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盗号事件”发生了令人始料未及的发酵后,万茜大众眼中“人淡如菊”的形象可能再也回不去了。
曾经大赞“万老板气质绝佳”的网友们如今纷纷调转枪头开起了嘲讽,甚至还发明出“锅传锅”的新梗。
万茜账号“点赞黑贴”这事到底是手滑还是真的被盗号,我们无从得知。但这几个月里她的路人缘下滑却是事实。
而谈及原因,被说的最多的就是,“自从上了浪姐之后,不争不抢的人设就崩塌了”。
不过如果仔细琢磨就会发现,万茜给人的印象好像一直也没变,气质冷感疏离,但又带点不接地气的“端着”。
就连她有关盗号的声明,都有种“随便一说”的茜式高冷,结果就被嘲了,还被说“没礼貌”。
这也是万茜这波口碑危机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如今她身上的很多所谓“槽点”,其实恰恰是当初被吹捧的特质。
所以,哪里是万茜“人设崩塌”了,不过是大众审视的眼光变味儿了。
时间也就过去了两个多月,口风全变了。
网友们就像在参与一场大型打脸现场,一边翻出万茜曾经被盛赞的“名场面”,一边无法自控地读出了别的意思。
首先是《浪姐》第一期万茜与其他姐姐见面时的表现。
当时,金莎和黄圣依都顶着星星眼来表达对万茜的喜爱,而万茜的反应是一只手放在背后,伸出另一只手握手,同时微微点头问好;
这个姿态在当时非常符合大家对万茜的印象,被评价为“不装熟、礼貌而自持,不像其他女演员那样抱来抱去、黏黏乎乎”;
结果现在再看,就变成了“标榜自己与众不同”“没事瞎起范儿”。
类似的“网络双标现场”不止这一个。
海陆在一公之前因为唱不准音急得直哭,队友们都围在一起互相鼓励,万茜在节目采访中被问起这件事,谈了几句“女性力量”;
当时的主流舆论是正向的,觉得万茜能够“深刻理解女性身份”,拥有女性“温柔的力量”。
甚至包括她这几天被嘲讽的最惨的一幕——唱歌的时候在舞台上举手,还说是与花木兰共情了;
当时都在说她倔强不服输,一些观众甚至跟着屏幕里的张含韵一起被感动到热泪盈眶。
盗号事件中,万茜被怀疑点赞队友黑贴还不承认,白月光滤镜碎了一地,大众的残忍也在这个时候席卷而来。
“浑然天成的疏离感”变成了“故作高冷的起范儿”,万茜的一举一动都被加上了“装模做样”的debuff。
舆论风向也变成了清一色的批评:空洞、心口不一、爱说大词儿。
我们无法揣测万茜本人到底是真性情还是假清高。
但当人们在同样的细节看出不同的意味,也就说明她的每一个姿态都开始被加上“虚假”的前提——
曾经觉得她天生就应该站在充满仙气的脱俗角落,现在总怀疑她偷偷给自己周围撒了一圈干冰。
不过万茜的口碑滑坡成现在这样,倒也不能完全归于观众的“双标”。
毕竟在娱乐圈里姿态摆得太高,无论这是艺人的真实性格还是用来圈粉的人设,其实都非常危险。
我们看过很多明星的“人设翻车”,都是因为一开始的形象过于不接地气,结果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之前的“精英感”就变成了“装X”。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跟万茜一样曾经被称为“沧海遗珠”的周一围。
周一围上了《演员的诞生》后曾经非常受欢迎。除了演技不错外,他本人那种认真搞作品的架势,以及说话时带着几分深刻的气质,都是非常重要的圈粉点。
然而我们现在已经难以想象用“深刻”“淡然”这样的词来形容周一围了。
采访时的几句大男子主义发言,就足以将他那不接地气的“艺术家范儿”摧毁殆尽。
再加上《创业时代》里演技尴尬程度堪比Angelababy,如今已经算是彻底被归到了“油腻男星”的行列当中。
类似的例子还有韩雪。2018年重新走红的时候,身上的两个标签“痴迷电子产品”“英语口语流利”,都是精英向的。
但她的风评就也一直摇摇欲坠,经常被批“自我炒作”。
直到音乐剧《白夜行》巡演时嗓子发炎唱不了歌也不退票,在开场前才告知观众将要放录音,低调的“文艺女神”形象算是彻底崩塌。
当然相比上面两位,万茜的口碑要好很多。
一个重要原因是她在业务上够谦虚,《新世界》中的田丹被质疑“面瘫演技”,万茜承认是自己“演砸了”,就比周一围自我感觉良好的样子要圈粉得多。
然而另一方面,她的形象越是完美,也就越危险。
当“人淡如菊、不争不抢”的形象已经在大众心里定格之后,留给万茜的退路和容错率实在是低得可怕。
人们对于明星“不接地气”这件事的心理是很复杂的,也不是每个“爱起范儿”的明星都会被群嘲。
就像《乐夏》中热衷以逻辑和乐理知识进行创作的重塑乐队,从一上场就显露出“我比你们这些野路子乐队都更学院派”的高冷;
我有个朋友曾经对重塑乐队的“高雅”短暂幻灭,是因为发现主唱华东看的书她也看过。
她当时的心理感受基本上是:“像这种姿态高到天上去的人,怎么能看普通人听说过的书呢?”
