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pcdog.com/edu/sjjg-sffx/2005/09/s068277.html
在编写对话框程序的时候,我们时常会需要Enable或Disable某个控件,有些追求代码健壮的程序员会写出这样的代码:
void CMyDialog::OnStart() { CWnd* pBtn = GetDlgItem( IDC_ADD_BTN); if( pBtn ){ pBtn->EnableWindow(FALSE); } … } void CMyDialog::OnAdd() { ...... }
由于GetDlgItem()返回的是一个CWnd的指针,按照文档的描述,如果指定的控件不存在,该函数会返回一个NULL指针,为了确保不会调用NULL指针的函数,我们先检查了返回的指针是否为NULL。
一切看上去很美,这段程序永远不会使你的程序崩溃。然而,不会崩溃的程序,不一定是没有问题的程序。假设在MyDialog中Add按钮被定义成 IDC_BTN_ADD,并且不凑巧,在这个项目的另一个Dialog里也有一个Add按钮,而且它的ID被定义为IDC_ADD_BTN,所以你的程序 在编译和连结时都不会有错误。当用户使用时,也不会注意到有什么不妥,只是Dialog上的某个按钮没有变成灰色,没有人会注意到它的。
然而,它并不符合你的设计,也许在程序的其他地方,你假设在任务开始后,OnAdd()函数不会被调用到。这些问题一直隐藏着,直到有一天,用户报告说 按Add按钮,加入某些数据后,按Ok,结果程序崩溃了。你在自己的机器上试了一下,由于之前你没有按过Start按钮,所以你一直复制不出这个问题。经 过几个来回的email或者电话交流,你找到了复制错误的方法,并且奇怪为什么Add按钮没有被禁止呢,奇怪??忙活半天后,你发现原来是一个ID写错 了。
一个很小的错误,修正它也许只要两分钟,找到它却花费了你几十分钟甚至更长。然而,这一切是可以避免的。这里我们要避免的不是说写错ID,粗心大意的错误,人人都会犯,而且会不停的犯。但是如果错误能够被及时发现,就会剩下许多时间。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我们在代码中加入了一些防御性的代码,这些代码保护了程序员犯的错误。如果GetDlgItem()返回NULL,一定是由于程序员的错误。由于错误被掩盖起来,所以当问题被暴露出来时就已经面目全非了。
一个比较好的做法是除去防御性代码,让问题及早暴露:
void CMyDialog::OnStart() { GetDlgItem( IDC_ADD_BTN)->EnableWindow(FALSE); … }
这样的结果是:一按Start按钮,程序立刻就崩溃了。的确,崩溃是很严重的错误,在Bug List里它的优先级是比较高的(仅次于造成整个OS崩溃)。但是,既然有错误,迟早要崩溃的,还不如早一点崩溃。至少早一点崩溃可以使你很快就发现问 题,找到问题。有经验的程序员都清楚,一触即发的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偶然发生,不容易复制的问题。
需要在函数里检查参数的合法性吗?
在实现一个函数时,出于"健壮性"的考虑,我们经常会在函数的入口处加入许多参数检查代码。比如以下的一个例子:
class CItemManager { protected: int m_nCount; … public: int GetItemCount(); CItem* GetItem( int nIndex ); }; CItem* CItemManager::GetItem( int nIndex ) { if( nIndex < 0 || nIndex >= m_nCount ) return NULL; … return pItem; } class CItemManager { protected: int m_nCount; … public: int GetItemCount(); CItem* GetItem( int nIndex ); }; CItem* CItemManager::GetItem( int nIndex ) { if( nIndex < 0 || nIndex >= m_nCount ) return NULL; … return pItem; }
在实现GetItem()时,你首先检查了参数的合法性,如果不合法就返回一个NULL指针。这样你的函数在任何的输入情况下都不会导致程序崩溃,一切看上去完美无缺,无可挑剔。但是,这样做真的能使我们的程序更健壮吗?
