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现在设备如此好,经费如此充裕的大学,
反而不如几十年前那些又简陋、又落后,经常发不出工资的学校,
能培养出更具
创造性的大师?
一个最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
西南联大。这所学校的校舍和宿舍极其简陋,基本都是土墙、茅草屋顶,窗户是在墙上留出方洞,直插着几根带皮的树棍。除了环境恶劣,师生们还需应对日军的狂轰滥炸,所以跑警报是他们的日常。冯友兰回忆说:“
有一次,一颗炸弹落在门口,掀起的土把华罗庚埋起来了,幸亏很快就解除警报,附近的人才把他扒出来。”
西南联大的集体宿舍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却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人才,这其中包括杨振宁、李政道
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五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等
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还有
百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在物理学里的爱憎主要是在该大学度过的6年时间里(1938—1944)培养起来的。” ——杨振宁 《读书教学四十年》
还有一个秘密是他们并不像如今北大、清华的学生一样是在全国精挑细选出来的,那时是在西南边区自主甄选,而且头批学生还被中央大学选走了,可以说大师们在一开始其实都是普通孩子,然而这所大学却把普通的孩子们教成了杨振宁、汪曾祺、黄昆、许渊冲、何兆武等人。
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
教育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行业,大家总误以为,教育像一个产业,有多少投入,就会有多少产出。如果是这样,现在就很矛盾,因为我们投入得越多,产出却反而不如从前。为
何西南联大在抗战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却大师辈出?这是怎么回事?
和杨振宁、何兆武都曾为同事且是忘年校友,曾任清华国学院副院长的刘东教授认为奥秘之一在于
通识教育,
而西南联大国文课则是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的经典范本。
《一缕阳光》 陈亚林
“火箭之父”王希季曾说:“我们那时候进入西南联大是很幸运的……,我们从现代文学一直到古代文学,一直到《诗经》《离骚》都学完了。”
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回忆道:“这一年度的‘大一国文’真是空前绝后的精彩。”
汪曾祺也写文说:“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而“大一国文”是他走上文学道路的一本启蒙书。
在刘东教授看来,他们的现身说法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推动其日后成功的心智条件,
恰恰要归功于大师们在早年所接受的通识教育,而大一国文与这样的教育必然息息相关。
这本教材正是西南联大留给我们的可贵的精神遗产。
刘东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
朱自清先生曾明确地认为,“
大学国文不但是一种语文训练,而且是一种文化训练。” “所谓文化训练就是使学生对于物,对于我,对于今,对于古,更能明达,这自然不是国文一科目的责任,但国文也该分担起这个责任”。
朱自清时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
时至今日,我们会发现包括清华北大等名校学生本科毕业之后很多都会选择出国深造,
很多家长更是从高中甚至小学就将自己的孩子送至国外,原因是什么?
刘东教授曾在美国王牌的文理学院授课,在他看来奥秘同样在于不分文理的通识教育。然而事实是,
我们更应该找回自己的通识教育,其实中国古代非常重视通识教育。古人说“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意思是一天读经,另一天读史,学习“经史子集”意味着你需要是通才。钱穆先生说,
中国古代重通才,不重专才,一说是专才,就低人一等了。所以中国文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踏花归去马蹄香》 宋徽宗画院考试优秀作品
但是如今
过早的文理分科,
过细的学科分类,
过于狭窄的知识,使得很多人从一开始就没能培养厚重扎实的文化功底,视野广阔的知识面,
没有通识的本领,致使他们职业生涯后劲不足。
但是西南联大国文课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这本教材恰恰使用的不是西方的通识教本,而是中国自己的思想。
我们误以为中国的作品培养不出大科学家,但是西南联大教出了杨振宁、黄昆、李政道、王希季等大师。这是怎么回事?
