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吃3种黄色食物,滋阴润燥、安神养胃特厉害!轻松降住秋老虎~


天气越来越凉,走在路上,不经意看到眼前一片叶子回旋着飘落下来,恍然想起,秋天到了。


难怪,最近总是觉得皮肤绷得紧紧的、干干的,口干、鼻干、咽也干,还有点咳嗽,总想喝水。可怎么喝也不解渴,原来,这都是秋燥惹的祸。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秋燥悄然袭来,以下这三种黄色食物,还你清润之秋。


1.北沙参


北沙参,是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


它有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的功效,常用来治疗阴虚久咳、痨嗽痰血、燥咳痰少、虚热喉痹、津伤口渴等症,是防治秋燥的良药。


秋吃3种黄色食物,滋阴润燥、安神养胃特厉害!轻松降住秋老虎~_第1张图片


并非什么沙参都适合用来煲汤。常用以煲汤润燥的是北沙参。


北沙参,是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它有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的功效,常用来治疗阴虚久咳、痨嗽痰血、燥咳痰少、虚热喉痹、津伤口渴等症,是防治秋燥的良药。


选购北沙参时,以枝条细长、圆柱形、均匀质坚、外皮黄白色者为佳


注意,不要购买质地松泡的南沙参。


南沙参与北沙参的主要区别是,头粗尾细,质地松泡似海绵状,易于折断,断面黄白色,裂隙多,无黄棕色的圈圈,嚼之软绵易碎,有甘甜味。


有酸味的沙参请别购买,那是熏了硫磺的。


沙参鸡汤


原料:


北沙参20克,玉竹、百合各15克,山药30克,鸡肉150克,瘦猪肉100克,精盐、葱、姜、料酒、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


将北沙参、玉竹、百合分别洗净,一同装入纱布袋,扎好口;葱、姜、蒜分别洗净拍碎;


鸡肉、猪瘦肉分别洗净,放入沸水中炒掉血水,捞出,均切成小块;


鸡肉、瘦猪肉、纱布袋、山药、葱、姜、料酒一同入锅,注入清水,武火烧沸,撇去浮沫,改用文火煮烂,加精盐、胡椒粉调味即可。



2.麦冬


麦冬在药物归类上归为“补阴药”,养阴是其主要作用。


其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心经,故可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常用于肺燥或虚火导致的干咳、咯血、咽痛等;可用于改善胃阴导致的口干舌燥、食欲不佳等症状。


此外,麦冬还可清心火,对失眠、烦躁不安、汗多等心火旺盛的人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秋吃3种黄色食物,滋阴润燥、安神养胃特厉害!轻松降住秋老虎~_第2张图片


麦冬玉竹粥


做法:麦冬、玉竹各10克,和大米一起煮成粥,就是一碗润燥止咳粥啦


如果觉得味道寡淡,还可加适量冰糖或红枣。


3. 秋梨


《本草纲目》云,梨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醉”。


不过,梨偏寒凉,老人小儿多吃可能伤脾胃,更宜煮熟了吃。


论入馔,大概没有哪一种水果,会比梨的花样更多了,可蒸,可炒,可熬粥。较之生梨的清甜爽脆,熟梨绵甜软糯,又是另一番风味。


秋吃3种黄色食物,滋阴润燥、安神养胃特厉害!轻松降住秋老虎~_第3张图片


还可把梨熬煮成“梨膏”。


相传,梨膏曾是宫廷秘方,始见于唐朝。唐朝后期,唐武宗李炎得病后,经常口燥咽干。幸好,有道士献一方:用梨、蜂蜜及多种中草药熬成膏。唐武宗服用后,方得痊愈。


清朝末年,光绪皇帝也会在八月底,传御医制梨膏。


后来,梨膏方流入京城药房。中药老字号同仁堂里,就有一款“秋梨润肺膏”,以梨、百合、川贝母、麦冬、蜂蜜等为原料,属于国药准字号,用来治久咳。


没有咳嗽的,自然没有必要买这种药膏。挑几个雪梨,做成秋梨膏,已经足够滋润了。

秋梨膏


怎么做呢?


很简单,将雪梨削皮榨汁,放入冰糖,煮半小时左右,过滤,再慢慢熬成膏状,加入蜂蜜拌匀就可以了。

什么时候想喝,随时取一勺,用温水兑开,身心都温暖滋润。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新媒体中心原创出品 - 转载须得授权,侵权必究

右下角,您点一个和“在看”

小编工资涨5毛

编辑:瑞瑞周


你可能感兴趣的:(秋吃3种黄色食物,滋阴润燥、安神养胃特厉害!轻松降住秋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