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学习笔记1

1. 计算机领域的三大定律

      1)摩尔定律

        因特尔公司的戈登摩尔博士提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事实证明计算机芯片的计算速度、存储容量以及网络的传播速度都大致遵循摩尔定律。世界经济的前五大行业金融、IT、医疗和制药、能源和日常消费品,只有IT发展如此迅速。

       摩尔定律主导着IT行业的发展。1. IT公司必须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下一代产品的开发。导致不同领域竞争者很少,如计算机芯片方面,只有Intel和AMD;在高端系统和服务方面只有IBM和太阳(甲骨文收购);3G手机处理方面主要是高通公司。2. 有了硬件条件的支持。3. 摩尔定律使得各公司现在的研发必须针对多年后的市场。

      2)安迪-比尔定律

        安迪是原因特尔公司 CEO 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比尔就是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在 IT 领域,各个硬件厂商是靠软件开发商用光自己提供的硬件资源得以生存。现象:英特尔处理器的速度每十八个月翻一番,计算机内存和硬盘的容量以更快的速度在增长,但是微软的操作系统等应用软件越来越慢,也越做越大,并且如果不更新计算机,现在很多新的软件就用不了。原因:软件工程师做事情更讲究自己的工作效率,程序的规范化和可读性,另外为了节省软件工程师写程序和调程序的时间,编程的语言效率越来越低,Java 就比 C++ 效率低得多,C++ 又比二十年前的 C 效率低。

        例子:手机一般都有两个处理器,一个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和一个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手机制造商、运营商和增值服务商加在一起起到了微软的作用,在提供新的但是越来越消耗资源的服务,迫使用户换代更新。安迪-比尔定理把原本属与耐用的电脑、手机等商品变成了消耗性商品,刺激着整个 IT 领域的发展。

      3)反摩尔定律

        反摩尔定律是Google的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提出的:如果你反过来看摩尔定律,一个IT公司如果今天和18个月前卖掉同样多的、同样的产品,它的营业额就要降一半。IT界把它称为反摩尔定律。反摩尔定律使得IT行业必须不断寻找革命性的的创造发明,追求质变,任何一个技术发展赶不上摩尔定律要求的公司,终将被淘汰。


2. 因特尔公司

        硅谷的命名是因为有很多使用硅的半导体公司,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公司“Intel”。IBM-PC使用了因特尔的8086使得因特尔公司一举成名,后又设计出80286.

        当时世界上主要的半导体公司都在日本,占芯片数量的60%,后来专心研制32位微处理器80386,扩大市场份额并统一兼容机市场。89年开发80486,93年推出奔腾处理器(达到工作站处理器水平,开始走高端处理器路线),但我们习惯性将因特尔的处理器成为X86系列。

       在处理器之战中大败了摩托罗拉。原因:1.时代因素。2. 统帅水平。3.因特尔更加专注。摩托罗拉在处理器败给因特尔,手机碰到诺基亚,信号处理败给德州仪器。 指令集之战中因特尔坚持走复杂指令集,与时代相抗争。与AMD的斗争——合作与抗争,在指令集之战中与AMD相互依存,凭借酷睿双核处理器夺取市场主动权,目前AMD股值只有Intel的5%,但是AMD的存在可以避免Intel的垄断官司以及保持积极向上的势头。

        因特尔公司目前面临的问题:1. 培养新的成长点   2.防止精简指令集的处理器公司  ,目前终端产品大都基于RISC。

3. 微软公司

        乔布斯不经意间告诉了盖茨未来个人微机操作系统的发展方向——图形界面。在技术嗅觉上,乔布斯优于盖茨,但在管理和经营方面,盖茨略胜一筹。微软最初靠BASIC起家,并与乔布斯合作开发麦金托什的应用软件,了解苹果的技术,对未来自己开发图形操作系统很有用。与IBM合作开发新的操作系统OS/2,借助IBM的力量锻炼队伍制约苹果。自己开发Windows系统。提供免费的BASIC和五美元的DOS,让IBM逐渐失去对对微机操作系统的控制权。而乔布斯坚持软件与硬件打包,将兼容机市场推给微软,苹果的策略导致其无法兼顾软件与硬件,并且在微软的快速上升时期,乔布斯与CEO不和,苹果公司比较混乱。微软的Windows3.0和3.1的出现销量超过的IBM多年的OS/2,对苹果产生致命性的打击,微软帝国由此形成。

