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程序共享数据,探究内容提供器

        前面我们学了 Android 数据持久化的技术,包括文件存储、SharedPreferences 存储、以及数据库存储。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使用这些持久化技术所保存的数据都只能在当前应用程序中访问。虽然文件和 SharedPreferences 存储中提供了 MODE_WORLD_READABLEMODE_WORLD_WRITEABLE 这两种操作模式,用于供给其他的应用程序访问当前应用的数据,但这两种模式在Android 4.2版本中都已被废弃了。为什么呢?因为 Android 官方已经不再推荐使用这种方式来实现跨程序数据共享的功能,而是应该使用更加安全可靠的内容提供器技术

        可能你会有些疑惑,为什么要将我们程序中的数据共享给其他程序呢?当然,这个要视情况而定的,比如说账号和密码这样这样的隐私数据显然是不能共享给其他程序的,不过一些可以让其他程序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性数据,我们还是可以选择将其共享的。例如系统的电话簿程序,它的数据库中保存了很多的联系人信息,如果这些数据都不允许第三方的程序进行访问的话,恐怕很多应用的功能都要大打折扣了。除了电话簿之外,还有短信、媒体库等程序都实现了跨程序数据共享的功能,而使用的技术当然就是内容提供器了。

1.  内容提供器简介

        内容提供器(Content Provider)主要用于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实现数据共享的功能,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机制,允许一个程序访问另一个程序中的数据,同时还能保证被访数据的安全性。目前,使用内容提供器是Android 实现跨程序共享数据的标准方式

        不同于文件存储和 SharedPreferences 存储中的两种全局可读写操作模式,内容提供器可以选择只对哪一部分数据进行共享,从而保证我们程序中的隐私数据不会有泄露的风险。

        内容提供器的用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使用现有的内容提供器来读取和操作相应程序中的数据另一种是创建自己的内容提供器给我们的程序的数据提供外部访问接口。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一个开始学习吧,首先从使用现有的内容提供器开始。

2.  访问其他程序中的数据

        当一个应用程序通过内容提供器对其数据提供了外部访问接口,任何其他的应用程序就都可以对这部分的数据进行访问。Android 系统中自带的电话簿、短信、媒体库等程序都提供了类似的访问接口,这就使得第三方应用程序可以充分地利用这部分数据来实现更好的功能。下面就来看一看,内容提供器到底是如何使用的。

2.1  ContentResolver 的基本用法

        对于每一个应用程序来说,如果想要访问内容提供器中共享的数据,就一定要借助 ContentResolver 类,可以通过 Context 中的 getContentResolver() 方法获取到该类的实例ContentResolver 中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用于对数据进行 CRUD 操作,其中 insert()  方法用于添加数据,update() 方法用于更新数据,delete() 方法用于删除数据,query() 方法用于查询数据。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SQLiteDatabase 中也是使用的这几个方法来进行 CRUD 操作的,只不过它们在方法参数上稍微有一些区别。

        不同于 SQLiteDatabase,ContentResolver 中的增删查改方法都是不接收表名参数的,而是使用一个 Uri 参数代替,这个参数被称为内容 URI。内容 URI 给内容提供器中的数据建立了唯一标识符,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权限(authority)路径(path)权限是用于对不同的应用程序做区分的,一般为了避免冲突,都会采用程序包名的方式来进行命名。比如某个程序的包名是 com.example.app,那么该程序对应的权限就可以命名为 com.example.app.provider。路径则是用于对同一应用程序中不同的表做区分的,通常都会添加到权限的后面。比如某个程序的数据库里存在两张表,table1 和 table2,这时就可以将路径分别命名为 /table1 和 /table2,然后把权限和路径进行组合,内容 URI 就变成了 com.example.app.provider/table1 和 com.example.app.provider/table2。不过,目前还很难辨认出这两个字符串就是两个内容 URI,我们还需要在字符串的头部加上协议声明。因此,内容 URI 最标准的格式写法如下:

content://com.example.app.provider/table1
content://com.example.app.provider/table2

 
  

        有没有发现,内容 URI 可以非常清楚地表达出我们想要访问哪个程序中哪张表里的数据。也正是因此,ContentResolver 中的增删改查方法才都接收 Uri 对象作为参数,因为使用表名的话系统将无法得知我们期望的是哪个应用程序里的表。