刘东教授认为,实际上通识教育是自由发展心智的机会,在自由发展心智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就是
母语教育。
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
语言是你存在的家”,你的心灵有多丰富,先看你的语言有多丰富。
海德格尔手稿
全世界的人都不可避免地有一个
母语(mother tongue),你的母语有多丰富,你才有多丰富,因为其他语言是他人建立的,单词量不够,你的语言就不够灵活。
通识教育很大一部分是自己母文化的教育,
通晓自己的母语,你的心灵才能丰富,心灵丰富了,心智自然而然就开了,打开之后无论你学数理化还是文史哲,实际上,你都有一颗强大的心灵。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热爱文学的爱因斯坦
“西南联大国文课”代表了中国文化的通识教育,它是
以
中文为母语的人的非常关键的通识教育。只有将这样的通识教育结合诸如对莎士比亚、索福克勒斯、柏拉图、修昔底德的认识,才有利于一个人完整的心智发展。
西南联大已不复存在,幸运的是,国文课本得以保留。《西南联大国文课》这本书的发现和出版其实也经历了偶然和一波三折。数年前,刘东教授的学生做研究时,偶然在清华大学图书馆看到
尘封了70年的课本
——《西南联合大学国文选》。
跨越70年的西南联大国文教材
这本书十分不起眼,纸张也很粗糙,但初翻下来,刘东教授感到
这本书特别讲究道义,注重自我修养,传播的是对于人格的培养。
刘东教授就想重出这本书,他说:“这本书可以对现在的人做一种提醒:
西南联大是如何成功的,我们曾经有这么好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在今天依然适用。”
联大师生合影
清华大学图书馆所藏《西南联合大学国文选》因搬家已丢失,所以现在看到的《西南联大国文课》一书是
根据国家图书馆所藏的一盘缩微胶卷整理出版,甚是珍贵。
这本书在尘封70年之后首次完整再现了当年国文教材的全貌,
对于今天的国人来说,价值非同一般,所以一经出版获得极高的评价,豆瓣评分甚至高达8.6。
但它也有不足,很多读者反映没有注解,读不懂;
抑或是为了情怀而买,可是只能看选篇,看不到西南联大背后的故事,实在不够过瘾;
普通人直接读这本教材,往往抱着崇敬、期待的心情,却苦于没有人答疑解惑,最终扫兴而归。
为此,
三联中读携手
译林出版社共同打造了这门
《西南联大国文课》音频课程,我们特别邀请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东教授,及其在清华国学院培养出的优秀弟子,深入解读这本教材,以飨读者。
那么就让我们跟随刘东教授及西南联大学风的传承者,
一起回到那个大师云集、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体验那时的国文通识教育。
活动时间9.12-9.15
现在购买,即可收获价值48元《西南联大国文课》同名书一本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订阅
课程亮点
1、承袭西南联大学术传统
西南联大国文课实际延续的是清华的国文课,彼时朱自清、闻一多、浦江清等清华的教授参与设计并讲授,而且浦江清曾是清华国学院的助教,所以清华国学院和西南联大有着血脉相承的关系。
这一次,我们邀请到刘东教授
统领总序和课程脉络,集结5位师承清华国学院的学者首次深度精讲《西南联大国文课》名篇,了解彼时文学大师们编写国文教材的背后深意,
力图再现西南联大国文课堂。
2、理解民国国文课本的魅力
精选十篇代表性课本内容,
带你看《论语》潇洒、随性的一面,品读李清照回忆与赵明诚旧事的散文,听鲁迅讲述自己写小说的缘起……把学国文变成一件听风赏雨、别开生面的乐事。
3、750+分钟大体量,贯通文史哲
老师们手把手带你仔细研读国文,从文本内容深入到思想层面,联系西南联大的背景与眼下的生活体验,传递古今碰撞的价值观念,让你收获持续学习的核心素质。
课程设置
课程大纲
用户评价
自从上线以来,三联中读携手译林出版社共同打造的这门《西南联大国文课》就收到了听众用户的一致好评。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扬。
订阅福利
活动时间9.12-9.15
现在购买,即可收获价值48元《西南联大国文课》同名书一本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订阅
作者/丝桑
排版/23
点击下方“原文链接”,即可订阅《西南联大国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