        开发基于Windows版本的Word和Excel,消灭莲花公司和WordPerfect;开发WindowsIE捆绑操作系统消灭网景,取得用户到网络的控制权——美国司法部状告微软的垄断行为;用捆绑播放器的方法打败了RealPlayer的公司RealNetworks公司。虽然微软输掉了官司,但仍保持其垄断地位。

        微软的视窗派和浏览器派开始内斗,最终以视窗派的胜利告终,在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确定了当年的策略是成功的,但雅虎和Google则彻底剥夺了微软在互联网领域的机会。至此微软的IE的地位一落千丈。

        微软开发MSN,大举进军互联网市场,但雅虎成功阻击了微软的进攻。首先雅虎在微软与网景争斗时为大家提供免费的电子邮件服务Email,雅虎通过广告挣钱,并开通很多免费的产品。但雅虎遭遇互联网泡沫,无法与微软抗衡,此时微软却按兵不动,错过了进军互联网的最好时机,原因如下:1. 对人才不再礼贤下士 2. 反垄断官司在身  3. 史蒂夫鲍尔默不愿意放长线开发新项目(使得利润和现金流入下降)4. 互联网泡沫,未来的走向很难判断。后来微软转战游戏,想开发家庭娱乐领域VoIP,客厅争夺战中苹果在用户数量占了先机,索尼有传媒公司和最好的游戏机,谷歌推出自己的TV控制端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玩站YouTube,美国最大的在线电影租赁公司Netflix,用户能以每月8美元通过互联网观看几乎所有的电影,微软的前景不容乐观。

4. 思科公司

        世界上最大的通讯设备制造公司。斯坦福大学的波萨卡和勒纳(CP)创建,在其创办思科一年前1983年,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SF)投资建设几个链接各大学和美国几个超级计算机中心的广域网NSFNet,即互联网的雏形,后开始对接商业,多协议路由器的需求很大。思科做大后选择让员工自己开设内部子公司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思科的对手有Juniper,思科处于反垄断的考虑放Juniper一马,还有个对手是华为,进而陷入“中国制造”效应(利润很低),但是思科在高端产品和新产品的优势上是华为(任正非领导)短期内无法相比的。

        诺维格定律:当一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以后,就不要再指望在市场占有率上翻倍了。思科开始走VoIP的道路,网络存储服务器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出现,要求超高速的交换机。但是与华为之间的战争还是思科的不可避免的宿命。

5. 雅虎公司

         杨致远和戴维.菲洛创办了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门户网站雅虎公司,制定了互联网普遍遵守的规则——开放、免费和盈利。红杉风投,和软银都为其融过资,软银也是中国阿里巴巴的投资人和第二大股东,雅虎在纳斯达克上市两年后,中国搜狐、网易和新浪成立。

        雅虎开创了新的运营模式,通过不断提高网站的流浪吸引广告商。但是随后雅虎公司过于追求流量,疯狂并购,对网络泡沫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网络泡沫行程之时雅虎裁掉一些不挣钱的项目,做到了开源,新任CEO并购Overture以及除Google和Ask jeeves之外的所有搜索引擎,使雅虎扭亏为盈,但随后决定和谷歌在搜索技术上一决雌雄,错误的扩张导致雅虎的直接损失,最后以超低价格抛售了Google的股票。

        微软想要并购雅虎,Google做后盾,并购失败,而反垄断使得Google根本不可能并购雅虎,雅虎目前骑虎难下。值得一提的是雅虎还拥有阿里巴巴近40%的股份和35%的投票权。

6.  惠普公司

        惠普公司从斯坦福工业园开始起步,其产品包括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昂贵的医疗器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进入小型计算机领域,八十年代发明喷墨打印机,九十年代进入微机市场。五十年一帆风顺,惠普是仅次于IBM的第二大计算机和仪器生产商。九十年代末期因不成功转型惠普公司进入低潮,原因如下

        1)领导者的错误,产品的战线过长,内部混乱,在内部结构调整时将起家的一起部门(安捷伦公司)扔掉,并与亏损的康博公司合并,最终使公司更加江河日下,在个人电脑上输给戴尔,数码相机领域输给佳能、尼康和索尼,打印机上输给爱普生和佳能。

        2)日本/中国制造。

        马克赫德上任后对惠普进行一系列改革,只留下服务业、个人电脑以及打印设备,并从戴尔的手中夺走PC占有率(代销模式),丰富打印机生产线,恢复惠普技术公司的形象,但2010年赫德因为个人问题被迫离职。惠普如何转型成为要考虑的重点。