        在得到了内容 URI 字符串之后,我们还需要将它解析成 Uri 对象才可以作为参数传入。解析的方法也相当简单,代码如下所示:

Uri uri = Uri.parse("content://com.example.app.provider/table1");

        只需要调用 Uri.parse() 方法,就可以将内容 URI 字符串解析成 Uri 对象了。

        现在我们就可以使用这个 Uri 对象来查询 table1 表中的数据了,代码如下所示:

Cursor cursor = getContentResolver().query(
    uri,
        projection,
        selection,
        selectionArgs,
        sortOrder);

        这些参数和 SQLiteDatabase 中的 query() 方法里的参数很像,但总体来说要简单一些,毕竟这是在访问其他程序中的数据,没必要构建过于复杂的查询语句。下表对使用到这部分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跨程序共享数据,探究内容提供器_第1张图片

        查询完成后返回的仍然是一个 Cursor 对象,这时我们就可以将数据从 Cursor 对象中逐个读取出来了。读取的思路仍然是通过移动游标的位置来遍历 Cursor 的所有行,然后再取出每一行中相应列的数据,代码如下所示:

if (cursor != null) {
    while (cursor.moveToNext()) {
        String column1 = cursor.getString(cursor.getColumnIndex("column1");
        int column2 = cursor.getInt(cursor.getColumnIndex("column2");
   }
   cursor.close();
}

 
  

        掌握了最难的查询操作,剩下的增加、修改、删除操作就更不在话下了。我们先来看看如何向 table1 表中添加一条数据,代码如下所示:

ContentValues values = new ContentValues();
values.put("column1", "text);
values.put("column2", 1);
getContentResolver().insert(uri, values);

        可以看到,仍然是将待添加的数据组装到 ContentValues 中,然后调用 ContentResolver 的 insert() 方法,将 Uri 和 ContentResolver 作为参数传入即可。

        现在如果我们想要更新这条新添加的数据,把 column1 的值清空,可以借助 ContentResolver 的 update() 方法实现,代码如下所示:

ContentValues values = new ContentValues();
values.put("column1", "");
getContentResolver().update(uri, values, "column1 = ? and column2 = ?", new String[] { "text", "1" });

        注意上述代码使用 selection 和 selectionArgs 参数来对想要更新的数据进行约束,以防止所有的行都会受到影响。

        最后,可以调用 ContentResolver 的 delete() 方法将这条数据删除掉,代码如下所示:

getContentResolver().delete(uri, "column2 = ?", new String[] { "1" });

        到这里为止,我们就把 ContentResolver 中的增删改查方法全部学完了。是不是感觉非常简单?因为这些知识和 SQLiteDatabase 的增删查改方法基本类似,所需特别注意的就只有 uri 这个参数而已。

2.2  读取系统联系人

        由于我们之前一直使用的都是模拟器,电话簿里面并没有联系人存在,所以现在需要自己手动添加几个,以便稍后进行读取。

        新建了两个联系人之后,准备工作就做好了,现在新建一个 ContactsTest 项目,让我们开始动手吧。

        首先还是来编写一下布局文件,这里我们希望读取出来的联系人信息能够在 ListView 中显示,因此,修改 activity_main.xml 中的代码,如下所示:



    
    

        简单起见,LinearLayout 里就只放置了一个 ListView。接着修改 MainActivity 中的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ListView contactsView;

	ArrayAdapter adapter;

	List contactsList = new ArrayList();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contactsView = (ListView) findViewById(R.id.contacts_view);
		adapter = new ArrayAdapter(this, android.R.layout.simple_list_item_1, contactsList);
		contactsView.setAdapter(adapter);
		readContacts();
	}

	private void readContacts() {
		Cursor cursor = null;
		try {
                        // 查询联系人数据
                       cursor = getContentResolver().query(ContactsContract.CommonDataKinds.Phone.CONTENT_URI,
					null, null, null, null);
			while (cursor.moveToNext()) {
                              // 获取联系人姓名
                              String displayName = cursor.getString(cursor.getColumnIndex(ContactsContract.CommonDataKinds.Phone.DISPLAY_NAME));
                             // 获取联系人手机号
                              String number = cursor.getString(cursor.getColumnIndex(ContactsContract.CommonDataKinds.Phone.NUMBER));
                              contactsList.add(displayName + "\n" + number);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if (cursor != null) {
                             cursor.close();
                       }
                 }
         }
}
 
