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我们能每天准时相见
你的加星和在看对我们非常重要
点击电影铺子 → 主页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夏天,铺子最喜欢的食物肯定是烧烤。
蹲坐在街边的小摊上,被喷香的烟雾环绕,再和几个好朋友举杯,喝一大口冰啤酒。
人生一串,百忧平息。
可惜,夏天过去得太快了。
还没有好好感受一把这烟火,烟火就已经冷却。
好在,在这个暑气还没有完全散去的九月,我们还能通过这片,再次感受一把热烈。
《主厨的餐桌:烧烤篇》
《主厨的餐桌》这部剧集,铺子已经说过不止一次。
从2015年的第一季开始,它就爆火全球,被网友封为顶级美食片,是饕餮客们必看的朝圣大片。
不知不觉,剧集已经拍了6季。
除了烧烤,此前还出过法国菜、甜品等专题。
主厨的餐桌:甜品篇
很多人爱看这部剧,他们会拿着小本本,抄下这些大厨餐厅的店名,期待着有朝一日去打卡。
但,这部剧的灵魂,不仅在美食。
而是大餐背后,主厨变幻莫测的人生。
切除了四分之三舌头的美国大厨,失去丈夫儿子80多岁开始开餐厅的硬核老太,从博士变成大厨的印度女孩。
......
主厨的餐桌上,不仅仅是世间难觅的美味,也是他们一生的零光片羽。
这一次的烧烤篇,铺子格外期待。
因为烧烤,几乎是全世界人民都热爱的食物。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烧烤文化。
人类吃烧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连诗经中,都有关于烧烤的章篇——“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先秦时期,人们就知道烧烤配酒啦。
在《人生一串》里,我们也领教了中式烧烤的魅力。
《人生一串》
中式烧烤和中餐一样,讲究的是精细。
食物种类丰富,从天上飞到水里游的,无一不包。
形式上,是小巧的串串模式,费工费力。酱料的调配和使用上,各地都融入了本地的做法,极尽复杂。
中式烧烤,其实是中餐,甚至是中国人的一种写照。
活学活用,触类旁通。
穷尽所能,至善至美。
西方的烧烤,更多的是一种原生态的体现,在他们的烤炉里,常常出现一大块一大块牛肋排。
精致的串串?别多想!
他们会将一整只猪,扔到烤炉里。
西方烧烤,有一种不同于东方精美的狂野之气。
不仅仅是尺寸分量惊人,制作过程也相当粗犷。
给牛排上调料,用拖把。
调整烤猪受热部位,用木桨。
其他一些葱啊蒜啊之类的蔬菜,有时候就直接扔火里了。
这这这,有点豪放过头了吧。
铺子觉着,有点不敢下筷子。
但是烤好后,大厨将之剖开,加上特殊的调料和鱼子酱,粗犷的烤蒜苗,竟然瞬间有了米其林的逼格。
果然,食物的高级感,在于端桌前的装饰。
但是,整体来说,在大多数国家,烧烤都是一种大众平民的美食。
它的呈现方式,很多时候也比较随意。
在国内,咱直接用铁盘上。
在美国烧烤胜地德州,切好的烤肉直接用纸一抓,就递给食客了,食客呢,淋上酱汁直接就徒手上了。
是油纸不是卫生纸......
部分德州烧烤会有酱汁
这一次的烧烤篇,整体的精致度上,比不上前几季的主厨餐桌系列。
但是,它依旧呈现了很多令人垂涎的美食。
它既有大众熟悉的,传统明火炙烤的方式——
肉、鱼、海鲜裹上海盐、香料、特制的酱料,在几百度的高温下,迸发出强烈的香味。
美国德州顶级烤猪肋排
西班牙烤蟹
塔斯马尼亚章鱼
也有别具匠心的大厨,在烧烤的做法中融入了米其林餐厅的制作手法。
不仅仅将芝士、橄榄等不属于烧烤范畴的食材加入进去。
在烤制的方式上,也进行了创新。
在明火和食材之间,铺上各种香草香料,让烟熏的气息更加强烈、浓郁、复杂。
熏烤布拉卡芝士
刺柏熏烤红袋鼠
干草熏尤格拉鹌鹑
这些大厨的餐厅,他们的甜品制作上都是火力十足。
有一些甜品,直接用朗姆酒浇上点火。
炙烤的牛排,最配燃烧的蛋糕。
一般的布丁,布蕾,表面都用烤枪烤出一层酥脆的焦糖。
但是这些做烧烤的大师傅,直接就用铁块按上了。
这焦化的效果,热爱甜品的真会想打飞的去尝尝了。
甜玉米布蕾
为了日复一日的炮制这些美食,这些大厨们的付出也是相当惊人。
