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分享的书籍是《必然》,作者是凯文.凯利,人们经常亲昵地称他为 (KK)。凯文·凯利被看作是“网络文化”(Cyberculture)的发言人和观察者,也有人称之为“游侠”(maverick)。他的一本著作叫《失控》,也是非常有名的。
凯文·凯利是第一个系统把生物学的思维方式引入到对当前科技的解释当中一个人,这个词非常重要,生物学,生物学相对立就是机械学,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简单来说,就是整个世界到底是由一个计划搭建出来的部分组成的整体,还是一颗种子在漫长时间中自然生发出来的整体,这是看待整个世界完全不同的视觉。
生物学和机械学是两种思维模式,一个是把世界看作一个被造出来的东西,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还有一种是生物学的思维方式,是把整个世界看成是由一颗种子生发出来在时间中绵延的整体,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这让我联想到了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两种编程思维模式,思维模式这个词非常重要,就是看待编程的两种不同的视角。
只有你理解了凯文·凯利一贯是以生物学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回头看科技要什么,实际上把人所生处的科技环境本身看成一个生物,称之为第七生物,整个人类构成的科技是第七种生物,这是最最重要的视角,如果你不理解这个视角,就不理解什么叫必然。
书中主要阐述将塑造未来30年的12种必然的科技力量; 分别是“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开始”。
凯文·凯利这十二个动词,给我们指明了科技新物种不断变迁的12条道路——
形成:机器将会更新自己,随着时间慢慢改变自己的功能。
知化:把人工智能置入普通事物之中才能带来真正的颠覆。
流动:想要在全新领域中成功,就要掌握新出现的流动性。
屏读:屏幕无处不在,持续扩展着人类的阅读量和写作量,世界上所有的书终将由互联的词语和理念连接起来。
使用:对事物的使用变得比占有更为重要。
共享:将从未被共享过的东西进行共享或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共享,是事物增值最可靠的方式。未来30年最大的财富会出现在这一领域。
过滤:内容扩张得越多,就越需要过滤以便使得注意力聚焦。注意力流到哪里,金钱就跟到哪里。
重混:对已有的事物重新排列以及再利用,未来30年最重要的文化产品和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将是重混现象发生最频繁的地方。
互动:未来所有的设备都需要互动,如果有什么东西不能实现互动,就会被当作“坏掉”了。
追踪:自我追踪的范畴将涵盖人类的整个生活。
提问:答案变得廉价,而问题将变得更有价值。提问将比回答更有力量。
开始:这个新物种已经开始了,当然,也仅仅是个开始。
接下来来详细讲解一下这12种力量的理解。
先讲讲第一个关键词“形成”,我们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基本上只能观察到三种变化。第一种变化,就是突然出现,东方红,中国突然出现一个毛泽东。第二个就是慢慢成长,校花变成老太太,校草变成老头。还有就是中途突变,我们通常只能理解这三种变化,但凯文·凯利在这本书中提出第四种变化方式,太妙了,叫形成。开始出现的时候伪装成别的东西,没有办法出现,只有慢慢长大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是另外一个东西,这个时候再回头识别,已经来不及了。
怎么理解这第四种变化方式-形成呢?
举个电视的例子,电视刚刚出现的就是一个电视转播机,可以把图像转到别的地方,这个有什么好,在戏院里,戏台上演什么,不用到戏院,可以到家里看。最开始电视,在人们看来就是一个戏院的家庭化,那个时候所有的电视节目本质上全部都是戏剧或者是转播电影,所以电视这种东西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是电视或者是电影。
但是随着便携摄像机的出现,电视的本性就出来了。原来可以把探查的视角伸到大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就出现更为丰富的电视新闻片、电视直播等等只有电视只有的艺术形式或是场景。
接下来开始聊聊第二个关键词“知化”,其实是知化,但我觉得用智化更能表达。其实就是现在所有的事物加上人工智能,可以理解为人工智能+。
书中举了好几个例子。
