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最重要的内容
以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中译为互联网(Internet),由数量极大的各种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
互联网的两个重要基本特点:连通性、共享
计算机网络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通过路由器互连的网络称为互连网(internet),是网络的网络
网络={计算机,结点,链路},网络的网络={网络,路由器,链路}
总述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互连网则把许多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在一起。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常称为主机
主机是指任何连接在互联网上、可以运行应用程序的计算机系统,小到一个网络摄像头,大到大型计算机
两个名词internet和Internet的区别
第一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连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阶段:建成了三级结构的互联网(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企业网)
第三阶段:逐渐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网(互联网交换点IXP:允许两个网络直接相连并交换分组)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
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两种连接方式:面向连接和无连接
面向连接:建立连接→传送数据→释放连接、无连接:传送数据
电路交换一定是面向连接,而分组交换可以用面向连接也可以无连接
按照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
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按照网络的使用人群进行分类
公用网、专用网
用来把用户接入到互联网的网络
接入网AN:用户家接入到互联网可以使用的技术
这里指的都是计算机网络中的定义
速率:数据的传送速率,也称为数据率,单位“比特每秒”
带宽: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比特每秒”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实际数据量,单位“比特每秒”
时延:数据从网络一端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一定情况下比速率还要重要)
问:在高速链路(高带宽链路)上,比特会传送的更快些吗
答:对于高速链路网络,我们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只减小发送时延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和带宽的乘积(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往返时间RTT:信息双向交互一次所需的传播时间
**利用率:**信道的利用时间的百分比(信道利用率),全网络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网络利用率)
根据排队理论,信道利用率增大的时候,该信道引起的时延也会增加。利用率过高会产生非常大的时延
网络利用率=1-(网络空闲时的时延/网络当前的时延)
费用、质量、标准化、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
体系结构存在的意义:使得相互通信的计算机协调工作
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根据以往的经验来说,对于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协议,其结构应该是层次式的
从上图这个文件传输功能分层实现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分层的好处有
通常各层需要完成的工作有: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分段和重装、复用和分用、连接建立与释放
而所谓**体系结构(architecture)**就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则是具体的,是真正在运行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在“分层”的基础上提出的统一的开放系统基本参考模型OSI/RM,主要用于解决计算机间通信的各种情况
法律上的国际标准是OSI,但事实上的国际标准TCP/IP
为了便于学习,通常折合两者的优点,采用一种只有5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自上而下各层的作用(具体见后续章节):
OSI参考模型把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
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要向上一层提供服务,并用下一层提供的服务实现本层协议
使用本层协议的实体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并保证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因而协议是水平的,而服务是垂直的
在同一个系统中,相邻两层交换信息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SAP,交换的数据单位为服务数据单元SDU
分层次画出具体的协议来表示TCP/IP协议族
应用层和网络接口层都有多种协议,而中间的IP层很小,上层的各种协议都向下汇聚到一个IP协议中
这种很像沙漏计时器形状的TCP/IP协议族表明:TCP/IP协议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应用提供服务(所谓的everything over IP),同时TCP/IP协议也允许IP协议在各式各样的网络构成的互联网上运行
语雀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