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薪 2000 到月入 20 万,我这一路上的可复制与不可复制

视频先行

从月薪 2000 到月入 20 万,我这一路上的可复制与不可复制_第1张图片

不想扫码看视频,不想看视频的,可以往下看文字版。

文字版

呼。又被质疑了。

前几天发了个文章给我的 Android 高级进阶课程打广告,里面提到我从毕业到现在,月收入经历了两次的 10 倍增长。从月薪 2000 到月入 20 万,我这一路上的可复制与不可复制_第2张图片

下面有个朋友直接提出质疑,讽刺我吹牛不打草稿。

其实还真被他说中了。我刚毕业的时候月薪是 2200,按照 100 倍的话我现在的月收入应该是 22 万,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比如上个月,我的收入其实是……40 万。从月薪 2000 到月入 20 万,我这一路上的可复制与不可复制_第3张图片

正文开始

大家好,我是扔物线朱凯。

上次的广告文发了之后,大家纷纷在评论里对这两次 10 倍表示好奇,所以我这次就干脆把自己扒光了给你们看一下。从我毕业到现在,这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我的经历、我的成长、我的收入变化,统统给你们交代了。另外我也会做一个分析,哪些是可复制的,哪些是不可复制的,希望可以对你们有用。

银行外包

我是在 2011 年毕业的,刚毕业的时候我去了一家给银行做外包的公司做 Java 开发,月薪是 2200。那时候什么都不会,就是跟着带项目的大哥有样学样地做,甚至连每个字段是什么意思我也不是很清楚。做了一个月以后又从郑州被派到了威海出差。出差期间每天依然是跟着项目经理复制粘贴,业余时间除了打游戏,就是天天倒腾我的手机——把玩各种软件,以及不停地刷机——其实我从大学期间就开始刷手机、换手机——后来有一天晚上我老婆在电话里跟我说:你这么喜欢玩手机,要不你去做手机开发吧,而且你不是说安卓也是用 Java 写的吗?从月薪 2000 到月入 20 万,我这一路上的可复制与不可复制_第4张图片从月薪 2000 到月入 20 万,我这一路上的可复制与不可复制_第5张图片

独立开发

说干就干!第二天我就跟公司提了辞职,一个多月以后,2012 年初,工作半年的我离职回家,开始了我职业生涯的第二阶段:创业。对,我这次一不做二不休,信心满满地回家做起了单打独斗的创业程序员。我在家边学安卓开发边做我的第一个 App。我跟我老婆说,「等着吧,很快我光靠这个软件也能一个月收入 2000!」 软件发布了,它给我带来的月收入是……0。

我很受打击,但是我老婆跟我说「没事,再优化优化!」

好,优化!

一年过去了,我的月收入依然是 0。

北京打工

看我不开心,我老婆说:「要不你去北京上上班吧,看看那些公司都是怎么做产品的,然后再回来继续干。」

好!

第二天我就背着个书包坐火车来北京找工作了。这是 2013 年初,那是我最自信的时候,我心想我都能独立开发软件了,腾讯百度这还不随我挑?然而事实是别说腾讯百度了,我投出去所有的简历,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全都石沉大海。然后我就开始海投。怎么个海投法?我每周一的早上在招聘网站上搜索「Android」关键词的职位,批量投递,每次投 1000 个以上。就算是这样,我每周也就只能收到三四个面试邀请。更惨的是,这些面试我还全都挂了。身上的钱越花越少,我也越来越焦虑。还好,在我那一个月的短租房马上就要到期的时候,终于有家公司愿意要我了,这是我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月薪是 7000。

找到工作之后就是租房子,我在公司附近租了一个很破的小隔板间,一个月 1400 块钱,比我同学在昌平 500 块钱租的超大平房贵多了,但我很满意,因为它离我的公司很近。

实际上,我在北京这几年一共找了三份工作,每次换工作我都会在公司附近重新租房子。这个「附近」有多近呢?这第一份工作是我租得最远的一次,但骑自行车到公司也只要 12 分钟;最近的一次,我几乎搬到了公司楼下,走路到公司只要 5 分钟。因为总在公司附近租房而不是租在房租低的郊区,看起来我既多花了钱又没有住得很舒适;但我认为,正是因为离公司近,我才能快速成长,因为我就不用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路上了。省出来的时间和精力,我可以用于生活和学习提升。