  
 
  

        在 onCreate() 方法中,我们首先获取了 ListView 控件的实例,并给它设置好了适配器,然后就去调用 readContacts() 方法。下面重点看下 readContacts() 方法,可以看到,这里使用了 ContentResolver 的 query() 方法来查询系统的联系人数据。不过传入的 Uri 参数怎么有些奇怪啊,为什么没有调用 Uri.parse() 方法去解析一个内容 URI 字符串呢?这是因为 ContactsContract.CommonDataKinds.Phone 类已经帮我们做好了封装,提供了一个 CONTENT_URI 常量,而这个常量就是使用 Uri.parse() 方法解析出来的结果。接着我们队 Cursor 对象进行遍历,将联系人姓名和手机号这些数据逐个取出,联系人姓名这一列对应的常量是 ContactsContract.CommonDataKinds.Phone.DISPLAY_NAME,联系人手机号这一列对应的常量是 ContactsContract.CommonDataKinds.Phone.NUMBER。这两个数据都取出之后,将它们进行拼接,并且中间加上换行符,然后将拼接后的数据添加到 ListView 里。最后千万不要忘记将 Cursor 对象关闭掉

        这样就结束了吗?还差一点点,读取系统联系人也是需要声明权限的,因此修改 AndroidManifest.xml 中的代码,如下所示:


    ......
    
    ......

        加入了 android.permission.READ_CONTACTS 权限,这样我们的程序就可以访问到系统的联系人数据了。现在才算是大功告成,让我们来运行一下程序吧,效果如图 7.3 所示。

跨程序共享数据,探究内容提供器_第2张图片

图 7.3


        刚刚添加的两个联系人的数据都成功读取出来了!说明跨程序访问数据的功能确实是实现了。

3.  创建自己的内容提供器

        在上一节当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在自己的程序中访问其他应用程序的数据总体来说思路还是非常简单的,只需要获取到该程序的内容 URI,然后借助 ContentResolver 进行 CRUD 操作就可以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那些提供外部访问接口的应用程序都是如何实现这种功能的呢?它们又是怎样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使得隐私数据不会泄漏出去?学习完本节的知识后,你的疑惑将会被一一解开。

3.1  创建内容提供器的步骤

        前面已经提到过,如果想要实现跨程序共享数据的功能,官方推荐的方式就是使用内容提供器,可以通过新建一个类去继承 ContentProvider 的方式来创建一个自己的内容提供器。ContentProvider 类中有六个抽象方法,我们在使用子类继承它的时候,需要将这六个方法全部重写。新建 MyProvider 继承自 ContentProvider,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MyProvider extends ContentProvider{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onCreate() {
		return false;
	}

	@Override
	public Cursor query(Uri uri, String[] projection, String selection,
			String[] selectionArgs, String sortOrder) {
		return null;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Type(Uri uri) {
		return null;
	}

	@Override
	public Uri insert(Uri uri, ContentValues values) {
		return null;
	}

	@Override
	public int delete(Uri uri, String selection, String[] selectionArgs) {
		return 0;
	}

	@Override
	public int update(Uri uri, ContentValues values, String selection,
			String[] selectionArgs) {
		return 0;
	}

}

        在这六个方法中,相信大多数你都已经非常熟悉了,我再来简单介绍一下吧。

  1.     onCreate()

        初始化内容提供器的时候调用。通常会在这里完成对数据的创建和升级等操作,返回 true 表示内容提供器初始化成功,返回 false 则表示失败。注意,只有当存在 ContentResolver 尝试访问我们程序的数据时,内容提供器才会被初始化

  2.     query()

        从内容提供器中查询数据。使用 uri 参数来确定查询哪张表,projection 参数用于确定查询哪些列,selection 和 selectionArgs 参数用于约束查询哪些行,sortOrder 参数用于对结果进行排序,查询的结果存放在 Cursor 对象中返回。

  3.     insert()

        向内容提供器中添加一条数据。使用 uri 参数来确定要添加到的表,待添加的数据保存在 values 参数中。添加完成后,返回一个用于表示这条新记录的 URI。

  4.     update()