因为烧烤相比其他的美食,制作时长更久,体力上更劳累。
星级烧烤主厨的一道菜,映见的是他们多年来背后的热汗、手上的疤痕、酸痛的腰背。
美国德州的杜丝奶奶,是令铺子记忆最深的一位。
80多岁的她,一直坚持着令人惊讶的作息。
每当周末来临,她凌晨一点就要早起,2点到达烧烤店。
因为周末早上8点开店的时候,门外已经人满为患,她必须在开店之前,把烤肉制作完毕。
德州烧烤,是美国最有名的地方美食之一。
它的特点就是又大又横,有一些肉需要好几个小时的烤制,才能做好。
传统的德州烤肉,都是炭火烤制。
杜丝的烧烤店,也秉承了这一传统。
传统烧烤,意味着大量的体力劳动——不能用电烤箱,要自己砍树,制作专门的烤炭。
在烤制的好几个小时里,不能离开烤箱,因为炭火可能随时熄灭。
漫长黑夜里,杜丝不停地奔波在烤箱和锅炉之间。
为了正宗的烤肉口感,杜丝一直都在坚持过去的那一套。
不用食品供应商提供的腌制好的肉类,而是选择新鲜食材。
在烤制的过程中,用沉重的拖把,一遍遍地上调料。
这样烤出的肉,才能出现Q弹饱满,汁液横飞的绝美口感。
杜丝,是一个守旧的人。
以往,我们都说守旧不是一个好词,但是,在餐饮界全面追求标准化的商业环境里,守旧成了一种美德。
没有规定鸡腿,必须要在热油里炸多少分钟。
也没有规定一杯奶茶里,必须放多少毫升的糖浆。
传统餐厅,靠的都是师傅日复一日的手感和经验。
杜丝奶奶的食谱,都是对外公开的,有人问她烤箱需要多少度,她总是一脸狐疑——
我从来不用温度计那玩意。
我用手一摸,就知道温度对没有。
杜丝主厨20年不变的餐桌上,我们看到了她的女性力量。
她经历过很多普通人难以接受的变故。
老伴儿中风,她不得不卖掉经营20多年的肉店,全身心陪伴丈夫。
80多岁的时候,再次开店创业,赢得邻里的欢迎。
风光时期,帮助自己东山再起的儿子患癌去世......
杜丝主厨的餐桌上,我们看到了她一生的历史。
以不变,应万变。
日复一日的辛劳,使得她获得很多本土食客粉丝。
他们在杜丝最艰难的时刻,给她一个问候,一个吻。
有的食客,会对杜丝说:
我会一直记得你儿子,因为他给过我两个孩子每人一银元。
食客和主厨之间,形成了强有力的情感牵连。
这也是传统餐厅,和大型连锁餐厅最大的不同——
本土餐厅里,有一种难觅的故土人情的氛围。
老板和食客,可能是认识几十年的好朋友。很多熟客,都会直接溜到后厨和大厨打招呼。
在这些餐厅吃饭,成了人们情感交流,获取社区关怀的重要途径。
某种程度上,西方的烧烤和中国的烧烤,有着一脉相承的作用。
围绕在烧烤之间,一两杯酒水下肚,情感很容易流出来。
烧烤摊上、烟火气熏出来的人情味,是最浓、最真,也最感人的。
但是《主厨的餐桌》和《人生一串》,却有着明显的区别。
《人生一串》,说的是大众的口味。
聚集在街边烧烤小摊的人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小人物的痛快和心酸。
我们可以听到一个爱情的故事:小两口以前闹别捏,男生就用脑门撞电线杆撒气。
《人生一串》,没有主厨的概念。
主厨,都融在香气缭绕的摊间。
我们看到的是吃客小人物们的历史,是中式烧烤文化背后,人们口味的集体记忆——孜然、麻辣、鲜香.......
而《主厨的餐桌》,说的是星级大厨的个人历程。
他们是电视上、杂志上的巨星,被各种美食博主追随,被各大名记采访。
一位名厨,会有无数的狂热食客粉丝。
但是每个烹饪巨星,都有自己的挣扎史。
年迈的杜丝,要面对亲朋好友逐一离世,自己体力逐年下降。
澳大利亚的伦诺克斯想要开办自己的餐厅,却面对了恩师的不理解。
美国的罗德尼遭遇烧烤店失火,他没有钱去重建餐厅。
美食之后,烹饪巨星都有一本自己的挣扎史。
这也是《主厨的餐桌》的魅力所在。
每一道风味背后,都有其酿造的历程。
味蕾上的酸甜苦辣,都是人生的酸甜苦辣。
喝完这杯酒,撸完这深夜的烧烤,漫长人生路,还得自己走。
电影铺子
微信 |movpuzi
电影大餐、生活甜点,荤素搭配,常吃不累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干了这杯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