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过程 和 面向对象(oop: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的基本概念
面向过程:—侧重于怎么做?
1.把完成某一个需求的 所有步骤 从头到尾 逐步实现
2.根据开发要求,将某些功能独立的代码封装成一个又一个函数
3.最后完成的代码,就是顺序的调用不同的函数
特点:
1.注重步骤与过程,不注重职责分工
2.如果需求复杂,代码会变得很复杂
3.开发复杂项目,没有固定的套路,开发难度很大
面向对象:–谁来做?
相比较函数,面向对象是更大的封装,根据职责在一个对象中封装多个方法
1.在完成某一个需求前,首先确定职责–要做的事(方法)
2.根据职责确定不同的对象,在对象内部封装不同的方法(多个)
3.最后完成代码,就是顺序的让不同的对象调用不同的方法
特点:
1.注重对象和职责,不同的对象承担不同的职责
2.更加适合对复杂的需求变化,是专门应对复杂项目的开发,提供的固定套路
3.需要在面向过程的基础上,再学习一些面向对象的语法
面向对象有两个核心的概念
类:是一群具有相同特征或行为的事物的一个统称,类是抽象的,不能直接使用
对象:由类创造出来的具体存在
在开发中,应该先有类再有对象
类和对象的关系
类是模板,对象是根据这个模板创建出来的
类只需要有一个,对象可以有多个(一张图纸可以造出多个飞机)
类:属性(信息)和方法(你能完成的动作)
1.类名
2.属性
3.方法
1.类名 这类事物的名字,满足大驼峰命名法
大驼峰命名法:
1.每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
2.单词与单词之间没有下划线
2.属性 这个类创建出的对象有什么样的特征
3.方法 这个类创建出的对象有什么样的行为
类名的确定
名词提炼法分析整个业务流程,出现的名词,通常就是找到的类
属性和方法的确定
对 对象的特征描述,通常可以定义成属性
对象具有的行为(动词),通常可以定义为方法
提示:需求中没有涉及的属性或方法在设计类时,不需要考虑
1,小猫爱吃鱼 小猫要喝水
“”"
self:哪一个对象调用的方法,self就是哪一个对象的的引用
在类封装的方法内部,self就表示当前调用方法的对象自己
在调用方法时,程序员不需要传递self参数(但是定义的时候,第一个参数必须是self)
可以使用 .属性名 利用赋值语句就可以在类的外部给对象增加属性(不推荐)
将对象的属性封装在类中
“”"
2,初始化方法
1)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使用 类名() 就可以创建一个对象
当使用类名()创建对象时,python的解释器会自动执行以下操作:
1.为对象在内存中分配空间–创建对象
2.调用初始化方法为对象的属性设置初始值–初始化方法(init)
这个初始化方法就是__init__方法,__init__是对象的内置方法
__init__方法是专门用来定义一个类具有哪些属性的方法
2)在初始化方法的内部定义属性
在__init__方法内部使用self.属性名 = 属性的初始值 就可以定义
定义属性之后,再使用Cat类创建的对象,都会拥有该属性
3,__del__方法:对象被从内存中销毁前,会被自动调用
__str__方法:返回对象的描述信息,print函数输出使用
__del__方法:
在python中
当使用类名()创建对象时,为对象分配完空间后,自动调用__init__方法
当一个对象被从内存中销毁前(把这个对象从内存中删除掉),会自动调用__del__方法
应用场景
__init__改造初始化方法,可以让创建对象更加灵活
__del__如果希望在对象被销毁前,再做一些事情,可以考虑一下__del__方法
生命周期(出生到死亡)
一个对象从调用类名()创建,生命周期开始
一个对象的__del__方法一但被调用,生命周期结束
在对象的生命周期内,可以访问对象属性,或者让对象调用方法
4,__str__方法:
在python中,使用python输出对象变量,默认情况下,
会输出这个变量引用的对象是由哪>一个类创建的对象,
以及在内存中的地址(十六进制表示)
如果在开发中,希望使用print输出对象变量时,
能够打印自定义的内容,就可以利用__str__这个内置方法了
栈
class Stack:
def init(self):
self.stack =[]
def push(self,value):
self.stack.append(value)
return True
def pop(self):
# 判断栈是否为空
if self.stack:
# 取出栈顶元素,并返回
item = self.stack.pop()
return item
else:
return False
def top(self):
if self.stack:
return self.stack[-1]
else:
return False
def length(self):
return len(self.stack)
def view(self):
return ‘,’.join(self.stack)
s = Stack()
s.push(‘1’)
s.push(‘2’)
item = s.pop()
print(s.view())
三大特征:封装,继承,多态
1,封装
1.封装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一大特点
2.面向对象编程的第一步 将属性和方法封装到一个抽象的类中(为什么说是抽象的,因为类不能直接使用)
3.外界使用类创建对象,然后让对象调用方法
4.对象方法的细节都被封装在类的内部
需求
1.小明体重75.0公斤
2.小明每次跑步会减肥0.5公斤
3.小明每次吃东西体重会增加1公斤
需求
1.小明和小美都爱跑步
2.小美体重45.0公斤
3.小明体重75.0公斤
4.每次跑步都会减少0.5公斤
5.每次吃东西都会增加1公斤
需求:
1.房子有户型,总面积和家具名称列表
新房子没有任何的家具
2.家具有名字和战地面积,其中
床:占4平米
衣柜:占2平面
餐桌:占1.5平米
3.将以上三件家具添加到房子中
4.打印房子时,要求输出:户型,总面积,剩余面积,家具名称列表
1.士兵瑞恩有一把AK47
2.士兵可以开火(士兵开火扣动的是扳机)
3.枪 能够 发射子弹(把子弹发射出去)
4.枪 能够 装填子弹 --增加子弹的数量
2.继承: 实现代码的重用,相同的代码不需要重复的写
例:父类:
子类:Cat继承父类,Hollokitty继承Cat 也拥有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Dog继承父类
当父类方法实现不能满足子类的需求时?可以对方法进行重写
1.覆盖父类的方法
2.对父类方法进行扩展
此时调用call是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覆盖父类方法
在基础上再调用父类的方法
例:
多继承可以让子类对象,同时具有多个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创建子类对象
当调用多个父类,且父类属性和方法一样,谁在前就调用谁
新式类和旧式(经典)类:
object是Python为所有对象提供的基类,提供有一些内置的属性和方法,可以使用dir函数查看
新式类:以object为基类的类,推荐使用
经典类:不以object为基类的类,不推荐使用
在python3.X中定义的类时,如果没有指定父类,会默认使用object作为基类–python3.x中定义的类都是新式类
在python2.x中定义类时,如果没有指定父类,则不会以object作为基类
为保证编写的代码能够同时在python2.x和python3.x运行
今后在定义类时,如果没有父类,建议统一继承自object
3,多态:
多态(以封装和继承为前提),不同的子类对象调用相同的方法,产生不同的执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