        更新内容提供器中已有的数据。使用 uri 参数来确定更新哪一张表中的数据,新数据保存在 values 参数中,selection 和 selectionArgs 参数用于约束更新哪些行,受影响的行数将作为返回值返回。

  5.     delete()

        从内容提供器中删除数据。使用 uri 参数来确定删除哪一张表的数据,selection 和 selectionArgs 参数用于约束删除哪些行,被删除的行数将作为返回值返回。

  6.     getType()

        根据传入的内容 URI 来返回相应的 MIME 类型。

        可以看到,几乎每一个方法都会带有 Uri 这个参数,这个参数也正是调用 ContentResolver 的增删改查方法时传递过来的。而现在,我们需要对传入的 Uri 参数进行解析,从中分析出调用方期望访问的表和数据。

        回顾一下,一个标准的内容 URI 写法是这样的:

content://com.example.app.provider/table1

        这就表示调用方期望访问的是 com.example.app 这个应用的 table1 表中的数据。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这个内容 URI 的后面加上一个 id,如下所示:

content://com.example.app.provider/table1/1

        这就表示调用方期望访问的是 com.example.app 这个应用的 table1 表中 id 为 1 的数据。

        内容 URI 的格式主要格式就只有以上两种,以路径结尾就表示期望访问该表中所有的数据以 id 结尾就表示期望访问该表中拥有相应 id 的数据我们可以使用通配符的方式来分别匹配这两种格式的内容 URI规则如下

  1.   *:表示匹配任意长度的任意字符
  2.  #:表示匹配任意长度的数字

        所以,一个能够匹配任意表的内容 URI 格式就可以写成:

content://com.example.app.provider/*

        而一个能够匹配 table1 表中任意一行数据的内容 URI 格式就可以写成:

content://com.example.app.provider/table1/#

        接着,我们再借助 UriMatcher 这个类就可以轻松地实现匹配内容 URI 的功能。UriMatcher 中提供了一个 addURI() 方法,这个方法接收三个参数,可以分别把权限、路径和一个自定义代码传进去。这样,当调用 uriMatcher 的 match() 方法时,就可以将一个 Uri 对象传入,返回值是某个能够匹配这个 Uri 对象所对应的自定义代码,利用这个代码,我们就可以判断出调用方期望访问的是哪张表中的数据了。修改 MyProvider 中的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MyProvider extends ContentProvider{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TABLE1_DIR = 0;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TABLE1_ITEM = 1;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TABLE2_DIR = 2;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TABLE2_ITEM = 3;
	
	private static UriMatcher uriMatcher;
	
	static {
		uriMatcher = new UriMatcher(UriMatcher.NO_MATCH);
		uriMatcher.addURI("com.example.app.provider", "table1", TABLE1_DIR);
		uriMatcher.addURI("com.example.app.provider", "table1/#", TABLE1_ITEM);
		uriMatcher.addURI("com.example.app.provider", "table2", TABLE2_DIR);
		uriMatcher.addURI("com.example.app.provider", "table2/#", TABLE2_ITEM);
	}
	......
	@Override
	public Cursor query(Uri uri, String[] projection, String selection,
			String[] selectionArgs, String sortOrder) {
		switch (uriMatcher.match(uri)) {
		case TABLE1_DIR:
			// 查询 table1 表中的所有数据
			break;
		case TABLE1_ITEM:
			// 查询 table1 表中的单条数据
			break;
		case TABLE2_DIR:
			// 查询 table2 表中的所有数据
			break;
		case TABLE2_ITEM:
			// 查询 table2 表中的单条数据
			break;	
		
		default:
			break;
		}
		......
	}
	......

}

        可以看到,MyProvider 中新增了四个整型常量,其中 TABLE1_DIR 表示访问 table1 表中的所有数据,TABLE1_ITEM 表示访问 table1 表中的单条数据,TABLE2_DIR 表示访问 table2 表中的所有数据,TABLE2_ITEM 表示访问 table2 表中的单条数据。接着在静态代码块里我们创建了 UriMatcher 的实例,并调用 addURI() 方法,将期望匹配的内容 URI 格式传递进去,注意这里传入的路径参数是可以使用通配符的。然后当 query() 方法被调用的时候,就会通过 UriMatcher 的 match() 方法对传入的 Uri 对象进行匹配,如果发现 UriMatcher 中某个内容 URI 格式成功匹配了该 Uri 对象,则会返回相应的自定义代码,然后我们就可以判断出调用方期望访问的到底是什么数据了。

