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系列之二十:Kubernetes Calico网络插件

一、前言

Calico作为Kubernetes的CNI插件可以支持underlay和overlay模式的网络互联;在BGP信息的交互方式上也同时支持中心服务方式和grid mesh方式;但是Calico的基于underlay路由的网络模式要求网络基础设施对于BGP协议要有支持,所以在私有数据中心进行部署是最佳场景。当然由于在AWS也有Kubernetes的部署,AWS的技术人员也提到过AWS的虚拟路由器对BGP是有支持的,但有待验证。

由于calico是基于三层的解决方案,所以不要求所有节点在同一个大二层之内(当然BGP模式还是要求数据中心内部中间节点的路由器都支持BGP协议),也不存在随着容器增加而带来的大量mac广播风暴,数据中心mac地址广播流量只和k8s节点数目有关,和容器的多少无关。

转载自https://blog.csdn.net/cloudvtech

二、Calico的基本架构

kubernetes系列之二十:Kubernetes Calico网络插件_第1张图片kubernetes系列之二十:Kubernetes Calico网络插件_第2张图片

 

Calico的基本组件:

  • Felix:运行在每个Calico节点上,根据容器的网络配置需求,配置Calico节点上的路由信息以及ACL等信息
  • etcd:存储Calico控制面网络状态
  • BIRD:将Felix维护的本地路由信息发放到Calico控制面网络中,保证跨节点的路由联通
  • BGP Router Relfector:中心化的路由控制中心,大规模部署情况下可以由多个RR完成集中式路由管理和分发;跨机房部署也可以借助BGP RR进行集中式路由同步

Calico依赖etcd进行状态存储和管理,所以一个高可用的etcd集群是必须的前提条件。

转载自https://blog.csdn.net/cloudvtech

三、Calico的部署和配置

Calico在部署的时候通过Kubernetes Daemonset的方式在每个Kubernetes node上部署一个Calico POD,在POD内部运行基本组件:

kubernetes系列之二十:Kubernetes Calico网络插件_第3张图片

3.1 Calico工作模式及配置

Calico主要有两种互联模式,一种是基于IPIP封装的overlay模式,另外一种是基于BGP路由的underlay模式。

有两种方式可以修改/配置Calico的工作模式,一种是在初始安装的时候在部署Calico Daemonset的时候,设定POD的环境变量如下:

kubernetes系列之二十:Kubernetes Calico网络插件_第4张图片

另外一种方式是部署之后通过calicoctl进行更改:

calicoctl get ippool -o json > calico.config

修改里面的配置如下:

        "ipipMode": "Always"

calicoctl apply -f calico.config

 Calico的配置一部分是在部署Kubernetes Daemonset的yaml里面指定的,另一部分是在ConfigMap里面指定的:

# This ConfigMap is used to configure a self-hosted Calico installation.
kind: ConfigMap
apiVersion: v1
metadata:
  name: calico-config
  namespace: kube-system
data:
  # The location of your etcd cluster.  This uses the Service clusterIP
  # defined below.
  etcd_endpoints: "http://10.96.232.136:6666"

  # Configure the Calico backend to use.
  calico_backend: "bird"

  # The CNI network configuration to install on each node.
  cni_network_config: |-
    {
      "name": "k8s-pod-network",
      "cniVersion": "0.3.0",
      "plugins": [
        {
          "type": "calico",
          "etcd_endpoints": "__ETCD_ENDPOINTS__",
          "log_level": "info",
          "mtu": 1500,
          "ipam": {
              "type": "calico-ipam"
          },
          "policy": {
              "type": "k8s",
               "k8s_api_root": "https://__KUBERNETES_SERVICE_HOST__:__KUBERNETES_SERVICE_PORT__",
               "k8s_auth_token": "__SERVICEACCOUNT_TOKEN__"
          },
          "kubernetes": {
              "kubeconfig": "/etc/cni/net.d/__KUBECONFIG_FILENAME__"
          }
        },
        {
          "type": "portmap",
          "snat": true,
          "capabilities": {"portMappings": true}
        }
      ]
    }

3.2 IPIP Tunnel模式

IPIP模式在每个node上创建一个tunnel接口,所有目标是集群内部其他节点的流量,都是经由tunnel接口进行封装、转发、解封、送达;而节点自身的正常的流量和容器到外部的流量都经过主机的网卡。

kubernetes系列之二十:Kubernetes Calico网络插件_第5张图片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对下层网络环境无依赖,节点可以跨网络分布,缺点在于存在封包和解包过程,导致性能下降。

3.3 BGP Routing模式 

这种模式下,每个节点主机被calico配置为一个虚拟路由器,负责将本主机上面的路由信息汇聚并且以BGP协议的形式向其他节点和网络发送路由信息:

kubernetes系列之二十:Kubernetes Calico网络插件_第6张图片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无overlay模式的封包和解包过程,可以接近主机native的性能;缺点在于要求网络联通的路由器支持BGP协议,并且由于这种方式随着节点数目的增加,路由表的数目也会大量增加,更适合中小规模部署。如需大规模部署BGP模式的Calico,则可以通过额外的BGP route reflector来完成。每个BGP RR负责一部分节点的接入,然后多个BGP RR之间再交互信息来达到整个网路路由信息的集中式分发。

美图的容器云就使用这个大规模部署方案:

kubernetes系列之二十:Kubernetes Calico网络插件_第7张图片

每个机房作为一个 AS 部署一个 Kubernetes 集群,机房内部冗余有多个 BGP RR,各个AS的BPG RR 分别与机房内的网关建立 iBGP 连接,机房间的路由器通过 OSPF 同步彼此之间的路由。而对于混合云的场景,机房网关上配置相应网段的静态路由规则,同时在云端路由上也配置上相应路由规则进行打通。

3.4 BGP协议路由更新

在下面的例子中,一共有172.2.2.11/12/13/14四个node使用BGP模式进行互联,当172.2.2.14上的calico POD重启之后,172.2.2.12和172.2.2.14会通过BGP协议来交换自己所持有的路由信息:

kubernetes系列之二十:Kubernetes Calico网络插件_第8张图片

172.2.2.12到172.2.2.14的BGP信息(包含子网10.244.44.192/26和10.244.45.0/26):

kubernetes系列之二十:Kubernetes Calico网络插件_第9张图片

172.2.2.14到172.2.2.12的BGP信息(包含子网10.244.128.0/26和10.244.127.192/26):

kubernetes系列之二十:Kubernetes Calico网络插件_第10张图片

转载自https://blog.csdn.net/cloudvtech

 

 

你可能感兴趣的:(容器网络,CNI,kuberne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