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dTiming
“东方极致,六感游戏,你我必定心有灵犀。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大家看见中国好的一面,是东极六感这家公司的创立初衷。”
——田海博 东极六感创始人
2020年6月10日,阳光通过窗户倾洒在办公桌的榫卯模型上,斑驳的影子背后,33岁的田海博望向成都难得的通透蓝天——虽然天空湛蓝,心情却依旧忐忑。
这一天,打造四年的中国文化游戏产品《匠木》国内版上线。五天后,App Store一万个满星好评。TapTap, 9分以上。
虽然看起来可以松口气,但田海博的心情还是和四年前一样,没有别的奢望,只想活下去。这种感觉仿佛是搁浅过的鱼儿终于回归到了大海,想大口呼吸但又小心翼翼,怕只是一个被戳破的幻梦。
《匠木》这款以榫卯为原型设计的游戏,寄托了田海博太多的梦想。
榫卯有泪
“关注传统文化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常年累月的沉淀,我也不是天生就明白。”
年轻时,在“留学热”的背景下,和很多年轻人一样,田海博也选择了出国深造,这段经历中的一件事和一个人让他逐渐诞生了对传统文化关注的想法。
2013年,田海博在加拿大一家饭店门口排队,有人过来问“你是日本人吗?”他说不是,再问 “你是韩国人吗?”他说不是,然后他满心欢喜地觉得,终于可以问他是不是中国人,结果那个人转头就走了。
望着渐渐远去的背影,田海博心里五味杂陈。
“后来自己想过,也跟朋友聊过,我们觉得,海外对我们还是不太了解,他们没有足够的途径了解我们。身在海外,你只会作为一个地理上的中国人而存在,比如说我是四川的,我是哪儿的。”
这件事,让田海博意识到,中国虽然有很多好的文化,但大众化传播的载体是缺失的。
三年后,瑞士。
灯光在夜幕降临后照亮了由日本建筑师坂茂建造的Tamedia 办公大楼——一座以榫卯结构为主的建筑。从纸木宅到办公大楼,坂茂通过建筑这一载体将文化“盘踞”海外大陆。
这个人,深深地影响到了大洋彼岸,同样是在建筑业工作的田海博。
深谙建筑文化的田海博,自然了解榫卯结构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榫卯结构就已出现;1973年,人们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榫卯结构的木质构件;后至明清时期,榫卯结构达到发展顶峰。
(图片:访谈期间拍摄于东极六感)
“榫卯万年牢”,榫卯结构的建筑以精巧、抗震等特征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到了现代,为什么向世界传播榫卯结构的,不是国人?
“这是一种文化的遗失吧,其实就是发展过程中的遗失。”田海博在心里有了一股冲动,思考要以什么样的形式或者载体作为中国人把传统文化宣扬出去,传承起来。
田海博开始每天八到十二小时地读书,查和榫卯相关的资料。在那段时间里,他有过几次创业成功然后一落千丈,在这种“过山车”式体验的反复打压之下,他对自己的梦想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一个不同寻常的想法产生了。
不一定要通过建筑,“游戏是很好的文化载体”,田海博觉得他可以通过做一款榫卯为主题的游戏来承载和传扬文化。
中国经历了40多年的改革开放,文化肩负着 “走出去”,向世界呈现一个更为真实的中国的历史使命。历史长河中不乏翻浪前行的人,田海博可能只是沧海一粟,但一件事、一个人给他带来冲击,也给他带来梦想。
以至于后来《匠木》四年长跑的时候,他可以不忘初心。
四年长跑
对于做游戏,人和钱缺一不可。而当梦想照进现实,田海博缺人也缺钱。
在《匠木》孕育而生的头两年,他曾有过三、四个人的小团队,但中间出现了“人走茶凉”的情况。当游戏有明显进展的时候,初始资金又所剩无几。
每当田海博感觉已经处于谷底的时候,刚爬起来就被踩死,让田海博慢慢产生了“佛来斩佛,魔来斩魔”的心态。
2018年3月,带着对未知的不畏,田海博孑然一身拖着行李箱,从上海来到陌生的成都,坐在天府三街的漫咖啡,对着手机屏幕中的各大招聘软件找人。
用边喝咖啡边招人的心态,田海博找到了六个人。
这六个人里,有看到了市场机会来的,也有做了多年游戏觉得自己没有一展宏图而来的,但更多的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而来的。
“团队平均年龄三十多岁,大家都很靠谱。”据田海博所述,之所以可以找到这些人,除了机缘巧合以外,更重要的是文化本身的魅力。
文化会让事情变得意义深刻,让人心得以凝聚一处。大家真正去设计每个关卡的榫卯图纸、组合结构、零件打磨的时候,国粹经典的历史文化会在每个人身上留下烙印。