        上述代码只是以 query() 方法为例做了个示范,其实 insert()、update()、delete() 这几个方法的实现也是差不多的,它们都会携带 Uri 这个参数,然后同样利用 UriMatcher 的 match() 方法判断出调用方期望访问的是哪张表,再对该表中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方法你会比较陌生,即 getType() 方法。它是所有的内容提供器都必须提供的一个方法,用于获取 Uri 对象所对应的 MIME 类型。一个内容 URI 所对应的 MIME 字符串主要由三部分组成,Android 对这三个部分做了如下格式规定。

  1.   必须以 vnd 开头。
  2.   如果内容 URI 以路径结尾,则后接 android.cursor.dir/,如果内容 URI 以 id 结尾,则后接 android.cursor.item/。
  3.   最后接上 vnd..

        所以,对于 content://com.example.app.provider/table1 这个内容 URI,它所对应的 MIME 类型就可以写成:

vnd.android.cursor.dir/vnd.com.example.app.provider.table1

        对于 content://com.example.app.provider/table1/1 这个内容 URI,它所对应的 MIME 类型就可以写成:

vnd.android.cursor.item/vnd.com.example.app.provider.table1

        现在我们可以继续完善 MyProvider 中的内容了,这次来实现 getType() 方法中的逻辑,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MyProvider extends ContentProvider{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Type(Uri uri) {
		switch (uriMatcher.match(uri)) {
		case TABLE1_DIR:
			return "vnd.android.cursor.dir/vnd.com.example.app.provider.table1";
		case TABLE1_ITEM:
			return "vnd.android.cursor.item/vnd.com.example.app.provider.table1";
		case TABLE2_DIR:
			return "vnd.android.cursor.dir/vnd.com.example.app.provider.table2";
		case TABLE2_ITEM:
			return "vnd.android.cursor.item/vnd.com.example.app.provider.table2";
		default:
			break;
		}
		return null;
	}
	......
}

        到这里,一个完整的内容提供器就创建完成了,现在任何一个应用程序都可以使用 ContentResolver 来访问我们程序中的数据。那么前面所提到的,如何才能保证隐私数据不会泄漏出去呢?其实多亏了内容提供器的良好机制,这个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被解决了。因为所有的 CRUD 操作都一定要匹配到相应的内容 URI 格式才能进行的,而我们当然不可能向 UriMatcher 中添加隐私数据的 URI,所以这部分数据根本无法被外部程序访问到,安全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好了,创建内容提供器的步骤已经清楚了,下面就来实战一下,真正体验一回跨程序数据共享的功能。

3.2  实现跨程序数据共享

        简单起见,我们还是在 数据存储全方案,详解持久化技术 中的 DatabaseTest 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开发,通过内容提供器来给它加入外部访问接口。打开 DatabaseTest 项目,首先将 MyDatabaseHelper 中使用 Toast 弹出创建数据成功的提示去除掉,因为跨程序访问时我们不能直接使用 Toast。然后添加一个 DatabaseProvider 类,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DatabaseProvider extends ContentProvider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BOOK_DIR = 0;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BOOK_ITEM = 1;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CATEGORY_DIR = 2;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CATEGORY_ITEM = 3;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AUTHORITY = "com.example.databasetest.provider";

	private static UriMatcher uriMatcher;

	private MyDatabaseHelper dbHelper;

	static {
		uriMatcher = new UriMatcher(UriMatcher.NO_MATCH);
		uriMatcher.addURI(AUTHORITY, "book", BOOK_DIR);
		uriMatcher.addURI(AUTHORITY, "book/#", BOOK_ITEM);
		uriMatcher.addURI(AUTHORITY, "category", CATEGORY_DIR);
		uriMatcher.addURI(AUTHORITY, "category/#", CATEGORY_ITEM);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onCreate() {
		dbHelper = new MyDatabaseHelper(getContext(), "BookStore.db", null, 2);
		return true;
	}

