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看好的“小行业”,疫情中周销售额暴涨200%!

不被看好的“小行业”,疫情中周销售额暴涨200%!_第1张图片

作者:沈三万老沈

转载授权(文末留言,或添加微信/手机号:17717324202)

当特斯拉上海工厂进展喜人、创始人马斯克一度在上海跳舞庆祝之时,仅邻的浙江,悄然迎来了“素食界特斯拉”:Beyond Meat!

9月9日,上证报消息,号称“素食界特斯拉”的美国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宣布与浙江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协议,将在该地区设计和开发生产设施,预计将在几个月内开始试生产人造牛肉、猪肉和鸡肉等人造肉产品,并在2021年初达到全面投产。

人造肉市场再次沸腾!

如果说,2019年是人造肉市场引爆概念的元年,那么,2020年,随着巨头公司加码中国市场,在“人造肉”市场尚显空白的14亿人口大市场,一旦引爆,产生的“民以食为天”的颠覆性效果,将令世界振奋。

农场牛仔的素肉梦

不被看好的“小行业”,疫情中周销售额暴涨200%!_第2张图片

(伊森·布朗)

“产品是最重要的。”

将这一句话奉为经典的制造业领域内,正在发生一个产品革命:肉食革命。

Beyond Meat毫无疑问是这场革命的领军企业,而带领它主导这场革命的人,则是伊森·布朗。

伊森·布朗,生活在密苏里州农场的“牛仔”,从小在农场和鸡鸭鹅猪一起长大,童年最好的朋友除了人还有农场里的一只猪,因为感情太好,一直不舍得宰,对畜牧业动物充满感情。

之后,伊森·布朗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毕业,没有进入华尔街和世界500强工作,而是重回了农场,干了一件一直想要干的大事:重塑人类肉食观念,制作没有肉的“肉”!

身边不少人都觉得他疯了,人怎么可能不吃肉?

但伊森·布朗却是在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他从两方面,确立了“肉食革命”的方案可行。

(BeyondMeat肉饼按压过程)

第一,“肉”的组成成分是可替代的。

究其根本,肉只是氨基酸、脂肪、水、微量元素和碳水化合物的组合。伊森·布朗认为,这些东西植物界也有,不一定要用到动物的,只要做起来吃起来像,对消费者而言就可以实现“替代”。

顺着这一条脉络,伊森·布朗找到了“替代”技术的关键:植物蛋白重组。

不可思议的是,听起来很神秘的“食物蛋白重组”,其实和人们常吃的素肉制作流程很像:通过碾磨,捣碎,浸泡,挤压,加酶等,诱导大豆、小麦蛋白质形状变质;本来大豆蛋白质是球状的,通过加温加压,可以像纤维状的动物蛋白质。

第二,优良的环保效益使“植物肉”替代方案可行。

受环境伦理学教授父亲的影响,伊森·布朗对畜牧业造成的环境问题忧心忡忡。

全球60%的粮食作物要用来养殖牲畜;水资源的消耗与浪费问题,也在畜牧业产业链中比比皆是。令伊森·布朗最耿耿于怀的一个数字是“51%”,这是生产、养殖肉食产生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的占比。到2050年,重肉的饮食方式只能养活30-40亿人,重植物的饮食方式则能养活95-100亿人。

“我想要解决大问题。”

伊森·布朗很早就这么说。

而他眼里的大问题,就是温室效应、气候异常。人造肉的创新与崛起,无疑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杀手锏”。

2009年,Beyond Meat就此诞生!

2012年,伊森·布朗推出第一款素鸡肉条,一经上市,就让市场惊艳。“看起来像鸡胸肉,吃起来也像鸡胸肉,而且还没有鸡皮。”市场对此评论道。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不足,就是这款植物肉鸡条口感比真正的鸡肉更硬一些,像熟过头的手撕鸡。

但作为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植物肉,伊森·布朗带领Beyond Meat无疑已经掀起了肉食界的革命。2016年,BeyondMeat开始在美国超市大规模铺货,截至2017年,已经卖出3620万美元人造肉。除此之外,伊森·布朗赋予Beyond Meat的环保意义,使公司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商业和地球未来”的制高位置站稳了平衡点,实现了环保和商业利益的完美结合。