继续说。上班之后我发现,哎(āi)呀(yā),商业项目怎么这么复杂啊,好难啊,我以前做的跟这个比起来简直是个玩具啊!我感觉压力很大,只好就加劲地学,学各种我以前不知道的、不会的东西。终于,我适应了公司这种「商业项目」的开发标准,也慢慢成为了团队的主力。这时候我的压力终于小了一些,我也开始在工作之余学写技术博客,从翻译英文文档到写原创,慢慢地摸索。

第一次换工作

一年之后,也就是 2014 年初,经朋友推荐,我去了另一家创业公司,工资涨到了 12000,我的老婆也终于搬到北京来和我汇合了。入职这家公司之后,一件对我人生影响很大的事发生了:我老婆怀孕了。孩子虽然还有大半年才会出生,但我的压力和动力先一步到来了。于是我就把打了十几年的游戏戒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学习。我每天早上 7 点到公司,干到晚上 11 点,工作如果做完了我就学习或者写文章。在这期间,我写出了我第一篇稍微有些影响力的文章,是关于 Dagger 这个库的。

还记得我为什么来北京吗?我是来学习产品思路,然后准备回去创业的是吧?但其实慢慢地,我的想法已经改变了。我已经开始热爱技术、热爱程序了,不想创业了。

经过我和我同事半年多的努力,到了 2014 年底,我们的公司宣布……倒闭了。

这个时候我老婆已经回到郑州待产,而我因为想回家陪产,就也没着急找工作,而是在北京的出租房里闷头学习了两个月,并且趁着这两个月的空档,我写出了我人生第一个开源库——MaterialEditText。写完了以后我把它发到了 Google Plus。一天之后,我收获了 100 个 star,把我给高兴坏了。要知道 2014 年的 star 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那时候还没有人去刷星星数,一天 100 个算是非常多了。现在这个项目的 star 已经达到了 6000 多,但当初那 100 个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

又过了几天,我被告知我的这个库被 Flipboard 用了,告知的方式比较特别,是他们的员工在使用的时候发现了我的一些 bug,来找我报修了。Flipboard 是个世界知名的软件啊,竟然用了我的库!我又高兴了一把。和他一起在线合作把 bug 给修好后,我就打包回郑州等孩子出生了。

加入 Fipboard

一天夜里,我竟然收到了一封来自 Flipboard 的邀请邮件。原来是那个帮我修 bug 的人把我推荐了,所以 Flipboard 的北京分部发邮件来问我有没有兴趣加入。经过好几轮的远程面试,我拿到了 Flipboard 的 offer。这次我的薪资是 2 万多,跟刚毕业的时候比,大概是 10 倍了。

后来我家孩子出生,我在家陪了不到一个月,坐着火车回到了北京,开始了我第一份在外企的工作,也是我目前为止最后一份工作。

自虐式学英语

本来我以为,技术无国界,哪怕是加入了一家外企,以我的技术水平,在这里工作应该是没问题,甚至说不定可以横着走。然而,世事难料,我被分派到了一个和三星合作的项目,而我的产品经理是一个韩国人,我们需要用英语沟通。但由于我的英语太差,导致我们工作沟通很不顺利。所以我就又开始了新一轮自虐计划:我每天早上 4 点起床,学四五个小时的英语再去上班,这么一天不间断地学了四个月,终于可以和韩国同事沟通了。这四个月,真的,很苦。但是结果,真的,很爽。

第一次演讲

在入职 Flipboard 之后,我也进行了人生第一次的公开演讲。当时北京 GDG 正要办一场技术分享会,我想去讲,我想把我了解到的技术分享给别人,但作为一个毫无名气的技术人,我知道 GDG 不可能主动邀请我的,所以……我主动联系了主办方。然后我就拿到了来自 GDG 的演讲邀请。我很清楚,这份邀请不是因为我的自我推荐,而是因为 Flipboard 给我的光环。

这次演讲我准备了很久。不说前期的准备,就光排练,我就花了一周的业余时间。演讲前的一周里,我每天晚上在家里穿着睡衣把我要讲的内容一遍又一遍地排练,我的观众只有我老婆一个人。我在她面前尴尬地演讲,她帮我指出我哪里讲得不好,我一边脸红一边吸取她的意见,然后再重新讲给她看,就这么排练了一周。

后来的演讲很成功。在我讲完最后一句话之后,我听到掌声很热烈。

这次演讲对我影响很大。它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用英语演讲

北京的演讲过后,我们团队去美国总部出差,需要给美国的同事做一个展示,说一下中国这边最近的工作成果。在就要开始的时候,我的老大拉着我小声说:朱凯,你来讲吧。我知道你在我们几个里面英语最不好,但是我觉得你最适合。

我竟然对这个挑战莫名地很有信心,还有点小激动。一接到麦克风,我整个人就好像被激活了一样,Blabla 地讲了起来。等讲完了我才有点恍惚:嗯?我英语这么溜?我刚才说啥了?

