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 桶模式(The Bucket Pattern)

桶模式

随着数据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流入(时间序列数据),我们可能倾向于将每个测量值存储在自己的文档中。然而,这种倾向是一种非常偏向于关系型数据处理的方式。如果我们有一个传感器每分钟测量温度并将其保存到数据库中,我们的数据流可能看起来像这样:

{
   sensor_id: 12345,
   timestamp: ISODate("2019-01-31T10:00:00.000Z"),
   temperature: 40
}

{
   sensor_id: 12345,
   timestamp: ISODate("2019-01-31T10:01:00.000Z"),
   temperature: 40
}

{
   sensor_id: 12345,
   timestamp: ISODate("2019-01-31T10:02:00.000Z"),
   temperature: 41
}

随着我们的应用程序在数据和索引大小上的扩展,这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我们可能最终不得不对每次测量的sensor_idtimestamp进行索引,实现以内存为代价的快速访问。但利用文档数据模型,我们可以按时间将这些数据“以桶的方式”储存到特定时间片测量值的文档中。我们还可以通过编程方式向每一个“桶”中添加附加信息。

通过将桶模式应用于数据模型,我们可以在节省索引大小、简化潜在的查询以及在文档中使用预聚合数据的能力等方面获得一些收益。获取上面的数据流并对其应用桶模式,我们可以得到:

{
    sensor_id: 12345,
    start_date: ISODate("2019-01-31T10:00:00.000Z"),
    end_date: ISODate("2019-01-31T10:59:59.000Z"),
    measurements: [
       {
       timestamp: ISODate("2019-01-31T10:00:00.000Z"),
       temperature: 40
       },
       {
       timestamp: ISODate("2019-01-31T10:01:00.000Z"),
       temperature: 40
       },
       … 
       {
       timestamp: ISODate("2019-01-31T10:42:00.000Z"),
       temperature: 42
       }
    ],
   transaction_count: 42,
   sum_temperature: 2413
}

使用桶模式,我们将数据“封装”到一个小时的桶中。这个特定的数据流仍然在增长,因为它目前只有42个测量值;这个小时还有更多的测量值要添加到“桶”中。当它们添加到measurements数组中时,transaction_count将增加,并且sum_temperature也将更新。

有了预先聚合的sum_temperature值,就可以很容易拉出一个特定的存储桶并确定该桶的平均温度(sum_temperature / transaction_count)。在处理时间序列数据时,知道2018年7月13日加利福尼亚州康宁市下午2:00至3:00的平均温度通常比知道下午2:03那一时刻的温度更有意义也更重要。通过用桶组织数据并进行预聚合,我们可以更轻松地提供这些信息。

此外,随着我们收集的信息越来越多,为了更高效我们可能决定将源数据进行归档。你想我们多久才会需要访问从1948年开始康宁市的温度?能够将这些数据桶移动到数据存档中是一项很大的收益。

应用场景示例

有一个Bosch的物联网实现可以成为时间序列数据在现实世界中体现价值的一个例子。他们将MongoDB和时间序列数据应用于一个汽车业的数据程序中。该应用程序从整个车辆的各种传感器中获取数据,从而提高车辆本身的诊断能力和部件性能。

其它一些例子还包括在银行的金融程序中使用这种模式将交易进行分组。

结论

处理时间序列数据时,在MongoDB中使用桶模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减少了集合中的文档总数,提高了索引性能,并且通过预聚合简化了数据访问。

你可能感兴趣的:(mongo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