7.  摩托罗拉公司

        无线通讯的代名词,技术与品质的结晶。原名高尔文制造公司(1947年改名),最早生产汽车收音机,二战时研制了用于战场的步话机及手提式对讲机,其调频和天线技术是领先于世界的,产品的稳定性和鲁棒性都很好,但是过于注重技术和品质在商业中降低了灵活性。

       美国通讯界对通讯有一种通用的分类方法。即有线单线(如闭路电视)、有线双向(如电话)、无线单向(如收音机)和无线双向(手机电话和WIFI)四种。AT&T有线通讯之王,RCA(美国无线电公司)无线单向通信的老大,而摩托罗拉是无线双向通信的老大。发明了汽车电话以及长方形彩色显像管,1967年生产了第一台全晶体管彩色电视机,标志着摩托罗拉开始进入民用市场,但是在家电市场的尝试很不成功,74年将彩电业务卖给日本松下电视。上世纪80年代,摩托罗拉也由无线通信扩展到计算机半导体,推出了68000通用微处理器(成为了所有小型机和工作站的首选芯片,同期因特尔落后其半代),20世界八十年代初发明民用蜂窝式移动电话(大哥大,摩托罗拉是当今手机通信的发明公司,推动了移动通信的潮流),90年代初摩托罗拉在移动通信、数字信号处理和计算机处理器三个领域遥遥领先。但是一个也没做好,这个通信革命的领导者被自己掀起的技术浪潮淘汰了。

        摩托罗拉的技术决定论导致在这个各个品牌手机技术差别不明显的时代影响了其自身的发展。

        铱星计划:摩托罗拉组织,77个低轨道卫星组成一个覆盖全球的卫星系统,保证地球上任何地点实现卫星通信。从技术角度考虑,铱星计划从确立、运筹和实施都是非常成功的,但从投资角度又是非常失败的。这个项目投资高达五六十亿,均摊到每个用户身上贵的惊人,铱星计划就此终结。在摩托罗拉开展铱星计划时失去了和诺基亚竞争的最佳时机,并且几乎同时,摩托罗拉的所有战线几乎全线崩溃,处理器败给英特尔,数字信号处理上没有竞争过德州仪器,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8.  硅谷

        因为那里盛产半导体工业的核心元素——硅而闻名,美国前100强中硅谷占四成,其中IT领军公司惠普、英特尔、苹果、甲骨文、太阳、思科、雅虎、Google以及YouTube、Facebook和Twitter,以及生物领域的基因科技,还有世界上最大的风投公司KPCB、红杉资本等。

        创业需要好的创始人、团队和技术,还要有商业头脑,找到一个能盈利的商业模型,要有好的判断力——小公司对抗大公司不能有一次失误,好的执行力——保证正确的决定最终实现的原因,而好的判断力和执行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验,以及外部环境——时势造英雄,创业还要有好运气。

        硅谷具有超长的工作时长以及超高的失业率,硅谷的生活质量达不到美国的平均水平,却给人以公平的机会和梦想。但是硅谷的半导体市场在逐渐衰退,原因:1)反摩尔定律。 2)亚洲制造效应。但是硅谷却日益繁荣,源于半导体并不是硅谷的本质,硅谷的灵魂是创新。随着半导体行业的衰退,软件行业、互联网和生物科技(基因科技公司)逐渐繁荣。对于公司而言,体制决定了它日后的发展。

9.  与命运失之交臂的公司——太阳、Novell公司、网景公司和RealNetworks公司

1)太阳公司
         太阳公司辉煌时期市值超过两千亿美元,超过今天市值排名第二 Google 的一千七百亿美元,太阳公司打败了包括 IBM 在内的全部工作站(Work Station)和小型机(Mini Computer)公司,而且依靠它的 Solaris(一种Unix)和风靡世界的 Java 程序语言,成为在操作系统上最有可能挑战微软的公司。太阳公司不乏能人,它不仅为 Google 培养了 CEO 埃里克·施密特和首任工程部副总裁韦恩·罗森(Wayne Rosen),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今天 Google 工程部门的基础。

