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破船译自galloway!
小引
本文是深度围观block的第三篇文章,也是最后一篇。希望读者阅读了之后,对block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希望之前对汇编语言恐惧或者陌生的读者转变看法,其实只要你用心去看,去学,很容易就搞懂的。
另外由于block具有闭包性,我们也可以将其当做匿名函数,所以大家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OC中的闭包性和匿名函数就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Closure and anonymous functions in Objective-C。
目录
介绍
已知内容
Block_copy()
Block_release()
何去何从
正文
介绍
本文话费了很长时间才出炉。实际上,几个月之前就已经打好草稿了,只不过一直忙于写我的这本书:Effective Objective-C 2.0,所以没有时间完成本文。
接着之前的两篇文章:
深度围观block:第一集和深度围观block:第二集,本文将更进一步了解当block被拷贝时发生了什么。可能你已经听过这样的说辞“block开始于栈”,以及“如果你希望将block保存下来,以便后续使用,那么必须对block进行拷贝”。那么,这是为什么呢?而在拷贝过程中实际又会发生什么情况?我一直在思考拷贝block时是利用了什么机制。就如之前介绍的block在进行值拷贝时发生了什么。本文我将揭晓这些疑问。
已知内容
通过第一集和第二集两篇文章,我们可以知道block的内存布局如下图所示:
在
第二集中,我们也知道了当block初始化的时候,会在栈中创建像上图这样的一个结构。由于这个结构是在栈上,而在栈空间是会被重复使用的。那么如果我们想要在以后继续使用该block,就必须要对block进行拷贝操作。拷贝操作需要调用
Block_copy()函数,或者可以理解为给block发送一个copy消息(因为block可以看成一个Objective-C对象),这也会调用
Block_copy()函数。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Block_copy()函数都做了什么。
Block_copy()
我们首先来看看Block.h文件,在这里面可以看到如下定义:
- #define Block_copy(...) ((__typeof(__VA_ARGS__))_Block_copy((const void *)(__VA_ARGS__)))
-
- void *_Block_copy(const void *arg);
可以看出,Block_copy()实际上就是一个宏定义(#define),该宏定义将传入的参数(const void *)做强制类型转换,然后再传给_Block_copy()。我们也可以在实现文件runtime.c中找到_Block_copy()的原型:
- void *_Block_copy(const void *arg) {
- return _Block_copy_internal(arg, WANTS_ONE);
- }
上面的方法调用了_Block_copy_internal()函数,并传入block本身(arg)以及WANTS_ONE。要弄白具体意思,需要查看_Block_copy_internal方法的实现,该方法也是在runtime.c文件中。如下代码所示(已经去除掉了一些无关的内容:主要是垃圾回收相关):
- static void *_Block_copy_internal(const void *arg, const int flags) {
- struct Block_layout *aBlock;
- const bool wantsOne = (WANTS_ONE & flags) == WANTS_ONE;
-
-
- if (!arg) return NULL;
-
-
- aBlock = (struct Block_layout *)arg;
-
-
- if (aBlock->flags & BLOCK_NEEDS_FREE) {
-
- latching_incr_int(&aBlock->flags);
- return aBlock;
- }
-
-
- else if (aBlock->flags & BLOCK_IS_GLOBAL) {
- return aBlock;
- }
-
-
- struct Block_layout *result = malloc(aBlock>descriptor->size);
- if (!result) return (void *)0;
-
-
- memmove(result, aBlock, aBlock->descriptor->size);
-
-
- result->flags &= ~(BLOCK_REFCOUNT_MASK);
- result->flags |= BLOCK_NEEDS_FREE | 1;
-
-
- result->isa = _NSConcreteMallocBlock;
-
-
- if (result->flags & BLOCK_HAS_COPY_DISPOSE) {
- (*aBlock->descriptor->copy)(result, aBlock);
- }
-
- return result;
- }
下面来看看该方法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1、如果传入的参数是
NULL则直接返回
NULL。这样可以保证传入一个
NULL block时函数的安全性。
2、将参数强制转换为一个指针,该指针指向一个
Block_layout结构对象。实际上在第一集中就介绍了Block_layout结构:这是一个内部使用的数据结构,该结构组成一个block,其中包含一个block的实现函数,以及另外几个元数据。
