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化到城市化》

1、书籍介绍如下:

春节前回家的路上,读了一本书,《从工业化到城市化》,由北大金融学教授徐远老师编写,现把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分享给大家。


2、读书笔记如下:

自序 繁荣没有秘密

中国做对了什么?

繁荣没有秘密,更没有阴谋,就是努力向工业化迈进。

中国是怎么做对的?

从基本的脉络来看,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政府与市场合作,推动了工业化。任何成功的工业化,都需要政府发挥积极作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从工业化到城市化

”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是我国经济最本源的结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很多其他的结构失衡问题。要解决结构失衡问题,市场就要进一步发育,抓手就在城市化。

如何发展城市?

需要政府与市场再一次亲密合作。

第一篇 绪论:中国城市化两部曲

第一章 从乡村到工厂,再到城市--中国城市化的两部曲

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是个10亿人口的农业大国。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工业化,农民从农村进入工厂。第二步是城市化,农民从工厂到城市。

离开土地,汇成城市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是中国农民不断离开土地,进入工厂、留在城市的历史。这无疑是中国社会最根本的结构变迁。

中国农民进城第一步:从乡村到工厂

这一阶段的重大事件,包括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住房商品化改革,加入WTO,等等。

这个阶段的典型特征,是全国是个大工地,都在忙三件事,一是修工厂,二是搞基建,三是建房子。修工厂需要两个重要抓手,一个是招商引资,一个是建工业园区。大规模基建的实质,是完善基础设施网络,降低市场流通的成本,帮助形成更大规模的市场。房地产的实质,不仅满足居住需求,更重要的担当是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金融模式,为中国经济发展融资。

中国农民进城第二步:从工厂到城市

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城市替代工厂,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2013年开始,我们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速的三个反超和房地产价格的一个分化。

经济增速的三个反超指的是大城市对小城市的反超、消费型城市对投资型城市的反超、服务型城市对工业型城市的反超。

房地产价格的一个分化指的是开始了大城市大涨、中城市小涨、小城市基本不涨的分化格局。

中国的“再城市化”

中国城市化的第一步,是城镇化,核心是建工厂,以工厂为核心建城市。

中国城市化的第二步,是都市化,是把以前的以工厂、以生产为核心的城镇,改造为以市场、以交换为核心的都市。我们称之为再城市化。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坐标

人类从乡村向城市的迁移,并不是区域特征,而是人类的基本路径,并伴随着整个文明史。

城市不仅在历史上是文明的坐标,也是现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载体。

第二篇 中国经济寻找新动能

第二章 三个反超:数据中的经济动能转换

过去十多年,中国一直在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其实,经济新动能在数据中已经有明显的蛛丝马迹。这种新动能是否能够持续、壮大,取决于我们怎么做。

以服务和消费为主要优势的大城市,已经超过以工业生产和投资为主要优势的中小城市,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大城市主导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到来。

第三章 此消彼长:服务业经济悄然到来

服务业发展的相对滞后,不过是快速工业化的同义反复。随着工业化速度的减缓,服务业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大,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已经悄然到来。

第四章 房价分化的故事:房子不仅仅是房子

2013年以来,我们房价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转变为开始了大城市大涨、中城市小涨、小城市基本不涨的分化格局。

房价分化的背后,是人口流动规律的变化,反映了亿万人的选择。选择不同的城市,就是选择不同的人生。

第三篇 浓缩的历史

第五章 极简改革开放史

判断我国经济的未来,需要对过去和现状有一个深入的理解。从极简的角度,改革开放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农村、城市、国际。三个维度的改革一起促进了快速的工业化。40年快速工业化打下的基础,是我国经济的基本盘。

倘若把改革开放的历史极度简化,其实我们就干了三件事:

第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二,城市的工业发展;

第三,对外开放,加入WTO。

第六章 光荣与梦想归于工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的一切经济成就,都可以归结于我们完成了初级和中级的工业化,成为世界的工厂。

