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将了文件服务器,它设计到存储安全,在这里讲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冗余磁盘阵列,目的是为了解决性能和安全。冗余磁盘阵列技术诞生于1987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为的是以降低大笔数据存储的费用,同时也希望采用冗余信息的方式,使得磁盘损坏时,不会对数据的造成安全问题,从而开发出一定水平的数据保护技术,并且能适当的提升数据传输速度。
       它的好处简单的说,就是安全性高,读取数据快,存储容量大。磁盘阵列根据技术划分不同等级的RAID,下面介绍比较常见的几种。
RAID 0

要求:至少两块物理硬盘
特点:它是将多个磁盘并列起来,成为一个大的虚拟硬盘。在往这个大的虚拟硬盘写数据时,实际上是将数据按磁盘的个数分成几部分,然后同时将这些数据写入这些物理硬盘中,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吞吐率,在所有的级别中,RAID 0的速度是最快的。但没有数据冗余,阵列中任何一个磁盘坏掉,意味着所有数据丢失,所以安全性差,它是适合家庭用。
RAID1
要求:只能使用两块硬盘,别称"镜像"
特点:使用磁盘镜像(disk mirroring)的技术,它在两块硬盘容量一样大的情况下,只显示一块硬盘的容量。在一个磁盘上写入数据的同时也在另一个磁盘上写入同样的数据。因为有了备份磁盘,在主硬盘损坏情况下镜像硬盘可以直接代替主硬盘工作,所以提高了安全性。尽管性能差(写入数据的速度比较慢,等同于单独一块硬盘的写入速度),但因其数据是以分段的方式作储存,因此在读取时,它几乎和RAID 0有同样的性能,适合小型企业。
RAID0+1
要求:大于4的偶数块硬盘
它其实就像是RAID0和RAID1的集合,它先用到了RAID0的技术,再在RAID0技术基础上运用了RAID1.在这里不对其叙述,配图,这样大家可以直观的了解RAID0+1
RAID5
要求:至少3块以上物理硬盘
特点:它牺牲一块硬盘容量来存储校验位用来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但它不是以一块单独的硬盘用来存放数据的校验位,而是将数据段的校验位交互式的存放于各个磁盘上,将各个硬盘的校验数据聚集就成了一块硬盘容量大小,所以RAID5在实际总容量上会减去一块硬盘的容量用来存储校验位。它利用异或运算(xor)来校验。这样,任何一个磁盘损坏,都可以根据其他磁盘上的校验位来重建损坏的数据。提供了冗余性(支持一块硬盘损坏后阵列仍然正常运行),但当一块硬盘损坏之后,运行效率大幅下降,占用服务器内存资源,优点是磁盘空间利用率较高,并行读写数据,性能也很高。
xor是数学运算符号异或
1xor0=1
0xor0=1
0xor0=1
上面的1和0都代表硬盘相应的数据块,任意一块硬盘坏了,都能用异或运算算出数据(0或1),这样本身磁盘阵列中就有(0或1),所以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