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笔记:货币的概念

**广义货币(Broad money)**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M0、M1、M2、M3都是用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

M1反映着经济中的 现实购买力;
M2同时反映 现实和潜在购买力。

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
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
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
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国际大致划分:3>2>1>0

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狭义货币(M1)=(M0)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 ;

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

另外还有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经济学所说的货币通常是指M2,M2包括 准货币。

准货币主要由银行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流通工具等构成,
如国库券储蓄存单、外汇券、侨汇券、金融卡等;
从货币层次上看,准货币=M2-M1;
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准货币=M2-M1,即广义货币与狭义货币之差成为准货币。
具体包含以下几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

M0=流通中的现金;

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广义货币M2是一个金融学概念,和狭义货币M1相对应,货币供给的一种形式或口径.

M2+

2011年11月15日,据央行透露,考虑到 非存款类金融机构 在 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存款规模已较大,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较大,从2011年10月起,央行将上述两类存款纳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统计范围。

央行称,货币供应量是全社会的货币存量,是某一时点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总和。
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工具创新,各国对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会进行修订和完善。
新增加了两个指标,将上述两类存款纳入M2之后,或许就是所谓的M2+。

从银行的角度看,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即是同业存款。

既然央行已将此类同业存款纳入货币供应量的统计范围,那银行计算存贷比时,这部分存款理应加入分母之中。
如果这部分同业存款算入存贷比的分母之中,那将极大地释放银行信贷的投放能力。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根据金融形势发生的新变化,央行会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相应调整,
以便更能反映真实情况。此前,央行也曾对M2的统计范围进行过调整。

事实上,早在2011年9月,央行新闻发言人曾表示,我国金融创新不断增多,公众资产结构日益多元化,特别是近年来商业银行表外理财等产品迅速发展,加快了存款分流,这些替代性的金融资产没有计入货币供应量,使得M2的统计比实际状况有所低估。

针对上述情况,央行正在研究覆盖范围更广的货币统计口径M2+。

你可能感兴趣的:(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