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将获准在华开展零售金融业务

中国银监会上月(07年1月)首次批准花旗银行CITIBANK、渣打银行SCB、汇丰银行HSBC、荷兰银行ABN AMRO和东亚银行BEA等9家外资银行开展零售业务。这些银行最早将于今年4月(07年4月)获得营业许可,将面向中国普通百姓和企业开展 零售金融业务
 

Materials Related:
 
商业银行将重新洗牌 信用卡将成其导火索
 
信用卡业务是 零售金融业务 中的重要产品和利润来源。花旗银行80%的利润来自个人业务,而个人业务中的60%又来自信用卡业务。信用卡业务或许会成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要平台。业内人士指出,未来的若干年内,信用卡将导致商业银行重新洗牌。
  银行赚钱新亮点
  信用卡是指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凭证。目前中国有贷记卡和准贷记卡两种。与贷记卡的先消费后存款不同,准贷记卡是先存款,然后允许小额透支。
  世界上第一张信用卡于1915年起源于美国。最早发行信用卡的机构并不是银行,而是一些百货商店、饮食业、娱乐业和汽油公司。1950年,美国商人弗 兰克·麦克纳马拉与其商业伙伴在纽约创立了“大来俱乐部”(Diners Club),即大来信用卡公司的前身,并发行了世纪上第一张以塑料制成的信用卡—大来卡。195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 先进入发行信用卡的领域,由此揭开了银行发行信用卡的序幕。1959年,美国的美州银行在加利福尼亚州发行了美州银行卡。此后,许多银行加入了发卡银行的 行列。到了60年代,信用卡很快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不仅在美国,而且在英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各国也盛行起来。从70年代开 始,中国香港特区、中国台湾省、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发行信用卡业务。
  信用卡作为特殊的金融商品、现代化的金融工具,是国际流行的先进结算手段、支付工具和新颖的消费信贷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信用卡的发行,使银行 有了一种新的争取特约商户和信用卡客户存款的手段,有利于扩大银行转帐结算业务,同时增加银行信贷资金的来源,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息,加快了社会流动资金周 转速度。另外,由于使用信用卡,改现金交易为转帐结算,取代了一定数量的市场流通货币,减少了货币的发行量,减少了国家每年用于货币印刷、调拨、运输、仓 储和投放所耗费的资金。信用卡的发行和使用,使持卡人免除了携带大量现金的不便和风险,同时还可通过透支简便地获得银行贷款。作为特约商户来说,由于有信 用卡发卡银行的信用保证,特约商户可以放心地为持卡人提供商品和服务,从而扩大商品的销售量,并减轻收款、点款工作量,简化了支付、记帐和结帐的过程。
    信用卡愈来愈成为银行的核心业务和主要利润来源。 花旗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益要占到纯利润总额的1/3,美国运通公司发行的运通卡利润占到公司全部利润的70%。由于,信用卡持卡人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一般都较高,都是银行的优质客户,同时可以带动相关业务的发展,这也是银行大力发展信用卡用户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信用卡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中国发展起来的。1985年,中国银行发行了一张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但由于种种原因,信用卡在中国的发展一直 很缓慢。中国银联的有关人士告知《经济导刊》记者,据中国银联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发卡量接近200万张。贷记卡的发卡银行也仅限于招 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少数几家。而这其中发卡量最多的是广东发展银行,达到100万张。
  在中国,信用卡突然在2003年热闹起来。2003年被业内人士和媒体称为“信用卡元年”。这显然与他们的乐观预期有关。万事达国际组织亚太地区总部 首席经济学家王月曾公开预测:“中国新兴并且还在迅速扩展的中产阶层2001年已达8900万人。估计到2006年还将有近1000万人加入”。他断言, 届时中国新兴的中产阶层中,将有50%的人年收入达到6000~24000美元,这会带来消费需求的爆炸性增长,“增长率可能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达到 300%”。
  被国际上公认为信用卡发展的最佳阶段是人均GDP达到4000-4500美元。目前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均已经达到了这个规模。
