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致良知就是让你成为真正的自己

 

转载于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822362710221921383%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2C%22ssid%22%3A%2217ed456c%22%7D

王阳明:致良知就是让你成为真正的自己_第1张图片

心学是功夫,不是知识!知识可以传播,功夫要靠自己去体悟。耳朵听来的,与自己体悟出来的;决然不同!致良知的功夫在于过程,不在于结果;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找到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问:那么如何做功夫,炼心的过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先生曰:人需要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动亦定,静亦定”。此处“动”,“静”都是指身体物理上的行动和静止,“定”只去除私欲后,“心定”的状态。

先生用婴儿之比喻:婴儿在母腹,出胎后,方能啼哭,然后能笑,接着认识父母兄弟,继而能立能行,精力日强,聪明日开,各种事都能做,不是一出胎就能做各种事情。立志用功,犹如种树,先有根,后有芽,然后由树干,树枝,叶子,花和果子。

问:具体如何用功夫?

去私欲

王阳明:致良知就是让你成为真正的自己_第2张图片

问:克服私欲具体该如何?

先生曰:克服私欲如猫之补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到无私可克,自然潇洒自在。

问:克到什么程度呢?

先生曰:克己需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式,若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问:克服私欲要等我知道了才能克服啊,现在我的私心还没有完全知道,我怎么去克服呢?

先生曰:人若真实切己用功不已,则与此心天理之精微日见一日,私欲之细微亦日见一日。若不克己用功,终日只是说说而已,天理终不自见,私欲终不自见。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时,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能到得欲到之处,今人于已知之天理不肯存,已知之人欲不肯去,且只愁不能尽知,只管闲讲,何益之有?

该段解析:

阳明回答说:“人若能坚持真正地下克己功夫,则对于此心天理的精深微妙,就会一天比一天清楚,对于心中私欲的细微之处,也会一天比一天更明了。如果不用克己功夫,那就是成天讲废话罢了,天理终归不会自我主动显现出来,私欲也终归不会自动察觉出来。像人走路一样,走了一段才认得一段,走到岔路口时,有了疑惑就问,问清楚了又接着走,才能逐渐走到想要去的地方。现在的人对于已经知道的天理不肯切己践行,已经知道的人的私欲不肯果断革除,却只在那里发愁对于天理人欲不能尽知,只管闲讲,有个毛用?只等到自己已经知晓的私欲克无可克,再来发愁不能尽知天理人欲,也并不迟。”

此段文意晓畅易懂,阳明说的相当精细彻底。

这段话重点是强调人要“真实切己用功不已”,后面全是谈“真实切己用功不已”的感受,事实上是“克己”功夫的方法论。

 王阳明:致良知就是让你成为真正的自己_第3张图片

问:为何立成为圣人之志如此重要?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传习录》

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就不可能成功;即使在学习各种工匠技艺时,若是没有志气与坚持不懈,也是不可能学成的。正如常言所说的:“有志登山顶,无志站山脚。”自古以来,但凡成大事之人,都是先立志;而没有志向的人,往往碌碌为无而终其一生。因此,想要做出一番成就,首先便要为自己确立一个志向,并坚持不懈地朝这个方向努力下去。

在王阳明的众多弟子中,不乏有一些不能立志,更不能立长志的人。每当遇到这样的弟子,王阳明都会向其讲述立志的重要性,并帮助他们确定合理的志向。

王阳明的弟子陆澄非常好学,但是他在努力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却发现自己的学问并没有太大的长进。于是,满腹疑惑的他找到先生,向其请教这一问题:“为什么我努力了这么长时间,自我感觉却没有取得进步呢?”

听了陆澄的问题,王阳明便根据自己日常讲学中看到的陆澄学习的情形,帮陆澄分析其中的原因,他说:“无论谁做学问,都必须要先建立一个根基,之后再以此为基础循序而进。道家学说以婴儿作比喻,说得十分精辟。当一位母亲刚刚怀孕时,胎儿在其腹中还没有成形,那时还仅仅是一团气。但是,等到胎儿出生之后,会哭出声音,稍大一些后才会笑出声音;再接下来就是认识自己的父母兄弟,直到可以站立、行走、拿东西,最后天下的事情几乎无所不能。这都是由于他精气日益充足,筋骨也变得越来越强壮,大脑越来越聪明。这些并非是出生时就具备的,因此,必须要有一个本源。即便是圣人,也是建立在涵养的基础之上,才不会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表现出来的。只有慢慢养成,才能立足于世间万物之间,任由世间万物随性而长。由于后来的儒学弟子们并不懂得格物的学说,才会认为圣人拥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能力,因此,才会妄想在刚刚做学问时,便将圣人的学问全部学完,但又怎么可能呢?”

听了先生的一番话,陆澄连连点头称是。

王阳明继续说道:“我们现在在这里讨论学问,只不过是无中生有的功夫,如果想要求得真学问,就必须立志。立志用功犹如种树,开始生根发芽,然后逐步长出枝节和树叶,再结出花果。但是,刚种植时,只管栽培灌溉,不要想枝,不要想叶,不要想花,不要想果。空想有什么用?只要不忘记栽培浇灌的功夫,何愁没有枝叶和花果?刚开始做学问的时候也应当如此,立下志向,一定要朝此方向努力。”

王阳明认为,只有立志,才有可能做成某事;一个不懂得立志,没有为自己确立专一目标的人,便无法做到心无旁骛,更不可能做到一心一意地朝着目标努力

春秋时代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所杀,伍子为报父兄之仇,投奔吴国,带兵攻破了楚都城郢,而楚国的大臣申包胥则发誓要救楚国的危难,向秦国哭来了救兵,终于保全了楚国不被消灭。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决心很大,什么事都有可能办到。

 王阳明:致良知就是让你成为真正的自己_第4张图片

问:做功夫一段时间,没有效果怎么办?

先生曰:圣贤的学问是为自己的学问,注重功夫不注重效验,仁者天地万物于一体,若没有意识到于天地万物于一体,只是己私未忘。

圣人的学问是为自己学问,重努力的过程,不重结果,重培养心根,不重花枝。若没有意识到天地万物与心是一体的,那是自己还没有忘记自己的私心。

致良知的功夫在于过程,不在于结果,有过程自然有结果,如树木自然,有根必有果。把别人的花卉果实摘来戴在自己身上,虽然暂时华丽好看甜蜜,但是最终陷入凋落枯萎。

做功夫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给别人看。做功夫不在于对信息的收集,在在于对私心的克服。照心的方向坚持下去,当你觉得“很难”的时候,实际心境不诚,私欲未忘记。

再重复一遍,心学是功夫,不是知识。

用经营把管理做简单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atomicbomb/p/8205277.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阳明:致良知就是让你成为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