知化的洗衣机——机器自动识别各类衣物的洗涤方式。智能衣物将指挥洗衣机程序根据每次放入的衣物自行调整洗衣方案。
知化的护理——遍布病人全身的传感器从早到晚地工作,提供高度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每天做出调整和细化。
知化的玩具——玩具更像宠物。类似宠物的玩具对孩子深深的吸引力是芭比娃娃完全无法相比的。能交谈的玩具更受青睐。或许第一款真正的大众机器人就是一个洋娃娃。
近期的三大突破将开启人们期待已久的人工智能时代。
1.廉价的并行计算
这个得益于2009年,吴恩达和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意识到GPU芯片可以并行运行神经网络,而现在的GPU价格已经与一般商品相当。
传统的处理器计算拥有一亿节点的神经网络的级联可能性需要数周时间,吴恩达发现一个GPU集群一天内就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2.大数据
每种智能都需要接受训练。当今全世界令人难以置信的海量数据的收集为人工智能提供了训练的条件。大规模数据库、自我追踪、网页cookies、网上足迹以及整个数字世界都成了让人工智能变聪明的老师。
3.更好的算法
现在的深度学习算法展现出一些人工智能的可能性。人类与机器的围棋之战已经可以说明问题。
以后我们和机器人的关系会变得更复杂,无论你现在从事什么工作,收入水平如何,都将反复经历机器人代替人的以下7个步骤:
1.机器人干不了我的工作;
【后来】
2.好吧,它会许多事情,但我做的事情它不一定都会;
【后来】
3.好吧,我做的事情他都会,但她常常出故障,这时需要我来处理;
【后来】
4.好吧,它干常规工作时从不出错,但是我需要训练它学习新任务;
【后来】
5.好吧,就让它来做我原来的工作吧,那工作本来就不是人干的。
【后来】
6.哇,机器人正在干我以前做的工作,我的新工作不仅好玩多了,工资还高;
【后来】
7.真高兴,机器人绝对干不了我现在做的事情。
【重复】
再来聊聊第三个关键词叫流动,这一章讲的也非常简单,就是不要再追求什么固定的东西了,一切都是在流动中,一切都会变得不值钱,一切都是方生方死,这种论调也见得特别多,凯文·凯利特别喜欢强调这一点。
未来不再是什么东西值钱,而是这个东西不可替代性变得值钱,有一句话,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有一个人灭别人,不要以为你的劳动是值钱的,人的收入不是他的劳动成正比,而是和劳动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这句话特别有味道,未来博弈不是劳动,而是劳动的不可替代性。
在巨大的流动性面前,一切原来觉得非常值钱的东西,未来都有可能不值钱。总而言之,人的收入是和你的劳动不可替代性相关,而不是你的劳动价值,甚至是劳动的知识含量相关。
第四个关键词屏读,这个关键词挺逗的,其实就是信息乱炖,现在的信息已经不分载体了,过去还觉得读书、看电影是两回事,但是在一个屏幕面前,不管家里的电视机或是电脑,尤其是在我们的手机以及未来在身边出现无穷无尽的屏幕面前,所有的信息量完全打和在一起,变成新乱炖,换手如换刀,媒介如信息。
凯文·凯利讲将来的屏读时代,所谓内容载体有三民主义,就是最早古代大家是言语之民,五百年前变成书籍之民,就是天天看书,用书名来驯化我们的思想,将来我们是屏幕之民。
再来聊一个关键词是使用,其实凯文·凯利的意思特别简单,未来什么东西不要有了,有特别不划算,租就可以了,或是用其它的方式用别人的,这个社会会变得是一切东西是共用。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例子,比如车,大家用滴滴、优步,或者是饭,我们可以不在家做饭,我们叫外卖,就是这样子理解使用这个词。
在北京已经出现窗帘、家具、软装、灯具,甚至是家庭墙壁上挂的画租用的公司。
现在大家该有房的也有了,没有的,估计也买不起了,所以买房的念头断了,将来一定会出现这样的公司,就是不是给大家做租短公寓,而是品质相当好的,服务相当齐备的,即使自己拥有房的人都会构成强烈吸引力的高品质的租房,这个将潜力无穷。
再来聊一个关键词是“共享”,共享这个词比较特殊,书中我看了好几遍,还是没看懂文章所提出的“共享”内容的深意。肯定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共享。有空补上。
再来聊一个关键词是“过滤”,信息时代,精尽自己,服务彼此。过滤,是因为这个信息时代给我们的压力太大,以至于未来一切身边看到的科技品种,至少都在承担过滤器的功能。
来看看凯文·凯利的判断,他说一个理想的过滤器应该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能够对你的行为进行记录、汇总、分析,然后,推荐给你需要的东西;