	@Override
	public Cursor query(Uri uri, String[] projection, String selection, String[] selectionArgs,
			String sortOrder) {
		SQLiteDatabase db = dbHelper.getReadableDatabase();
		Cursor cursor = null;
		switch (uriMatcher.match(uri)) {
		case BOOK_DIR:
			cursor = db.query("Book", projection, selection, selectionArgs, null, null, sortOrder);
			break;
		case BOOK_ITEM:
			String bookId = uri.getPathSegments().get(1);
			cursor = db.query("Book", projection, "id = ?", new String[] { bookId }, null, null,
					sortOrder);
			break;
		case CATEGORY_DIR:
			cursor = db.query("Category", projection, selection, selectionArgs, null, null,
					sortOrder);
			break;
		case CATEGORY_ITEM:
			String categoryId = uri.getPathSegments().get(1);
			cursor = db.query("Category", projection, "id = ?", new String[] { categoryId }, null,
					null, sortOrder);
			break;
		default:
			break;
		}
		return cursor;
	}

	@Override
	public Uri insert(Uri uri, ContentValues values) {
		SQLiteDatabase db = dbHelper.getWritableDatabase();
		Uri uriReturn = null;
		switch (uriMatcher.match(uri)) {
		case BOOK_DIR:
		case BOOK_ITEM:
			long newBookId = db.insert("Book", null, values);
			uriReturn = Uri.parse("content://" + AUTHORITY + "/book/" + newBookId);
			break;
		case CATEGORY_DIR:
		case CATEGORY_ITEM:
			long newCategoryId = db.insert("Category", null, values);
			uriReturn = Uri.parse("content://" + AUTHORITY + "/category/" + newCategoryId);
			break;
		default:
			break;
		}
		return uriReturn;
	}

	@Override
	public int update(Uri uri, ContentValues values, String selection, String[] selectionArgs) {
		SQLiteDatabase db = dbHelper.getWritableDatabase();
		int updatedRows = 0;
		switch (uriMatcher.match(uri)) {
		case BOOK_DIR:
			updatedRows = db.update("Book", values, selection, selectionArgs);
			break;
		case BOOK_ITEM:
			String bookId = uri.getPathSegments().get(1);
			updatedRows = db.update("Book", values, "id = ?", new String[] { bookId });
			break;
		case CATEGORY_DIR:
			updatedRows = db.update("Category", values, selection, selectionArgs);
			break;
		case CATEGORY_ITEM:
			String categoryId = uri.getPathSegments().get(1);
			updatedRows = db.update("Category", values, "id = ?", new String[] { categoryId });
			break;
		default:
			break;
		}
		return updatedRows;
	}

	@Override
	public int delete(Uri uri, String selection, String[] selectionArgs) {
		SQLiteDatabase db = dbHelper.getWritableDatabase();
		int deletedRows = 0;
		switch (uriMatcher.match(uri)) {
		case BOOK_DIR:
			deletedRows = db.delete("Book", selection, selectionArgs);
			break;
		case BOOK_ITEM:
			String bookId = uri.getPathSegments().get(1);
			deletedRows = db.delete("Book", "id = ?", new String[] { bookId });
			break;
		case CATEGORY_DIR:
			deletedRows = db.delete("Category", selection, selectionArgs);
			break;
		case CATEGORY_ITEM:
			String categoryId = uri.getPathSegments().get(1);
			deletedRows = db.delete("Category", "id = ?", new String[] { categoryId });
			break;
		default:
			break;
		}
		return deletedRows;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Type(Uri uri) {
		switch (uriMatcher.match(uri)) {
		case BOOK_DIR:
			return "vnd.android.cursor.dir/vnd.com.example.databasetest.provider.book";
		case BOOK_ITEM:
			return "vnd.android.cursor.item/vnd.com.example.databasetest.provider.book";
		case CATEGORY_DIR:
			return "vnd.android.cursor.dir/vnd.com.example.databasetest.provider.category";
		case CATEGORY_ITEM:
			return "vnd.android.cursor.item/vnd.com.example.databasetest.provider.category";
		}
		return null;
	}

}

        代码虽然很长,不过不用担心,这些内容都非常容易理解,因为使用到的全部都是上一小节中我们学到的知识。首先在类的一开始,同样是定义了四个常量,分别用于表示访问 Book 表中的所有数据、访问 Book 表中的单条数据、访问 Category 表中的所有数据和访问 Category 表中的单条数据。然后在静态代码块里对 UriMatcher 进行了初始化操作,将期望匹配的几种 URI 格式添加了进去。