在有关《匠木》的一次内部会议时,程序说,“我做了十年游戏,这次才觉得自己好像是真正地在做游戏。”
从不断变动的三、四个人小团队,到稳固的六人同行,田海博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2018年12月31日,“元旦提交,TapTap公开测试,6000激活码,上线一测试,9.9分,当时自己都惊了。”
描述初版测试的时候,田海博脸上露出的并不是欣喜,而是一种劫后余生的表情,因为“我们当时钱不多,大概可以活一年,到一年的时候真的没钱了”,测试的成绩或许可以为团队带来一线生机。
事实也如此,测试结束后,吉比特找到田海博,愿意提供一些资金支持,当田海博问到为什么要帮助他们的时候,吉比特的回复让他感恩至今。
“现在的游戏环境下,其实能认真做项目的很少,东极六感算好团队,不能死。”
这一次资金支持为《匠木》输送了新鲜的“血液”,它第一次有了“出海”的机会。田海博一直没忘记自己的初心——把作为中国文化载体的游戏带到海外去,是一定要实现的目标。
所以,在《匠木》有了一定的名声之后,田海博便带着它去国外参展,有卢浮宫中法文博创意精品展,故宫博物馆“文化+科技”国际论坛等,期间《匠木》得到了很多荣誉和奖项。
(右图:访谈期间拍摄于东极六感)
只是,让田海博更加坚定出海信心的不是沉甸甸的奖状,而是他感受到了游戏作为载体,在文化传播过程时,最大的好处是“无障碍性”。
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法国,参展期间,都会有外国人来试玩游戏,尽管之前不知道什么是榫卯,也看不懂汉字,但是在游戏的过程中,田海博从他们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玩得懂,且玩得很开心。
“有人说大家的文化认知不一样,所以会对里面的设计元素等承载的内容感受不到”,但是田海博因为亲眼见过,加上自己对游戏的体验,所以更加确信游戏性是最重要的,只要本身有趣,游戏就会是很好的文化载体。
“要确定游戏有趣味,而趣味这个东西其实是不需要任何图形化的东西就可以让玩家感受到的,所以只需做一个有趣的游戏,保证了这一点之后可以把文化的内容全部加上去,玩家自然而然会接收到这些文化。”
参展使《匠木》在四年内第一次得到了海外玩家的真实反馈,但是要真正出海,仅靠参展是不够的,最终还是要上线海外。
而对于田海博来说,海外游戏的上线、运营等完全是一个信息盲区,想入手却无处下手,也因此,田海博一直在寻找一个契机,将《匠木》正式推向海外。
梦想落地
2020年初,来自XTiming团队的杨舒涵联系到了田海博。
作为海外归来的留学生,大都亲身体验过田海博的感受,对于XTiming“扶持中国原创内容出海”的初衷也非常认同,因此杨舒涵认为,“我一直在寻找能代表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产品,我觉得这样的原创内容和XTiming的意义是非常契合的。”
而《匠木》中的榫卯文化,打动了杨舒涵。
初始的拜访只是简单的沟通,并没有让田海博下定决定与XTiming进行深度合作。对于田海博来说,作为一家独立游戏公司经营者,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思考游戏本身——如何才能给人带来乐趣上,“一开始我对XTiming的态度是抱着学知识去的,但后来的合作远超预期。”
前期的几次沟通,让田海博意识到对于出海来说,研发仅是第一步。“合作之后我越发意识到,在游戏整个生命周期里,研发有可能只是十分之一,后面有本土化、买量、推广,等等那么多东西。”
促进田海博形成这样思考并确定与XTiming深度合作的,是XTiming的游戏测评报告。
除了针对游戏本身的体验改进、市场洞察之外,其中针对日本的出海建议与田海博的想法不谋而合。
比如针对Facebook粉丝页,XTiming建议以展现游戏玩法和亮点元素为主,如“鲁班锁拼接玩法”“鲁班锁介绍”“中国春秋时代文化介绍与宣传”等,可将中国文化熏陶搭配核心玩法展示作为主视觉,考虑使用GIF动图或视频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榫卯拼接的奥妙无穷。
XTiming将所有策略锁定在“传承文化”这一点上,以求最大化地保留榫卯结构特点,彰显中国古代智者的别具匠心,进而传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在看到测评报告,并进行深度沟通之后,田海博放心地把出海的准备工作交给了XTiming。
2020年4月至今,XTiming陪伴《匠木》的海外追梦之旅至此正式开启。
这是一个艰巨的重任,因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首要会面对的就是语言问题。如何用当地语言合适地传达榫卯文化呢?