大家想想我们现在用的这是什么?今日头条嘛!今日头条就是干这个事。对你过去看了什么,进行分析、总结、筛选,然后给你推荐你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很多朋友用今日头条用得非常愤怒。为什么我一打开都是黄赌毒呢?你问问自己。
还有就是现在的淘宝天猫、亚马逊这些购物网站能够根据你的购物行为做一些推荐。
第二个过滤的方式,就是你朋友喜欢什么,而你又不知道,把你朋友喜欢的东西给推送给你;
第三个过滤方式是,就是我现在不喜欢,但想尝试喜欢的东西。这一条需要好好理解一下。
这个比较有意思,举个例子。
我们这一代人和父母对话,经常会出现一个场景:你老生日啊,我们给你过生日,你需要买啥?他说都不要。你想给你的父母买个生日礼物都要花费心思,因为他不是没有消费欲望,也不是没有消费能力,他缺乏消费所需的知识。他不知道埃及文化,就不会产生去埃及旅游的冲动;他不知道欣赏史塔文纳的音乐,他就不会去维也纳;他不会欣赏施特劳斯的音乐,就不会去维也纳看一眼金色大厅;他不知道滑雪有多爽,就不想去瑞士。
消费是需要知识的。
所以,中国未来的服务业不是“你是爷”,现在好多人认为我在你这消费了,我是爷。其实,你买东西是因为你不知道怎么花,你在我这买东西了,你应该谢谢我。未来的服务业真的就是这样。大家想想,如果你今天花了几个钱,有一个顶级大厨,说给你做一道你从来没有吃过的鲍鱼,他是在伺候你吗?雕爷(雕爷牛腩的创业者)说味蕾没有打开嘛,我帮你开开味蕾。我帮你打开的是你从来没有见过的一个境界。这个服务是什么?一定是这个顶级大厨“精进自己”,然后在某一个机缘巧合的瞬间,把他自己的进步分享给你一点点而已。这是最高的服务境界。
因此,今天我分享这本书,我就是爷,我给你们分享的是另一个世界,你从未见过的世界,没有我,你就不知道还有这种书。哈哈,调侃。
再来聊聊第八个词“重混”,创新就是把各种事物整合在一起。
这个怎么理解呢?
这里有一句话是乔布斯讲到最透彻的:“创新就是把各种事物整合在一起。有创意的人只是看到了一些联系,然后总能看出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再整合成新的东西,这就是创新。”创新不是你拍下脑瓜子想出一个从来没有人想到的主意,这样的创新在人类的历史上并不多。真正大量的创新就是两样旧东西放在一起,人类的历史本来就是这样。只要配对合适,马上就是天堂,谈过恋爱的人都知道。
现在到了第九个关键词“互动”。
未来一切都应该能和人互动。
KK讲了一个故事非常生动,有小孩看到玻璃板下面放着照片,就下意识地去用手去试图放大,一看怎么放不大呢,以为这东西坏了。未来一切都应该能和人互动。他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小男孩看电视,他家没电视,他就跑到别人家去看电视,到处围着别人家那个电视找鼠标。
因此,未来人类会进入一个虚拟的活动场景。人类很有可能不再去探索外太空了。为什么?刘慈欣写的《三体》讲的是探索外太空,因为探索外太空,实际上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征服欲望。我们现在有电子游戏,为什么还要去探索外太空呢?
人类的本质就是人脑,我们可以在玩游戏、在玩虚拟现实中,体会到现实中所有的快感。现实中的快感,完全可以在虚拟的现实中得到。
第十个关键词,“追踪”
追踪这一话题,主要讲的是数据的本质,数据的本质实际上是对人的追踪。书中举了几个自我追踪的例子。
比较好玩的例子是讲一位计算机科学家追踪了大约100项健康数据,包括他的皮肤温度、皮肤电反应以及血液生化指标。每个月他都排列出自己粪便中微生物的组成。他在没有医生提示症状的情况下,诊断出自己患上了溃疡性结肠炎。外科手术证实了他的诊断。
第十一个关键词,“提问”
没有解释力的信息,就没有用了
提问比回答重要。理解这命题需要点哲学功底,科学越发达,未知的越多。原来我们中国历来的逻辑是:世界是全知的,没有不知道的,或者说我们不知道的就是不重要的,这种知识观长期控制着我们人类主体。
我们过去一致认为答案重要,作者告诉我们,科学越发展中,不知道的越重要,提问就是把我们不知道的搞出来,这个越来越重要。
第十二个词:开始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
今天你觉得很过分的东西,它仅仅是开始。
已经开始。当然,也仅仅是个开始。
分享结束。
出售时间有三重境界:
第一个境界,一份时间,出售一次,就职;
第二个境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读书分享如果采取微信分享的方式,我只能出售10次,如果已在线的方式分享出来,那么就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那么我的时间利用率就变高了;
第三个境界:购买时间,再卖出去,典型的雇佣模式;
参考资料:
罗振宇必然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