《RxJava 详解》

Flipboard 让我学会了很多、成长了很多,但大家知道我现在已经不在 Flipboard 了。我是在 2016 年中离开的 Flipboard,但离开的原因还得从 2015 年底说起。

2015 年,RxJava 是 Android 圈最有名的词之一。很多人说它好用,但更多的人表示学不会。我是在 2014 年就开始用 RxJava 了,我知道它为什么好用,也知道大家为什么学不会它,知道它的难点在哪里,于是我决定写一篇对 RxJava 进行完整介绍的上手文章。

为了确保让文章容易被理解和吸收,我不仅花了几周的时间来写它,还在网上征集了几十位读者来对文章进行「内测」,包括当时一位 RxJava 项目的维护者。所谓内测,就是先把文章私下发给这些人,让他们试一下能不能看懂,以及我写的有没有错误。经过这些热心读者的试读和意见,修改了几轮之后,这篇《给 Android 开发者的 RxJava 详解》才终于在 2015 年 9 月面世。文章一发布就火遍了全网,迅速成为国内很多使用 RxJava 的团队的必读文档。

然后在 11 月份,我在北京 GDG 的年度会 DevFest 上,又做了一次关于 RxJava 的演讲。当时在北航的阶梯教室,看着台下的人在我讲的时候全都抬头望着我,鸦雀无声;在我讲到我设计好的笑料的时候全场哈哈笑;当我继续开始讲下一句话的时候,全场又一下子安静下来,我心里在想:我真的对他们是有用的。

经过这件事之后,我就开始想:我的文章和演讲,既然对大家真的有用,我应该多做一些。怎么做呢?我能想到的就是:把 Android 工程师通用的技能需求和软肋,全部写成文章或者做成视频发布出来。但是当我真的把整件事做规划的时候,我意识到这是一件规模非常庞大的事情,大到了即使全职做我也做不完。而且如果全职,就意味着我的工资没了。让我放弃工作,全心全意照亮大家,这说实话有点超出我的奉献能力了,我觉得我没那么伟大。所以这件事就被我放弃了。

回家创业

但这个放弃……是假的。我没死心。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又开始换思路:要不……全职就全职呗?免费和收费内容都做不就行了,不就有钱了?看起来解决方案有了,但还真不是「收费不就行了」这么简单。因为一旦我辞职,事情的性质就变了:这就不再是我的一份兴趣和热爱,它同时还变成了我的工作,变成了我的唯一收入来源。那么,事情最大的问题所在就是:失败的风险。你们可能现在看着我做起来了,但在那个时候看来,这真的是一件看起来大概率会失败的事。你们回想一下,2016 年的扔物线,才写了几篇文章,做了几次演讲?2016 年的在线教育,又是什么情况?甚至,就在当下,我这种形式的创业者,又有几个人? 这真的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

但我就是想做,控制不止地想。

就在我犹豫的时候,我老婆帮我做了决定:辞。

然后我就辞职了。离职之前,同事们挨个找我聊天。除了肯定和祝福,还有几份天使投资放在了我面前。我连盈利计划都还没想过,钱当然不能要了,但我感受到了温暖。

2016 年离职之后,我直接打包回了郑州,窝在家里全心准备我的技术分享。原先计划四个月到六个月的准备时间,我花了一年。

2017 年 7 月 3 号,我的技术分享项目 HenCoder 正式发布。发布当天,我的微信公众号就收获了 3000 个粉丝。

2018 年 6 月初,也就是我离职 2 年后,我的收费课程 HenCoder Plus 正式上线。因为是第一期开课缺乏经验,担心人太多会出各种问题,限制报名 100 人,这 100 个名额不到 3 天就报满了。当时我还没选好上课的平台,所以用了最土的一对一转账的方式收费。看着大家把加起来几十万的学费打到我的微信、支付宝和银行卡上,我一时有点没反应过来。

快两年没发工资了。

扔物线学堂

虽然在开课之前,我已经在家闷了两年了,这两年我做了很多很多的准备,但因为缺乏真正讲课的经验,这第一期课程还是发生了各种翻车。看着大家不仅不生气,还来宽慰我,我的内心是复杂的:一边是很受打击,自己做了这么多精心的准备,还是做不到完美;一边在想,还好限制了 100 个人,这 100 个应该是最信任我的粉丝了;但同时又觉得,最信任我的一波人竟然成了我的小白鼠,我这个决定真的明智吗?