  知名的VISA国际信用卡组织不久前发布VISA刚刚完成的一个调查报告,据称,即使保守估计,中国目前信用卡的潜在目标人群在3000万到6000万,预计2010年中国中等收入的人群可能超过2亿人,报告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信用卡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
  另一方面,据统计,我国现已发行的银行卡接近5亿张,而这其中绝大部分是借记卡和准贷记卡。有业内人士预测,如果能把4亿多银行卡中的优质客户转化成 贷记卡的持卡人,其容量相当惊人,例如上海市目前的人均GDP已经达到4500美元,进入了贷记卡业务发展的最佳阶段,如果按照人均3张卡的发展目标,上 海地区的市场容量就将达到5000万张。而美国的贷记卡人均持卡量已达到6张,可见我国今后市场空间仍然很大。
   吊起商业银行胃口的无疑是信用卡巨大的利润空间 。中国农业银行银行卡部业务处处长何珊告诉记者, 信用卡的盈利途径有三: 一 是信用卡的巨额透支利息。《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规定,贷记卡透支按月记收复利、准贷记卡透支按月计收单利,透支利率为日利率万分之五,如此一算,年利率 高达18.25%,远远高于目前普通5.31%的贷款利率;二是从特约商户那里提取的手续费。根据规定,商业银行办理银行卡收单业务应当向宾馆、餐饮、娱 乐、旅游等行业收取手续费不得低于交易金额的2%,其他行业不得低于交易金额的1%。三是信用卡的年费。不同的商业银行对持有信用卡的人收取的年费不尽相 同,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国际上的大银行中信用卡业务收入已经占到整个银行收入的30%左右。
  国内的一些银行的信用卡收益的平均水平只是占到了总收益的3%而已。从3%到30%,中国的信用卡有着广阔的利润发展空间。
  美国高盛公司发布的中国信用卡报告预计,到2006年,中国信用卡的信贷余额可能达到800亿元人民币。如果忽略免息期的因素,按照信用卡贷款现在18%的放贷利率,利息收入有可能超过140亿元;再加上特约商户的回佣、发卡年费收入,市场诱惑力逼人。喜中隐忧
  事实上,只要人均GDP达到4000-4500美元,信用卡将面临一个大的发展机遇。在中国已经产生了相当数量的拥有稳定收入,有能力自己买房买车, 能够将收入用于旅游、教育等消费的“中产阶级”,如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然而,实际情况是,信用卡的发展并未像业内人士预期的那样迅猛发 展。专家指出,现阶段,仍存在诸多阻碍因素。
  在采访中,提及影响信用卡发展的因素时,许多专家都提出了持卡人消费观念的问题。“在美国没有信用卡简直没法生活,中国人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是量入为出,不愿意向银行透支。”一位银行界人士说。
  其实从理论上也可以找到依据。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理论都认为:人们会根据一生的预期收入水平来安排消费或 支出,且人们都希望消费或支出水平能够一直处于平稳的状况,暂时的收入变动对消费或支出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因此,当人生处于低收入阶段(如青年时期)或 收入水平暂时出现变动时,为保持平稳的消费或支出水平,就会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来增强消费能力。在美国,几乎每个成年人离不开信用消费,要申请信用卡、分 期付款、抵押贷款等,都需要对消费者的信用资格、信用状态和信用能力进行评价。正因为如此,用自己的信用记录书写自己的信用历史,提升自己的信用评级已经 成为一些中产阶级们的正常行为,“信用可以当钱花”的观念也逐渐开始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悄悄兴起。申办和使用信用卡是这种观念和行为的最好表 现,手头并不缺钱,却到银行申请信用卡,有借有还,通过不断借款和还款行为建立良好的信用历史。影响持卡人消费的更深层因素依旧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 制度的不完善,让持卡人无法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有更为明晰的判断。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仍然较窄,且扩大覆盖面的难度非常大。2002年底,全国职工养老保 险参保人数为11000万人,而同期全国城镇从业人员数量为23940万人,参保人数还不足目标人口的半数。同期参加医疗保险的总人数约9000万人,鉴 于医疗保险目标人群除城镇从业人员外,还要包括近4000万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差距更大。失业保险对目标人群也未实现全覆盖。
  没有全国统一的个人征信系统是影响了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另一重要因素。我国银行虽然在主观上支持信用卡的发展,但由于国内除上海外尚未实现私......

你可能感兴趣的:(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