第七章 “工业化超前,城市化落后”:经济结构的根源性特征

“工业化超前,城市化落后”,是我国经济结构的根源性特征。其他经济结构问题,比如投资过大、过度依赖出口、服务业发展滞后,根源都在于这一根本特征。

第四篇 理解城市:历史与现代的视角

第八章 城市:文明的坐标

翻开历史,大大小小的城市穿越时间,构成人类文明的坐标系。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和城市化,三位一体。

第九章 城市:现代经济的载体

城市不仅是文明的坐标,也是现代经济的载体。现代人享受的富裕社会,不过是因为城市吸纳了巨量的就业,创造了巨量的财富。

一个国家越发达,农业占比越低。

工业和服务业是不需要很大空间的。

第十章 城市的骨骼、器官、细胞

城市是复杂的生命体,不像无机体一样可以设计、复制。基础设施网络是城市的骨骼,功能机构网络是城市的器官,芸芸众生是城市的细胞。骨骼、器官、细胞一起,共同构成城市有机体。城市文明的生长,依赖于有机体各个部分的健康活力。

城市的骨骼:基础设施

城市的基础设施网络,不仅复杂,而且昂贵。

城市的器官:功能机构网络

这样的机构,包括政府、治安、医院、学校、银行、企业等。这些各种各样的城市分支机构,履行各种职能,形成一套功能机构网络。

第十一章 城市的本质:有机生命体

一直想给城市找一个好的定义,遍历文献,却不可得,只好暂时满足于一句基本特征的描述: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城市有两套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和功能机构网络,双网叠加形成螺旋结构,构成了城市的基因,决定了城市的生长和发育。

第五篇 城市的未来

第十二章 向城市聚集:永远的进行时

我国的城市化率和大城市化率还很低,进一步向城市聚集还有很大的空间。而且,聚集度很高的发达国家,人口依然在向大城市聚集,向城市聚集,永远在路上。

从城市化水平来看,我国城市化空间还很大。我们目前城市化率只有59%,而发达国家已经达到80%及以上。

从城市化的结构(大中小城市的比例)上看,我国的城市化依然有很大潜力。我国百万人口城市占比24%,而发达国家占比45%及以上。

从高城市化水平来看,我们也还有很大的空间。

人口向大城市聚集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效率高,大城市提供更多方面的便利,人均产出就变高。

第十三章 技术进步会逆转城市聚集吗

目前看到的趋势是,现代各种技术的进步,为建设高密度、宜居的城市提供了可能。

第六篇 结语

第十四章 新《土地承包法》折射的城乡中国的未来

在城市化时代,乡村将逐渐消失,聚集成镇。

两条主要修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期延长30年

修订的实质:鼓励农民进城落户,促进土地和人口流转

修订的背后:发展阶段和政策思路的变化

未来中国的城乡格局

未来最基本的行政单位,也会由村慢慢变成镇,乡土社会的瓦解,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第十五章 从工业化到城市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观察视角

中国要完成经济转型,就要让城市接力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基于城市的理论还很不完善,需要摸索建立新的理论体系。

“工业化先行,城市化接力”:中国发展道路的极简概括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城市化接力工业化,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中国经济结构的根源性特征

实施低成本、可持续的城市化战略,建设包容、高效、宜居城市

探索和确立正确理论基础,破除片面理论的不良影响

深入理解城市;正确对待已有理论,破除片面理论的不良影响。


3、读后感如下:

本书回顾了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理清了发展的脉络,并找出了我们现阶段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源--“工业化超前,城市化落后”,明晰了后续发展的关键,那就是城市化。城市化的发展极其复杂,远非工业化那样,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就绪即可带动,城市化的要求更加细致、更加综合、更加高效,需要政府与市场的再次深度融合,像孕育有机生命体一样规划、激活、引领、哺育、呵护我们国家城市化的发展。

我坚信我们国家一定会在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上找到前进方向,在城市运营、教育医疗、工业发展、信息建设、生活环境、娱乐健康等方面做出更好的实践。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分享--修身书籍,城市化,工业化,经济,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