独一无二的特性,使Beyond Meat一时风头无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开启投资,麦当劳前任CEO唐·汤普森加盟Beyond Meat董事会,无形中为植物肉市场的崛起做了强有力的背书。

加速

不被看好的“小行业”,疫情中周销售额暴涨200%!_第3张图片

如果说,在2020年之前,尚且有不少人对迅速崛起的植物肉市场持隔岸观望态度,那么,2020年的一场疫情,则迫使人们竞相选择植物肉。

疫情之中,全球肉类加工产业链“断裂”,肉类价格暴涨。

美国、德国、英国等地的肉类加工企业无一幸免,全体沦为疫情高发之地,肉类工厂被迫停厂、关闭。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表示,狭窄空间的工作条件和长时间工作,令肉类工厂成为传播冠状病毒的高发之地,而肉类加工车间的低温潮湿环境也更有利于病毒传播。《卫报》发布一项分析表示,美国几乎有一半的新冠暴发点与肉类工厂有关。

雪上加霜的是,肉类加工产业链是典型的高度集中行业。在美国,JBS、泰森食品、嘉吉和史密斯菲尔德为代表的几家大型企业通过整合生产链的每个环节主导着整个行业;在加拿大,少数几家工厂负责加工全国95%的牛肉。

随之而来的,就是“无肉可吃”,以及肉价的暴涨。

高盛表示,畜牧业是唯一“像石油一样不稳定”的大宗商品市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一旦破坏了供应,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此种情况下,植物肉陡然成为了“救命稻草”!

4月,尼尔森数据显示,截至4月18日的一周内,美国植物性肉类替代品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00%;8周内,销售额同比暴涨265%!作为人造肉领军企业,BeyondMeat是最大受益公司之一,2020年二季度,Beyond Meat在美国杂货店销售额大增194.9%。

放眼全球,更多传统巨头正在入局。

在亚特兰大,肯德基推出了Beyond Meat素食炸鸡,不到5小时内售罄;在北美,麦当劳携手Beyond Meat推出了植物肉食品“PLT汉堡”;在亚洲,星巴克从2020年9月起力推人造肉产品,包括植物蛋白类食品和饮料。

如果说,此前,植物肉市场只是Beyond Meat等少数巨头公司凭借“理想”、披荆斩棘的空白之地,那么,如今随着传统肉类巨头公司后知后觉的觉醒,植物肉市场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加速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和行业对手不同的是,从很久以前开始,伊森·布朗就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羊肉、猪肉、家禽和内脏消费地,占国际市场肉类贸易总量的近四分之一。在现代历史上,全球肉类贸易从未像这样集中在一个国家。2018年,中国肉类消费8829.6万吨,位列世界第一,成为全球肉类市场的支柱,中国一年的肉类消费超过了欧盟和美国的总和!

即使如此,以每人每年的平均肉类消费量来看,中国为50.3kg、美国为98.6kg、欧盟为69.6kg,中国在人均消费肉类产品方面明显仍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从始至终,伊森·布朗对中国市场都十分重视。他曾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动物肉制品市场之一,也有可能跻身全球最大的植物性肉类市场。此次建厂成功,Beyond Meat将成为首家把主要生产设施落户中国的人造肉跨国公司!

而中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消费大国,迎来植物肉市场的这尊“鲶鱼”,是否会搅动国内植物肉市场,进而重塑全球植物肉市场格局,也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你会吃植物肉吗?

“养一整只鸡就为了吃鸡胸或鸡翅是我们应该逃离的荒谬,我们应该在培养皿里只培育可食用部分。”

1932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预测未来50年科技发展的时候,写下了以上这句话。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无疑于“疯了”的构想,如今,却成为了人造肉公司的诞生逻辑。

科技这一把双刃剑滚滚向前,是好是坏都从不为任何人停留。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凭借科技的力量重塑人与土地、食物与世界的新关系;也或许有一天,我们会连自己吃的到底是“什么”,也完全不知道了。

朋友们,您会尝试植物肉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被看好的“小行业”,疫情中周销售额暴涨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