为“走出去”创造更多便利化条件。
(3)全球电信业竞争形势依然严峻:全球电信业开始走出“低谷”,但电信行业的财务状况在过去三年中几乎没有多少改变。众多运营商每个季度都还要面临巨额亏损,通常是盈利的市话运营商也不得不为盈利而挣扎。与之相反,我国电信业发展仍然非常迅速。许多跨国通信制造企业正是借助中国市场才能够走向盈利。全球市场不景气对于我国携手“走出去”的运营企业和制造企业来讲反而是一种市场机遇。
4、挑战分析
(1)企业“走出去”动因差异:总体上讲,我国企业“走出去”不外乎三方面原因:外部竞争压力、外部宏观环境变化和企业内部因素。我国电信运营业和通信制造业面临共同的外部环境,包括:国内鼓励“走出去”政策、WTO带来的全球化趋势以及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但二者面对的外部竞争压力却大不相同,运营业小于制造业,有些运营商因而缺乏“走出去”的动力。“走出去”模式也不尽相同,制造业并必然要在国外办公司才能“走出去”,出口贸易也可,而运营业必须在国外办公司才能真正“走出去”。
(2)组建战略联盟面临的挑战:我国电信业携手“走出去”没有先例可寻。通过战略联盟“走出去”具有较大的优势,但也面临组建和运作联盟的挑战。运营业或者制造业“走出去”可以选择的合作对象种类有很多,诸如跨国运营商、跨国制造商等。因此能否选择最佳合作伙伴将是战略联盟跨国经营胜败的关键因素。只有当对方具有更大的优势,才可能但不会一定会选择其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另外,战略联盟的关系相对比较松散,如何避免利益冲突、减少决策成本、提高运作效率等都是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3)国际经营风险:当前世界范围内还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拓展海外市场毕竟不同于国内市场,中国通信业“走出去”要面临许多不同于国内市场的经营风险。包括诸如地区安全局势,恐怖主义威胁和经济问题政治化的贸易保护主义时有抬头导致的政治风险等。近日,华为再次退出动乱的伊拉克市场就是典型案例;金融、汇率等市场存在着大幅波动的可能也会导致汇率风险;另外,战略联盟管理还要面对行政机制风险和市场机制风险,包括联盟一方违反联盟协议的各种行为甚至联盟破裂的风险。
塑造我国电信业携手“走出去”的宏观环境
“走出去”当然是企业行为,电信运营业和通信制造业携手“走出去”必须以市场(最终以利润)为纽带,但是政府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不可或缺。为促进我国电信业携手“走出去”,政府需要着手创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1)产业支持:相关产业,尤其是上下游产业携手“走出去”能够创造国家竞争优势。我国政府,尤其是主管部门应当鼓励电信业携手“走出去”,并制定电信业携手“走出去”的战略国别和地区规划。考虑到周边国家和地区是我国电信业携手“走出去”的首选地区,可以先从周边国家和地区战略规划做起。
(2)信息支持:在建立并完善境外投资国别环境库,在发布《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的基础上,国家相关部门尤其是行业主管部门还应通过多种渠道为电信企业及时收集、传递和发布境外电信市场信息,并提供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税收政策、市场状况和企业资信等投资信息,为电信企业携手“走出去”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3)财政支持:我国应当借鉴国际经验,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研究和构建推进“走出去”战略的财税支持政策体系,给予电信企业一定的财税激励措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对通过携手“走出去”带动的电信设备出口实行全额退税或者较高退税率的鼓励性政策,并对投资利润返回予以税收减免。
(4)金融支持:国家应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采取包括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国际商业贷款、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贷款、出口(买、卖方)信贷、出口信用保险和援外优惠贷款等多种融资方式在境内外获得携手“走出去”所需的资金。建立携手“走出去”投资基金和境外投资风险保障机制。作为重点企业,在国家境外投资年度用汇额度内,保证其境外投资所需外汇;取消汇回利润保证金。改革对外投资管理审批制度,规范和加强境外投资管理,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