说到底,万茜身上那种“不想红”的范儿,在娱乐圈里本来就是个悖论。
正如易立竞在采访中频频进攻的点——当“云淡风轻”成为了一个明星身上的最大标签,本身就需要面对“不想红人设”和“走红的事实”之间的矛盾。
大多数人的感受是,万茜第一次“走下神坛”,就是从参加《浪姐》开始的。
在此之前,她是不红但也不在乎的潇洒女演员,是演技优秀的沧海遗珠,是活得通透豁达的理想女性。
随着在综艺上的高密度曝光,那个模糊但美丽的影子变得清晰,亮点和槽点也都渐次浮现。
节目组开始营造的“直女斩”人设固然会对万茜产生一些捧杀的效果,但更重要的是,浮在空中的“仙气”形象要想成立,本身就需要与观众保持距离。
比如这辈子都跟“接地气”没什么关系的杨丽萍,受到最大争议的一次,就是因为在综艺节目中跟金星因为理念不同当场拍桌。
当时大众心中的杨丽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是大自然的精灵。这样的人,当众发脾气简直是让人难以想象。
杨丽萍上的还是舞蹈综艺,跟自己的专业强相关,也不像如今的真人秀一样需要密集地展现生活中的自我。
而在《浪姐》这样以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为主要卖点的节目中,却恰恰相反。
唱跳舞台只是节目的一部分,大众欣赏着明星们面对挫折时的态度、与他人交往时的情商,这些都需要艺人的性格和人设来撑。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的性格都能可爱到经得起放大镜式的审视。
在频繁的日常曝光下,“不争不抢”的万茜要么沦为无趣、要么被批虚假,口碑变差似乎也就成了必然。
更进一步说,在现在的娱乐圈里,“沧海遗珠一红就糊”仿佛已经成了个魔咒。
周一围也好,万茜也罢,不温不火的时候总是让人惋惜,一旦红起来却又迅速“形象崩塌”。
真的像人们常说的“不红果然是有原因的”吗?其实也不尽然。
饭圈有个说法叫“恋糊癖”,是指一些人只爱小众“糊咖”,对当红的流量不屑一顾。
其实推到整个娱乐圈也成立——当自己喜欢的明星/小说/电影/音乐属于小众圈子时,谁都难免会有点优越感。
就仿佛自己是很有眼光的伯乐,在庸俗的草原上发现了一匹千里马。
这种“小众滤镜”在给普通人带来满足感,也在保护着滤镜背后的艺人们。
而当艺人们开始“红了”,收获更多的关注和流量的同时,也必然将面对更严苛的目光。
或许万茜还是应该埋头去拍戏,在神秘感的包裹下,不会有人在乎她是不是装的;
没有那么多风口浪尖的曝光量,也就没人排着队用放大镜看她有没有“人设崩塌”。
她只需要把自己藏在一个个角色后面,然后偶尔露出一点自我,就像她在《浪姐》第一次公演结束时的一幕。
当时万茜组内3个队员被淘汰,她走进晋级间时突然变脸大哭,“云淡风轻”的气质下出现了让人会心一笑的反差——
那可能是她在整个节目中,最可爱的瞬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