我们从调用者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调用者会传入一个不合法的参数呢?一种情况是调用者的程序有bug;另一种情况是调用者不确定index是不是合 法,但是他不想多写两行代码来判断index的合法性,他希望GetItem()能够一次都给办了:即能检查index的合法性,又能返回CItem的指 针。
考虑第一种情况,也许调用者写了如下的代码:
int index; … CItem* pItem = im.GetItem( index ); if( pItem ){//should be executed … }
这是一段危险的函数,index变量在使用之前没有初始化,但是这段程序不会,永远也不会使程序崩溃,这要感谢实现CItemManager和使用 CItemManager的程序员,他们都习惯于写"健壮的"代码。但是,这段程序却不会按照我们想象的那样运行。本该执行的代码并不是每次都被执行到, 因为谁也不确定index变量里存的是什么东西。这段代码是健壮的,他不会使程序崩溃,但是程序的运行过程却是不确定的。一旦出现问题,这个问题即不容易 复制,也不容易确定错误原因,它的表现形式往往出乎你的意料。
考虑第二种情况,调用者通过其他函数得到了一个index,然后他想取 得这个index下的CItem指针,但是他不想多写两行代码去判断这个index的合法性,他想:"如果这个index是合法的就请返回给我这个 index下的CItem指针,如果不合法就返回一个NULL好了"。这样做只要一行代码就够了,他省下了一行代码,也许不止一行,因为在很多地方都需要 呼叫GetItem()这个函数,所以,他省下了许多行代码。他会这样使用GetItem():
void SomeFunc( int nIndex ) { CItem* pItem = im.GetItem( nIndex ); if( pItem ){ //do something. } } void SomeFunc( int nIndex ) { CItem* pItem = im.GetItem( nIndex ); if( pItem ){ //do something. } }
如果CItemManager的实现者和使用者是同一个程序员,我们经常会写出像上面的代码,毕竟可以省下一行代码,而且上面的代码看去还不错,简洁明了。但是仔细推敲一下, 我们发现,按照以上的要求实现的GetItem()是一个不良的设计。
首先,它违反了单一职责原则(SRP)。按照以上的要求实现的GetItem()其实完成了两项功能:第一项功能用来判断index是否合法;第二项功 能用来取得指定index下的CItem指针。GetItem()只应该负责取得指定index下的CItem指针,检查index的合法性应该交给其他 的函数。这里,调用者可以通过GetItemCount()来判断index的合法性。
其次,函数的返回值具有二义性。如果函数返回 NULL,那么这个NULL可以代表index不合法,也可以解释为,指定的index下的值就是NULL,因为从编译器的角度NULL也是一个 CItem指针。这里GetItem()混合了两种功能的返回值,而且第一项功能的返回值使用了第二项功能的返回值中的一个特例。这样的设计破坏了程序的 完整性。假如CItemManager不是管理CItem指针,而是管理CItem对象,你就不会那样设计GetItem()函数了。
如果真的想在GetItem()里实现index的合法性检查,那么GetItem()的定义应该改成这样:
bool GetItem( int index, CItem* & pItem );
如果index不合法,函数返回false;如果index合法,函数返回true,并且pItem返回该index下的CItem指针。经过这么一 改,返回值的二义性被消除了,但是你是否觉得,GetItem()的语义已经有点变味了,这更像是在实现FindItem了。然而,按照index去 Find一个Item似乎又不合理,我们进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退一步海阔天空。在GetItem()里检查index的合法性,并不会让我们的程序更健壮。一个比较好的做法是,由调用者负责index的合法性检查。
所以 SomeFunc应该改成这样:
void SomeFunc( int nIndex ) { if( nIndex >= im.GetItemCount( ) ) return; CItem* pItem = im.GetItem( nIndex ); pItem->…; } void SomeFunc( int nIndex ) { if( nIndex >= im.GetItemCount( ) ) return; CItem* pItem = im.GetItem( nIndex ); pItem->…; } 而GetItem()的实现应该改成这样: CItem* CItemManager::GetItem( int nIndex ) { ASSERT( nIndex >= 0 && nIndex < m_nCount ); … return pItem; }
以上的实现我们使用了ASSERT()来检查参数的合法性,当参数不合法时,程序会被终止。ASSERT()断言只有在调试版才有效,所以程序不能依 赖它来做错误处理。ASSERT()在这里的作用是,一方面在调试程序的时候,能够帮助我们尽早的发现错误。错误越早被发现,越容易被解决;另一方面,按 照Robert Martin在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一书中所述,软件具有三项职责,最后一项便是:和阅读它的人沟通1。这些断言代码可以向阅读代码的人传递这样的信息,当程序运行到 这里的时候,必须满足这些条件。
我是否在鼓励不要写防御性代码?