        太阳公司源于斯坦福大学,85 年研制出SPARC 精简指令(RISC)处理器,保证了工作站在对 DEC 和 HP 小型机的竞争中最终胜出。早在 80 年代,3Com 和 Novell 就在推广它们基于微机的以太网系统,其业务和太阳没有很大的冲突,不会威胁太阳公司的发展。到九十年代后期,在硬件上高端微机在计算速度上已经不逊色于低端工作站,但价钱便宜了很多。在软件上,微软公司推出 Windows NT 后,有了企业级(enterprise)的网络操作系统解决方案。这样,高端微机取代低端工作站和小型机进入企业级市场的时机就成熟了,企业级的霸主的争夺战就在微软和太阳之间展开了。
        此时的微软已经足够强大,且在微机领域形成了垄断,在应用软件开发上,微软更多地依靠第三方,Windows NT 上的应用软件比太阳 Solaris 多得多以及领导人的因素。Solaris 是所有商业版中最可靠最完善的版本。太阳和微软之争,其实就是企业级的操作系统之争。对太阳来讲,取胜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将它在 Unix 上的技术优势转换为市场优势。但太阳却将出路锁定在硬件上了,当 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碎时,以服务器和工作站为主的硬件业务便急转直下,从此太阳公司便江河日下。

        微软的产品在技术上很少领先于竞争对手,它更多的是靠商业优势取胜。九十年代时Unix 相比 Windows NT 在中小企业的业务上占优势。各种版本的 Unix,包括开源的 Linux 都有自己稳定的客户。
        太阳应该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利用它在 Unix 上的主导地位,或联合兼并其它 Unix 服务器厂商共同对付微软并稳守中大型企业市场。第二件事就是改变商业模式开源 Solaris,从卖操作系统变成提供服务,却被IBM 已经抢到了先机,成为 Unix 市场的最大服务商。太阳公司第三个遗憾之处就是没有能将 Java 间接地转化成利润(95年太阳公司发表了 Java 高级程序语言(跨平台),特别适合互联网编程)。 2000 年网络泡沫破碎,服务器市场突然低迷,太阳公司的硬件产品销路就不畅。更可怕的是,即使在 Unix 服务器市场,以IBM为首的基于开源 Linux 的廉价服务器超过了太阳公司的 Solaris 服务器。现在幸存的太阳公司永远地失去了与微软和 IBM 分庭抗礼的机会。

2)Novell 公司
        最初个人微机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个人娱乐和日常办公。 3Com 公司(发明了以太网)开发出以太网的适配器(Adaptor)——俗称网卡。随着微机的普及,3COM 公司很快就将生意扩展到主机领域,随后各种兼容的网卡和网络服务器的出现使得微机局域网市场十分混乱,Novell 公司便应运而生了,Novell 公司进入网络领域专攻操作系统。
        Novell 公司搞了一个叫 NOS(Network Operating System)的操作系统,很快超过了 3COM 公司,几乎垄断了整个微机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市场。1993 年和 1994 年, Novell 进行了两次并购。从 AT&T 购买了 UNIX 的版权,显示 Novell 进军 UNIX 企业市场的决心,从那以后直到今天, Novell 的网络操作系统有了服务于 UNIX 工作站的版本;第二件事是收购被微软打垮的字处理软件 Word Perfect,和 Borland 公司的一个制表软件,表明了 Novell 进军办公软件市场的决心。1995 年微软推出的 Windows NT 对 Novell 的影响开始显现出来了。用户已经从 DOS 转向了 Windows,Novell 的操作系统对微软的 Windows NT 几乎没有优势可言。微软的垄断是阻碍它发展的根本原因。

3) 网景公司(Netscape)

        1994 年安德森和克拉克成立了网景公司并于同年推出了图形界面的网络浏览器"网景浏览器"软件。盖茨动用了他的杀招——将微软浏览器和 Windows 捆绑,免费提供给用户,网景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网景没有居安思危,没有意识到微软开发浏览器对自己颠覆性的威胁;第二,网景公司的商业模式还停留在卖软件上,没有意识到门户网站的价值;第三,和微软这样实力雄厚、雄心勃勃而执行力奇高的公司竞争,必须有办法顶得住微软的轮番进攻并且有反击能力;第四,网景公司虽然在抓用户,抓的却是买网景公司软件的用户而不是真正使用互联网的用户。

4) Real Networks
      1995 年,微软的一位高管罗伯特•格雷斯从微软出来创办了 Real Networks 公司。它一方面开发为互联网服务的通用音频和视频播放器,另一方面为媒体公司,比如 NBC 提供将节目放到互联网上的服务。该公司的播放器是跨平台的,能支持所有现有的音频和视频压缩格式,并且做到一边下载,一边播放(而不是下载完了再播放)。它还可以根据网路速度的快慢调整音频和视频质量(网路越快,质量越高)。微软利用免费捆绑的 MediaPlayer,控制了广大用户计算机上的播放器,进而渐渐控制了互联网上的媒体文件格式。在失去了播放器软件市场后,守住了网络音频和视频服务的市场。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