3、 如果block的flags包含BLOCK_NEEDS_FREE,说明这是一个堆block(a heap block)。这种情况下,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增加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然后将同一个的block返回。
4、如果block是一个全局block(参考第一集),那么不用做任何事情,直接返回同一个block即可——因为全局block是一个单例(singleton)。
5、如果到这一步了,可以肯定该block肯定被分配在栈上。这种情况,需要将block拷贝到堆上。这也是最有趣的一部分。首先是利用malloc()函数在堆上创建block对应size大小的内存空间。如果失败了,就返回
NULL,否则继续往下执行。
6、 利用
memmove()函数将分配在栈中的block按位拷贝至刚刚在堆上分配的空间中。按位拷贝可以确保block中的所有元数据都能准确的进行拷贝,例如block的descriptor。
7、接着需要更新一下block的flags。第一行代码是确保引用计数被设置为0。后面紧跟的注释表示这不是必须的——估计此时引用计数已经是0了。我猜测这行代码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潜在的bug,会引起引用计数不为0的情况。第二行代码是设置
BLOCK_NEEDS_FREE标志,这标示该block是一个堆block,当引用计数变为0时,需要
free掉。后面紧跟的
| 1是将block的引用计数设置为1。
8、将block的
isa指针设置为 _NSConcreteMallocBlock,这就意味着该block是一个堆block。
9、最后,如果block有一个拷贝辅助函数(a copy helper function),那么就调用它。如果有必要的话,表一起会生成一个拷贝辅助函数。例如block需要拷贝对象的时候,拷贝辅助函数会retain住已经拷贝的对象。
思路很清晰吧!现在你应该知道当block被拷贝时会发什么了!下面还需要了解一下当release时又回发生什么?
Block_release
与Block_copy对应的是Block_release()。同样,Block_release()也是一个宏定义,如下所示:
- #define Block_release(...) _Block_release((const void *)(__VA_ARGS__))
实际上,跟
Block_copy()类似,
Block_release()会为我们把参数进行强制类型转换。这样开发者就不用亲自来处理转换的事情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
_Block_release()函数(为了看起来清晰点,我对代码重排了一下,并移除了垃圾回收相关的代码):
- void _Block_release(void *arg) {
-
- struct Block_layout *aBlock = (struct Block_layout *)arg;
- if (!aBlock) return;
-
-
- int32_t newCount;
- newCount = latching_decr_int(&aBlock->flags) & BLOCK_REFCOUNT_MASK;
-
-
- if (newCount > 0) return;
-
-
- if (aBlock->flags & BLOCK_NEEDS_FREE) {
- if (aBlock->flags & BLOCK_HAS_COPY_DISPOSE)(*aBlock->descriptor->dispose)(aBlock);
- _Block_deallocator(aBlock);
- }
-
-
- else if (aBlock->flags & BLOCK_IS_GLOBAL) {
- ;
- }
-
-
- else {
- printf("Block_release called upon a stack Block: %p, ignored\n", (void *)aBlock);
- }
- }
来看看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1、 首先将参数强制转换为
Block_layout结构。如果传入的是
NULL,那么为了函数的安全起见,将直接返回。
2、将block的引用计数标志位减1(还记得
Block_copy()中将这个引用计数标志位设置为1吗?)。
3、如果newCount大于0,说明还有别的对象引用了这个block,所以并不需要立即释放block,只需简单的返回即可。
4、否则,如果flags中包含
BLOCK_NEEDS_FREE,那么说明这个block是分配到堆上的,并且如果引用计数为0,那么需要释放这个block。首先是调用了block的dispose辅助函数,该函数跟copy辅助函数相反,负责做相反的操作,例如释放掉所有在block中拷贝的变量等。最后使用
_Block_deallocator函数释放掉block,如果你去
runtime.c文件中看看,会发现该函数的尾部是一个指向
free的函数指针,也就是释放掉
malloc分配的内存。
5、如果block是全局的,那么什么事情也不用做。
6、如果代码执行到这里了,会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因为正在尝试将栈上的block释放掉,所以这行代码是为了提醒开发者的。在程序实际运行过程中,永远不会看到这里的提示。
就是这些了,没有更多,也没有再复杂的东西了!
何去何从
本文也是我深度围观block的最后一篇。其中有一些内容也可也在我的这本书中找到:
Effective Objective-C 2.0。这一系列文章介绍了如何有效的使用block,并且如果你对block感兴趣的话,这系列的内容也可以帮助你更加深入的了解b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