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自家高校发展操碎了心的人里,安徽老乡或许能排进前几名。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向安徽省有关领导提议,整合合肥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并设立新的安徽科技大学。
他提到,一块牌子、两地办学能促进优势资源共享,这也是在向周围的江苏技大、杭州电子科大、上海科大学习。
而关于其中一名主角合肥学院改名升级为“大学”的追问,网友们更是锲而不舍,这份努力最早能在互联网考古到5年前,可惜剧情曲折,至今还未迎来肯定的结局。
除此之外,网友们围绕安徽高校发展的提议还包括重视且掏钱引进人才、筹划省部共建高校等。还有同学无奈留言——
“我们高考550分以上基本不会留在省内的大学,时间一长,问题就严重了”。
除了中科大,还有什么大学
从总量上看,安徽的高校规模并不差,截至2019年,全省本专科院校共120所,排名全国前十,其中包括46所本科大学74所专科学校。
平均到省内的16个城市,每位至少能有1~2所本科大学和多个高等专科院校。
但从总体再往具体看,本科高校数量以及强校分布都各存在问题。
首先是本科数量太少,这意味着高教整体水平偏低。全省本科大学的数量,只与武汉市、西安市等一座城市的规模相当。
不过,省会合肥近年在高教上的发展尤为亮眼。2017年,合肥被选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成为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位。
而从2016年开始,清华、北大、复旦、北师大、北航、西安交大、哈工大等高校纷纷计划入驻合肥建立校区或研究院;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合肥)也表示要与国防科技大学(长沙)合并,改名为国防科技大学合肥校区。
图片来源:安徽楼市
这些校区建成后,合肥将成为坐拥超过10所985/211高校的城市。
放眼全国,能达到这一水平的大概就只有海淀区了。
一人亮眼的”代价“,是除他之外再无势均力敌者——合肥拥有的高校数量,约占全省总数的一半;在层次上,高等院校的表现也明显领先于其它地级市。
合肥市,安徽国际金融中心。/图虫创意
合肥之于安徽,也正如中科大之于安徽高教。
强者很强,但地方高校后劲不足,是这支大学队伍的一处软肋。在2017年底公布的最新学科评估中,安徽省属高校在A类学科中遍地飘零。
作为老大哥的安徽大学,一抓一大把的B或B-的等级学科,但B+学科颗粒无收;除了中科大外,合肥工业大学也在管理科学与工程拿下了A,但它同时也是教育部直属高校。
安徽部分省属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情况。
学科专业设置也存在多处重复。比如,在其布点的本科专业中,视觉传达设计高达38个,财务管理、英语专业达到36个;专科层次,会计专业多达97个,因近年大火而扎堆设置的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则达到72个。[1]
面对新兴产业发展之需,只有中科大的核工程与核技术、地球物理学等专业与合工大的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等少数高校专业能应对。
那些冗杂繁重的专业,则阻滞了一些高校调整学科的步伐,使其没能更好地跟进并反哺省内新兴产业的发展。
这里可能是最难上名校的地方
可能还会有人说,安徽的高教环境已经不错了,坐拥顶尖的中科大,还有合工大、安大两所211院校。
这样的条件,实在比没有985大学的人口大省河南、唯一一所211大学身在天津的河北等“高考炼狱”好得太多——
至少在选择大学时,不用拼命向外省挤,和那些本地就有名校的学子竞争。
但对于安徽学子来说,一切似乎并非那么乐观。如果将高考的希望寄托在省内top1,回报并没有他人想象得美好。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北京迁入合肥。/图虫创意
从高考招生来看,安徽省的考生,拥有中科大10%的统招录取名额,加上自主招生、保送等渠道的生源,省内学生名额能到20%左右。这样的招生指标还不够多吗?
看起来,比例确实不算低,但所谓的“本地学生更容易上本地名校”的优惠,并没能惠及安徽学子多少。
中科大一贯坚持小而精的办学规模和不扩招原则,2019年,中科大本科面向全国招生总数为1860人,近年一直保持这个规模。而清华北大两校的数字,则分别在3000左右。
不过,同样是在本省招生,“倾斜”力度更大、招生更多才是大多数省份的常态。
比如,浙江大学每年招生内容在五六千上下,省内招生比例能达到50%,浙大由此得来一“美称”——浙江人的大学。
浙大是一所体量庞大的高校。/图虫创意
另一位巨无霸高校吉林大学,近年均录取人数破万,尽管省内录取比例不如浙大那么高,但总量庞大的吉大,依然能为本地学生提供2000多个985高校席位。
显然,在学校本身招生少的情况下,中科大对于每年50万安徽学子来说,仍是99.5%概率无法触及到的梦。
省内名校不多、名校招生不多、高考人数却很庞大,三者因素相叠加,结果让安徽学子又默又泪:
2017年一项关于全国985高校录取率的排行中,安徽以1.10%的成绩垫底,拿下“全国最难考985名校”的称号;211高校录取率排行,安徽排在全国倒数第四——
考名校、冲刺顶尖大学,这儿年轻人要突破的重围,不得不比别处来得更多一些。
残酷的升学竞争,让生于此的学子倍感劝退,安徽自身也在为“留住人”这件事苦恼。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自2000开始的第一个十年间,安徽共流出962.3万人,居全国之首,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11.2%。
从2011年起,安徽省外出人口呈下降趋势,到2017年,其常住人口为6255万,户籍人口则为7059万,仍属于人口净流出状态。
同年,相比省内其他地区,经济实力第一的选手合肥,是唯一处于人口净流入状态的城市。
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这名省会的人才吸引力不算理想。
有招聘企业于去年推出的一份“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显示,结合人才流入、人才净流入、应届生及海归人才流入几项因素的加权计算,在2019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中,合肥排在第20,落后于东莞、无锡等非省会城市。
[2]安徽高校,缺的不只是钱,城市进化论,2020.08
[3]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22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安徽省财政厅网站,2020.08
[4]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陈鹏(安徽省科学技术厅),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