        接下来就是每个抽象方法的具体实现了,先来看下 onCreate() 方法,这个方法的代码很短,就是创建了一个 MyDatabaseHelper 的实例,然后返回 true 表示内容提供器初始化成功,这时数据库就已经完成了创建或升级操作。

        接着看一下 query() 方法, 在这个方法中先获取到了 SQLiteDatabase 的实例,然后根据传入的 Uri 参数判断出用户想要访问哪张表,再调用 SQLiteDatabase 的 query() 进行查询,并将 Cursor 对象返回就好了。注意访问单条数据的时候有一个细节,这里调用 Uri 对象的 getPathSegment() 方法,它会将内容 URI 权限之后的部分以“/” 符号进行分割,并把分割后的结果放入到一个字符串列表汇总,那这个列表的第 0 个位置存放的就是路径,第一个 1 为只存放的就是 id 了。得到了 id 之后,再通过 selection 和 selectionArgs 参数进行约束,就实现了查询单条数据的功能。

        再往后就是 insert() 方法,同样它也是先获取到了 SQLiteDatabase 的实例,然后根据传入的 Uri 参数判断出用户想要往哪张表里添加数据,再调用 SQLiteDatabase 的 insert() 方法进行添加就可以了。注意 insert() 方法要求返回一个能够表示这条新增数据的 URI,所以我们还需要调用 Uri.parse() 方法来讲一个内容 URI 解析成 Uri 对象,当然这个内容 URI 是以新增数据的 id 结尾的。

        接下来就是 update() 方法了,相信这个方法中的代码已经完全难不倒你了。也是先获取 SQLiteDatabase 的实例,然后根据传入的 Uri 参数判断出用户想要更新哪张表里的数据,再调用 SQLiteDatabase 的 update() 方法进行更新就好了,受影响的行数将作为返回值返回。

        下面是 delete() 方法,是不是感觉到后面越轻松了?因为你已经渐入佳境,真正地找到窍门了。这里仍然是先获取到 SQLiteDatabase 的实例,然后根据传入的 Uri 参数判断出用户想要删除哪张表里的数据,再调用 SQLiteDatabase 的 delete() 方法进行删除就好了,被删除的行数将作为返回值返回。

        最后是 getType() 方法,这个方法中的代码完全是按照上一节中介绍的格式规则编写的,相信已经没什么解释的必要了。

        这样我们就将内容提供器中的代码全部编写完了,不过离实现跨程序数据共享的功能还差了一小步,因为还需要将内容提供器在 AndroidManifest.xml 文件中注册才可以,如下所示:


    ......
    
        ......
        
        
    

        可以看到,这里我们使用了 标签来对 DatabaseProvider 这个内容提供器进行注册,在 android:name 属性中指定了该类的全名,又在 android:authrities 属性中指定了该内容提供器的权限,然后通过 android:exported 属性指定了这个内容提供器是可以被其他应用程序访问的。

        现在 DatabaseTest 这个项目就已经拥有了跨程序共享数据的功能了,我们赶快来尝试一下。首先需要将 DatabaseTest 程序从模拟器中删除掉,以防止上一章中产生的遗留数据对我们造成干扰。然后运行一下项目,将 DatabaseTest 程序重新安装在模拟器上了。接着关闭掉 DatabaseTest 这个项目,并创建一个新项目 ProviderTest, 我们就通过这个程序去访问 DatabaseTest 中的数据。

        还是先来编写一下布局文件吧,修改 activity_main.xml 中的代码,如下所示:



    

