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网格编码)发展及原理.md

TCM


  • 1948年Shannon发表《通信中的数学理论》,标志着信息论学科的建立,同时给出了传输有效性的极限。但是并未给出如何才能达到最大传输极限,为此后人不断寻找更加优秀的编码方式,去逼近Shannon界。从早期的分组码、到RS码。
  • TCM诞生:1982,Ungerboeck发表“Channel coding wiht multilevel/ phase signals”,系统阐述了TCM编码,标志TCM编码的诞生。
  • TCM核心:是将信道编码和调制结合
  • 优势:不增加信道带宽、也不降低信息速率的情况下,获得3~6dB增益。

信源编码主要服务于压缩处理、加密处理。哈夫曼编码
信道编码主要服务于,对传输信息的包含,使其能够地域传输过程中的信道扰动和干扰,称为差错控制机制。前项纠错(NEC)和自动差错重传请求(ARQ)。当加入冗余信息是,又称为纠错编码,如魂环冗余效验(CRC),里德-所罗门编码(RS码)、卷积码、Turbo码。

TCM编码原理

  传统调制中编码和调制是两个独立的过程,都对系统有重要的影响。信道编码中由于引入各种纠错方式,必定增加校验位等必备的冗余比特,随着传输比特的增加,将增加译码难度。因此需要寻找更加合适、高效的调制、解调方式,在提高频带利用率的同时,还能以较低的能量传输。TCM网格编码技术是解决数据传输中有效性和可靠性矛盾的最好办法。

* Ungerboeck在论文【Chanel coding with multilevel/ phase signals】中提到“集合分割映射”方法,基点是取得最大欧氏距离而非汉明距。

你可能感兴趣的:(通信与5G,通信,编码,网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