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养“猪”


滴滴养“猪”_第1张图片 作者:标本鸟
转载授权(文末留言,或添加微信/手机号:17717324202) “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打自家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滴滴出行:谢邀。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今年7月22日,滴滴出行在官方微博转发了一则消息:“欢迎新同学!” 这位新同学,就是花小猪。 花小猪前身是“途途网约车”,3月被收购后更名,同一时间在贵州遵义、山东临沂等城市悄然上线,主打“更实惠、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 虽在运营之初并未祭出滴滴这个响亮的牌子,但有心者发现, 花小猪的收购者“北京鸿易博科技有限公司”的实控人,正是滴滴出行副总裁赵意波。 滴滴养“猪”_第2张图片 在当了四个月流落民间的野孩子之后,花小猪终于在7月坐实了滴滴亲儿子的身份。 极光大数据显示,截止 2020 年 8 月,花小猪与滴滴两个平台的用户重合率达 53.3%。
粗看下去不免疑惑,滴滴为什么要做一个复制版的自己? 而细究起来,这两个平台还是有些不太一样: 用户端——更便宜的价格。 根据滴滴旗下各平台的计费规则:普通时段中,快车、优享、专车每公里里程费分别为1.1元、1.3元、1.65元;而同时段花小猪的里程费仅为0.86元。 同时,花小猪还采用了一口价规则 ——即在选择好出发地和目的地之后,无论中间开多久、开多远、是否堵车、是否绕路,此次出行的费用都是固定的。 司机端——更低的门槛。 一方面,滴滴对车型有具体要求:价格12万以上,轴距2700以上; 而在花小猪,对车辆的要求不高,一般的中端车型即可。 另一方面,花小猪还降低了对司机的要求。 不同于滴滴平台必须汽车运营证+司机网络驾驶员证,在花小猪上,只需上传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和车辆外观即可上路。 平台端——更高的提成。 按滴滴原本的结算模式,是由平台先行向司机垫付车费,再由平台与客户进行结算;花小猪则不会预先交割,若乘客跑单,后果由司机全权承担。同时还对取消了“罚款报销”和“坏账垫付”的惯例。 由此算下来,滴滴平台的提成在20%左右,花小猪则大约是30%。 零和博弈的背后
俗话说:“新APP上架三把火。”背靠大资本的花小猪也不例外,玩起了类似“拼多多”的社交裂变模式,相应补贴如火如荼。 滴滴养“猪”_第3张图片 对于用户,除了30元新人礼、2元/位的邀请礼外,还有首单减免20元、其余订单6折的优惠活动,如果有足够的多的人来“砍价”,坐霸王车也不是不可能。 与此同时,对司机的补贴也毫不手软,不仅乘客注册有礼,还设置了10元—50元不等的高峰冲单奖、全天冲单奖,运气好的话,一天光是奖金就有两三百块。 在这样的烧钱力度下,花小猪在上线后立刻获得了不错的增长。 在投放的三四线城市中市场体量迅速提高。8月,花小猪日单量一度突破160万,在手机端的应用榜的排名也一路高飞猛进。 但与亮眼的成绩一同前来的,还有持续不断的争议。 7月中旬,天津市道路运输局与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总队约谈花小猪;8月中旬,青岛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调查称花小猪不具备网约车经营资质;9月初,北京通报花小猪违规运营; 至9月12日,长沙市众多滴滴司机聚众合力反对花小猪违规上线。 滴滴养“猪”_第4张图片 对于“运营资质”的质疑,花小猪已经做出回复:作为滴滴的一个出行产品,花小猪在滴滴拥有的运营资质下运营。与交通执法部门大约是前期匆忙上线时沟通不到位,“误会一场”。 但面对平台司机的抗议,花小猪就不太容易找到合理的说辞了。 出行市场的背后是零和博弈。如果说消费者实打实地拿到了优惠,平台又切实地提高了抽成,负担无疑就转嫁到了司机身上。 按前文所述,对于司机来说,花小猪的进入障碍相对低,而且看起来是为司机提供了一个新的接单入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平台会迫使司机在“滴滴”和“花小猪”之间做出选择,通过这一隐性的“选择过程”中完成层级分流。而一旦分流完成,退出障碍极高。 这一分流通过“平台打分”来实现。 滴滴平台上有一项“出行分”指标,每月基础为60分,高峰期每接一单加0.3分,分数越高平台越是优先派单。不同于打分,花小猪提供的是更为直接的现金奖励。这样一来,司机必须做出选择:在滴滴上接单,还是在花小猪上接单? 滴滴养“猪”_第5张图片 自然有部分司机为了每天几百块的奖励选择了后者,而后花小猪逐渐降低奖励力度, 司机想要回过头去滴滴上接单,却发现自己出行分极低,根本接不到平台派单。 马甲包逻辑 有一个“马甲包”的说法,多用于APP市场,是指与原APP除了名称、图标等给用户加以区分的东西,拥有同样的内容和功能的另一款APP。这样做法有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规避风险,如果主包因不可抗力被下架,副包可以迅速顶上。 花小猪在上线之时,并未在滴滴中接入,而是独立推出了自己的APP和微信小程序。 看上去与滴滴“划清界限”,独立运营,更加实际的作用则在“事后”:一旦其中一方出现问题,不至于满盘皆输。 早先,滴滴曾因为一些安全性上的问题被诟病,甚至下架了自己的拳头产品。而在主攻下沉市场、定位更加低端的花小猪上线后,如果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处理方式的想象空间比起之前可就大多了。 由此来看,花小猪的故事,归根到底还是滴滴的故事。 今年7月20日,有媒体称,滴滴将于今年启动港股IPO。同时间,嘀嗒出行也宣称考虑在香港进行IPO,另一出行公司Gofun则表示有在科创板上市的计划。 同类企业集体向前迈步,折射出了一个行业现实:出行领域想要在一级市场融资,难度越来越高了。 4月,滴滴推出“0188”计划,定下未来三年内“日均1亿单、渗透率8%、全球月活跃度用户8亿”的目标。 此后,滴滴在全盘业务上都采取了积极的进取姿态,包括成立独立品牌“青菜拼车”、上线“特惠快车”和“滴滴货运”、升级出租车业务为“快的新出租”、在代驾领域也做出了新的尝试——“新桔代驾”……滴滴正不断做新、做细。 滴滴养“猪”_第6张图片 花小猪是滴滴发力的第一个锚点,目前看来,不算成功。司机的负面情绪一定会在服务过程中传导至用户,最终,这把火依旧会烧向平台本身。 滴滴想要讲好自己的故事,并非易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滴滴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