        布局文件很简单,里面放置了四个按钮,分别用于添加、查询、修改和删除数据的。然后修改 MainActivity 中的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private String newId;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Button addData = (Button) findViewById(R.id.add_data);
		addData.setOnClickListener(new 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Uri uri = Uri
						.parse("content://com.example.databasetest.provider/book");
				ContentValues values = new ContentValues();
				values.put("name", "A Clash of Kings");
				values.put("author", "George Martin");
				values.put("pages", 1040);
				values.put("price", 55.55);
				Uri newUri = getContentResolver().insert(uri, values);
				newId = newUri.getPathSegments().get(1);
			}
		});
		Button queryData = (Button) findViewById(R.id.query_data);
		queryData.setOnClickListener(new 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Uri uri = Uri
						.parse("content://com.example.databasetest.provider/book");
				Cursor cursor = getContentResolver().query(uri, null, null,
						null, null);
				if (cursor != null) {
					while (cursor.moveToNext()) {
						String name = cursor.getString(cursor
								.getColumnIndex("name"));
						String author = cursor.getString(cursor
								.getColumnIndex("author"));
						int pages = cursor.getInt(cursor
								.getColumnIndex("pages"));
						double price = cursor.getDouble(cursor
								.getColumnIndex("price"));
						Log.d("MainActivity", "book name is " + name);
						Log.d("MainActivity", "book author is " + author);
						Log.d("MainActivity", "book pages is " + pages);
						Log.d("MainActivity", "book price is " + price);
					}
					cursor.close();
				}
			}
		});
		Button updateData = (Button) findViewById(R.id.update_data);
		updateData.setOnClickListener(new 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Uri uri = Uri
						.parse("content://com.example.databasetest.provider/book/" + newId);
				ContentValues values = new ContentValues();
				values.put("name", "A Storm of Swords");
				values.put("pages", 1216);
				values.put("price", 24.05);
				getContentResolver().update(uri, values, null, null);
			}
		});
		Button deleteData = (Button) findViewById(R.id.delete_data);
		deleteData.setOnClickListener(new 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Uri uri = Uri
						.parse("content://com.example.databasetest.provider/book/" + newId);
				getContentResolver().delete(uri, null, null);
			}
		});
	}

}

        可以看到,我们分别在这四个按钮的点击事件里面处理增删改查的逻辑。添加数据的时候,首先调用了 Uri.parse() 方法将一个内容 URI 解析成 Uri 对象,然后把要添加的数据都存放到 ContentValues 对象中,接着调用 ContentResolver 的 insert() 方法执行添加操作就可以了。注意 insert() 方法会返回一个 Uri 对象,这个对象中包含了新增数据的 id,我们通过 getPathSegments() 方法将这个 id 取出,稍后会用到它。

        查询数据的时候,同样是调用了 Uri.parse() 方法将一个内容 URI 解析成 Uri 对象,然后调用 ContentResolver 的 query() 方法去查询数据,查询的结果当然还是存放在 Cursor 对象中的。之后对 Cursor 进行遍历,从中取出查询结果,并一一打印出来。

        更新数据的时候,也是将内容 URI 解析成 Uri 对象,然后把想要更新的数据存放到 ContentValues 对象中,再调用 ContentResolver 的 update() 方法执行更新操作就可以了。注意这里我们为了不想让 Book 表中其他的行收到影响,在调用 Uri.parse() 方法时,给内容 URI 的尾部增加了一个 id,而这个 id 正是添加数据时所返回的。这就表示我们只希望更新刚刚添加的那条数据,Book 表中的其他行都不会受影响。

        删除数据的时候,也是使用同样的方法解析了一个以 id 结尾的内容 URI,然后调用 ContentResolver 的 delete() 方法执行删除操作就可以了。由于我们在内容 URI 里指定了一个 id,因此只会删除掉拥有相应 id 的那行数据,Book 表中的其他数据都不会受影响。

        现在运行一下 ProviderTest 项目,会显示如图 7.4 所示的界面。

跨程序共享数据,探究内容提供器_第3张图片

图 7.4

        点击一下 Add To Book 按钮,此时数据就应该已经添加到 DatabaseTest 程序的数据库中了,我们可以通过点击 QueryFrom Book 按钮来检查一下,打印日志如图 7.5 所示。

跨程序共享数据,探究内容提供器_第4张图片

图 7.5

        然后点击一下 Update Book 按钮来更新数据,再点击 Query From Book 按钮进行检查,结果如图 7.6 所示。

跨程序共享数据,探究内容提供器_第5张图片

图 7.6

        最后点击 Delete From Book 按钮删除数据,此时再点击 Query From Book 按钮就查询不到数据了。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跨程序共享数据功能已经成功实现了!现在不仅是 ProviderTest 程序,任何一个程序都可以轻松访问 DatabaseTest 中的数据,而且我们还丝毫不用担心隐私数据泄露的问题。

        到这里,与内容提供器相关的重要内容就基本介绍完了。

摘自《第一行代码》

你可能感兴趣的:(《Android》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