最终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有一个猴急的学员上了还没一半就用前几节课教的网络的知识进了携程。其实我觉得他要是学完再去找工作,说不定携程能给他多开点。课程结束之后又有好几个去了腾讯小米阿里的陆续来报喜。

紧接着,我们的团队扔物线学堂正式成立,我们不断地优化课程的方方面面,我也同步继续做公开的技术视频。但慢慢地,我们遇到了另一个问题:盈利和分享的界限划分。最好的内容放在公开视频里还是课程里,这是个问题。按照最大化利益原则,我肯定要把好东西放在课程里;但如果这么做……不就违背了我当初辞职回家的初衷了?我又掉回了当年那个「是做分享还是赚钱」的选择,而且这次,我不能任性了:我有团队了,一票人跟着我一起赚钱吃饭呢。

这真的是个难题,我们没能讨论出个结果。最终的解决方案是这两年一路走来慢慢磨出来的。现在我们已经基本定了型:公开视频负责对一些关键性的难点进行定点爆破;而课程就做更加全方位、系统化的教学,用更细致和深入的内容把知识点串联成完整的技术树。换句话说,如果你愿意把自己托付给我,我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手把手带你得到最大的提升;而如果你不愿意花钱,只要关注我,我也可以帮你突破那些最艰难的瓶颈。虽然说跟业界高手给我们建议的路线在盈利角度依然有差距,但已经达到一个我们相对满意的平衡了。

这个时候,我的月收入已经是刚毕业时的 100 倍级别了。

哦对了,我还趁着这几年做的公开分享拿到了 Google 官方认证的 Android 和 Kotlin 两个领域的开发专家,也就是 GDE,嘿嘿,骄傲!

再后来的码上开学,也就是 kaixue.io,大家都知道了。

总结

这几年的经历大概就是这样。说起来我挺满足了,可以把爱好变成职业,还帮到了很多人,而且……还赚到了钱。这一路有很多的坎坷,但现在终于算是越来越平顺了。回望一下,能做到今天这样,我总结了一些关键因素。这些因素有些可复制,有些不可复制,但我都列出来,希望可以对大家有用。

  • 首先,我做事喜欢瞄准自己的成长、瞄准未来,而不是只看当下。比如租房子,相比起省钱我更在意时间。这,是可复制的。

  • 然后,我一直坚持学习,发现有短板就立即去补:技术、英语、授课,缺什么学什么,来者不拒。这,也是可复制的。

  • 还有,我坚持认真谨慎的做事原则:演讲一遍遍地排练、写文章请内测读者帮忙审阅、第一期课的时候限制人数。这,也是可复制的。

  • 不可复制的也有,例如家人的支持。我相信,没有我老婆对我无条件的支持,我一定做不到今天这样。

  • 另外,客观地说,我学技术的速度确实比很多人要快。这也是不可复制的。

  • 还有个不可复制的关键因素:热爱。我是真的热爱开发、热爱分享。如果没有这份热爱,我一定没有动力坚持做这么多。但热爱这件事吧,说不可复制,其实也是可复制的。虽然每个人无法强迫自己像我一样热爱分享,但大家可以去做自己热爱的事。你可能会想,我去做我热爱的事,能赚到这么多钱吗?同志们,我当初是因为热爱分享而想做分享,但因为做分享会没收入,我才去想怎样可以又做分享又有收入;相反,在 2016 年,一个技术不错的程序员放弃工作去做在线教学,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很理智的选择。别说 2016 年了,就算是在线教育逐渐兴起的现在,你会这么选择吗?

说到热爱,透露个我一直没敢公开的志向,这个志向我只跟我老婆说过:我想尽我所能,让中国的整个 Android 界的水平提升一个层次。我目前还没做到,还差得很远,但我能看见的是,终于已经在做到的路上了。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如果你喜欢我的视频,欢迎关注收藏留言分享。我是扔物线,我不和你比高低,我只助你成长。我们下期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交网络,android模拟器,weex,sip,cons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