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条码十年历程- 写于2003年

1992年,在东方的这片热土上,正澎湃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发展国民经济,加快生产力,奔小康,正是当时人们生活的写照。然而,高新技术,信息化革命,新知识经济在当时,还并不为大家所了解和熟悉,不过确是报纸上积极倡导的内容。

 

正是在这个时候,有一群年青人,接触到了条码,这个在当时还不被人们所认知的事物。正当大家还在对如何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服务品质,一筹莫展的时候。条码却悄然的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

 

这就是大家接触最多的电信账单,在现在,谁也不会想到自己拿着一个账单去缴费,是一件什么样的难事。可是,在1993年的上海,人们交账单需要到指定地点,排上队来缴电话费,手机费,而且还需要等上半个小时,这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也就是这群年青人,开创性的在电信单据上,应用了条码。

 

当柜台里的工作人员,不需要整天噼哩啪啦敲键盘的时候,当人们可以很爽快的在柜台缴费的时候,还没有人注意到条码,这个黑白相间的图案,可能大多数人还只是认为,有了一个很奇怪的账单,和工作人员手里的一个“新式武器”而已。

 

可是有谁知道在这个小小的变化里面,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由一分钟处理15张单据,提高到了一分钟处理230张之多,出错率由 %3~5%,下降到了 0.01%。顾客的等待时间缩短了很多,快速,高效率的电信形象,在每个细节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现在,水,电,煤,卫这些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都应用了这样的条码。

 

其实,人们真正注意到条码,还是在近年来,活跃的商品货架上。上世纪90年代中期,零售业态,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连锁经营,规模化效应,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超市,卖场,便利店,量贩,会员店,折扣店这些花样繁多的零售业态,丰富着人们的生活,这时候,大家着迷的是几层高的货架,让人不能放手的商品,永远不够满的钱包,还有就是收银员嘀一声,嘀一声的扫着条码。

 

 可能,没有人会想到,这些有点规模的经营业态,单单在上海就有数千家,商品种类超过数十万计,那么这么多的商品,是怎样“走”到人们面前的呢。

 

是一个建立在信息管理技术上的高效率的连锁管理系统,提供了这一切。从工厂生产出商品,运送到“配货中心”;从配送中心,发放到各个连锁店;从各个连锁店,按照分类,排放到货架;补货,退货的信息,反馈到配送中心;配货中心将要求,反馈到工厂。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却难坏了这些航空母舰的舰长们。

 

以一个规模为100家门店的连锁业态为例,他们的平均日业务量在40000次左右,商品流动量达到100000。配送人员压力巨大。货品周转要求速度要快,要准确,不能有差错。

 

所有的这些操作过程,正是依托着条码,这个信息载体完成的。

这一整套的过程,依托了一个有效的管理系统,它的核心不超过几间房间的大小。可是他们管理的范围,确覆盖了全世界。在这里面,商品的条码就好象人们的神经末梢,商品条码的编码系统就好象人们的神经系统一样,所有的规则,都遵循了条码管理

 

那时候的报纸上,经常的字眼是打造行业的航空母舰。可是推动着这些庞大身躯的动力是什么呢?是最丰富,优质,及时的供应环节,以及标记着商品条码的物品。

就在几分钟里,冥想着流星划过黑夜

经历

发展

远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个人成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