读到这里,你也许觉得我在鼓励不要在函数里检查参数的合法性,不要写防御性代码。是这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要强调的是不要盲目的加入防御性代码,这样做并不能增强系统的健壮性。当要加入防御性代码的时候,你需要分析一下,这个条件是应该假设的,还是应该防御的。对于应该假设的条件,可以使用ASSERT()断言来检查,对于应该防御的条件,必须用专门的代码来处理。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条件是应该假设的,还是应该防御的呢?这让我想起了荣耀先生(optimizer)的两篇沉思录,《你防御了吗?》2和《别人的棺材》3。
《你防御了吗?》说的是作者写的一个用于显示SQL语句的程序,作者假设输入的SQL语句不会超过4000个字符,结果有一天的确有人输入了超过4000个字符的SQL语句,然后程序崩溃了。这引起了作者对防御性编程的思考。
《别人的棺材》说的正好是一个相反的例子。有A,B,C等模块,A负责分析,执行指令,B负责生成指令。这样的设计十分合理, B不用考虑指令是否合法,由A负责指令的检查、分析,然后再执行。但是,也许负责B模块的人觉得A模块不可靠或是效率太低,所以他也加入了对指令的分析模 块。作者认为这样的设计会产生冗余,当需要修改指令分析流程时,许多模块需要修改,系统变得难于维护。
在网上的评论中,有的人认为这两篇文章相互矛盾。我觉得相反,这两篇文章恰巧揭示出需要防御和假设的两种情况。对于前一个例子,应该防御的条件,作者做了假设;对于后一个例子,B模块应该假设,却多做了一份防御。
当我们做假设的时候,切忌不能凭空假设,我们必须清楚谁对这个假设负责。所谓对假设负责,其实就是在划分系统的职责。当我们假设一个条件时,就是把保证 这个条件成立的职责分配到外部系统。在做这种划分的时候,我们应该确信外部系统有这个能力,并且这种划分是合理的。在《你防御了吗?》中,作者把保证 SQL语句不会超过4000个字符的职责交给最终用户,这显然不可靠。
当我们要防御一个条件时,切忌不要过度防御,过度防御虽然不会 造成程序崩溃,但是会影响系统的结构。《别人的棺材》中,B模块就属于过度防御。造成过度防御的原因,我以为主要有两点:一点是由于程序员的"悲观"态度 和简单分析造成的。在悲观的态度下,程序员认为一切条件都不可靠,然后,不加分析的一概做防御处理;另一点是由于社会原因造成的,我猜想《别人的棺材》 中,作者就碰到了这类由于团队内部沟通上造成的。我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况,以GetItem()为例,本来我们在GetItem里是不检查index的合法 性的。但是突然有一天,另一名使用这个函数的工程师告诉你,程序在GetItem里崩溃了,你调试后,告诉他,他必须负责检查index的合法性。然而, 也许他是你的老板,或者你是个"菜鸟",你争执不过他,最后只好你修改代码,加入index的检查代码,这样程序再崩溃的时候,至少不会在你写的代码里, "万事大吉"了。
结束
当我们追求一个目标时,由于时间很长,过程艰难,到后 来真正的目标往往会变得模糊不清。什么才是健壮的程序?能够正确运行的程序才是健壮的程序。在追求写出健壮的程序时,我们往往只考虑程序会不会崩溃,更有 甚者,只考虑程序会不会崩溃在自己写的代码里,这离健壮程序的目标已经偏离了许多。这时有必要停下来,想一想,反思一下我们的目标和经历的过程。这篇文章 就是我的一次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