《匠木》游戏涉及到很多中国古典家具的名称,如“十字瑞兽风铃”“金丝楠木客神轿”“黑胡桃多宝格”“紫檀御品食盒”“黄花梨龙首衣架”等,本就是中国专有的词汇,且要考量哪一种翻译更符合对应的海外玩家;加之出海不同的地区,涉及到的语言层面也更加多元化。
为帮《匠木》完成翻译这一道工序,XTiming组建了一个内部专业小组,组内都是AdTiming内部在对应语言(如英文、日文)国家呆过五年以上的成员,他们针对每一个词汇会给与东极六感多种翻译方案。
比如,针对“黄花梨十字连方罗汉床”,XTiming给出了4种翻译供东极六感选择:
贴近现代的:Rosewood Daybed
古今结合的:Square Lattice Rosewood Daybed
保留中国文化气息的:Square Lattice Chinese Rosewood Luo Han Bed
完全学术翻译的:Square Lattice Chinese Rosewood Arhat Bed
在沟通的过程中,东极六感的成员会和XTiming团队对每个方案进行沟通,其中不免要解释如“字面上是床实际上是椅子”“大螭和小螭的差异”这样的具体家具的差异问题,以便于得到更好的本土化翻译结果。
大家在每个词汇到底是专业化还是保留中国文化原汁原味,到底能否有效传达文化内涵等方面不断做取舍,杨舒涵说,“虽然长达2个月,但是我从中也学到了很多,每一次的讨论都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大概就是《匠木》会传达给海外玩家的感觉吧。”
无论是XTiming,还是东极六感,都是由普通人组成的,但是在对待《匠木》的时候,所有人都要有最大限度保存文化本身的决心,所谓传承,不失真是最基础的要求。
正如田海博所说,“必须要守住两条线,第一,做文化和做教育一样,不能误人子弟;第二,要抱着对文化的敬畏去做。这样去坚守的话,做着做着就会发现文化里面有很多耐人寻味的东方精神。比如榫卯为什么有的时候不好理解,就是因为它从外面看很简单,就是一条缝,但是里面的造型特别复杂,原因就是其中蕴含了东方内敛的精神。”
“还有就是慢慢能感受到中国匠人追求的那种格物致远,所谓‘以物观己、以己观物’这样的内涵。”
XTiming也是如此,在陪跑《匠木》出海的过程中,大家想的都是如何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让更多人看见中国人的原创作品,感悟到中国人的文化精神”。
除了本土化翻译之外,从出海服务器的部署到社交账号的管理,XTiming秉持着细节决定成败的态度,不漏掉任何微小的环节,最终用5个月的时间陪同《匠木》完成了出海前的所有准备。
结语
鲁迅先生曾这样说过:“在历史发展、进化的过程中,一切只不过是‘桥梁中的一木一石’,必然随同历史的前进而‘逝去’”。
可见,任何事物从有到无的消逝,都是必然的。世事如此,人也如此。但总不乏,一些想逆天改命的人,一点点的坚持,可能换来的是更长久的生存,而不是转瞬的幻灭。
中国文化悠悠五千年,孕育着文明的发展,伴随着传统的流失。一旦流失,就可能像丢了躯壳的灵魂,再也找不到新的载体来获得养分,让人悲歌叹息。
XTiming期待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期待为游戏原创内容出海贡献绵薄之力。在XTiming背后是无数想要“活下去”的人,也可以是很多即将消亡的“一木一石”。
2020年10月1日,《匠木》海外版《5th Invention》将全平台海外上线。XTiming相信在远方,会有一些人从游戏中获得快乐,进而对榫卯结构感兴趣,那浩瀚长河中,也会渐渐聚集起点点水光,照亮传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