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是少年的天性,无论在大山深处还是田间巷口,运动总能激荡起少年脸上的阳光,积蓄向上的能量。在一些贫困地区,“奔跑”也改变着很多少年的命运。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风一样的少年》,聚焦一个个梦想绽放的时刻,记录“扶贫扶志”的少年故事。
他是场上小小白球的投手
也是牧民的孩子
带头喊号子的是共和一民小棒球队的小队长,夸兴加。他是场上的投手,也是牧民的孩子。
夸兴加:我父母都是放羊的。
记者:所以你回家也得放羊?
夸兴加:对。
记者:那你要是回牧区的话还能练吗?
夸兴加:没有时间练,放牧写作业,在学校就好好练。
上小学前,夸兴加完全不知道棒球是啥。和如今扒着操场防护栏看他打球的低年级学弟一样,来到这所学校后,他立即被这小白球的“魔力”吸了过去。
夸兴加: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就是特别好奇。以前从来没见过,突然见到这个东西就非常想玩!
记者:我看其他小孩都看足球篮球,棒球不是这么多人玩儿的。
夸兴加:对!棒球没有这么多人关注。关注不重要,重要的是进步。
从高原到山区 “进取”
是孩子们接触棒球后的共同体悟
连城实小棒球队场地训练
2000多公里之外,有一群山里娃的目光此时也随着棒球转动。这里是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实验小学。生在闽西冠豸山的臂弯里,操着客家话的孩子们正在打模拟赛。五年级的周宗裕成功上垒,整个操场都响起了兴奋的号子。
聊起为什么要打棒球,山里娃周宗裕巧合的和高原娃说了同样的“词儿”——进步。
周宗裕:可以和最好的伙伴在一起,一起接受困难,一起训练。三年级我受伤了,就一只脚跳过来。我可以看大家进步。
周宗裕
相较于“赢”,棒球运动的确更强调“进取”,非常适合在学生中开展。但调查显示,从参与人群来看,在中国,棒球还是实打实的小众运动,主要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开展活跃。作为曾经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连城的小学搞棒球,得益于当地本就是棒球运动产品生产基地。2006年,大山里的连城出现了第一家落户的棒球生产厂商。
也是2006年,一位叫田昌吉的韩国教练把棒球带到了高原上的共和县,他先是在中学成立棒球队,接着又把选材面下沉到了小学。2011年,共和一民小棒球队正式组建。2014年,这个青海省深度贫困地区的小学队头一次走出高原到广东中山参加全国比赛。穿着民族服饰的小球员,一登场就把沿海发达地区的同行给震了。
校长索南达杰:当时是我带队的,因为在海南,我们上火车时温度湿度都不高。等到了广州,火车停下的时候学生都吓死了,当时就像在蒸笼蒸了一样。周边那些人的眼光就是,藏族孩子会不会玩儿棒球啊。揭幕战的时候场地分两边,一边是卫冕冠军和东道主在比赛,另一半场子是我们和浙江队在打比赛,我们学校把浙江队打成了20:0,当时就轰动了。人家就说藏族的小孩儿不仅会玩儿棒球,而且玩儿得很棒!
那次比赛,就好像是一记全垒打,让棒球在共和县“一飞冲天”了。
索南达杰和共和一民小的孩子们
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孵化梦想的场所
2014年,同样是连城县实验小学开展棒球运动的转折点。校长童远铭说,从那年起,学校把棒球作为特色重点发展。学校从一年级就有趣味棒垒球比赛,三年级开始开设每周一节的棒球课。在去年全国青少年棒球锦标赛U12年龄组里,连城实验小学棒球队夺得了俱乐部组季军。
校长童远铭:我们把它上升到不是普通的棒球训练,是办学教育。除了棒球技能以外,最关键是一种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另外,棒球队队员的意志力得到很好的锤炼。再比如文明礼仪习惯,我们现在棒球队的队员个个都是非常有文明礼貌的。
正如童校长说的那样,我观察连城实验小学棒球队的队员们总是先一起布置器材,再开始投球、击球、跑垒、上垒的训练。结束时也是一样,大家一起收纳器材,一起感谢教练、感谢场地。
训练间隙,连城实小棒球队摆放的头盔与护具
每一个小手套上都一笔一划的写着名字,用得很旧了的棒球棒也被整整齐齐的摆得像一朵绽放的花。烈日下,共和一民小的孩子们练得投入,场边的细节同样透着“规矩”。
共和一民小摆放的整整齐齐的棒球棒
从2011年到2020年,共和县一民小走出了南拉太、华旦才让、扎西才让等多位代表中国青少年梯队出场的优秀棒球选手。从“放羊的孩子”到“放飞梦想的青年”,棒球搬动的不止是他们的人生轨迹,更是少年自立于世的态度。“小队长”夸兴加告诉我,学长们每次到一民小和他们交流,大家聊的竟也不是走职业路有多风光,而是“棒球文化”中的团结与投入。
夸兴加:学长们一次两次到我们学校来看我们,那里的球员特别投入,很团结。想成为棒球职业选手,成了职业选手可以打比赛,可以知道外面的一些知识。
记者:那你觉得,如果你成了职业选手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呢?
夸兴加:每天训练应该特别累。
记者:但是你觉得你能接受那种累?
夸兴加:能,因为喜欢棒球!
疫情原因,韩籍教练田昌吉今年还没回到青海。目前带队的先藏加教练,既是他的第一批学生,也是老资格的指导了。当年,他通过棒球走出高原。后来,又回到这儿帮助更多小学弟从“0”启蒙。
先藏加:我刚到这个学校的时候,操场还是土场。我是我们海南州的第一批棒球队,回来以后2011年开始带他们,那会儿我才19岁。他们是第四批队员,我的第一批学生已经高三了,今年刚高考。
在连城县实验小学的训练场边,也有一个皮肤黝黑、身材壮实的教练,他是孩子们又爱又有点怕的吕金霖指导。其实,吕指导一点儿都不凶,他甚至没有强求在这批孩子里出职业运动员。
吕金霖指导:人生除了兴趣以外,最重要的还是要生活,我相信打球可以成为他们进入社会、家庭以后生活的一部分。通过棒球,对他们所上的学校有所帮助。
在吕金霖看来,棒球让山里能吃苦的孩子看到,奋斗真的能产生一点儿甜,就够了。
吕金霖指导:他们没有被外界所影响、干预太大,我们连城孩子这个情况不会做太大改变,棒球真的能让能吃苦的人,起码得到肯定自我,能够坚持下去。
先藏加指导孩子们训练
一个半小时的训练接近尾声,先藏加开始在小型模拟实战中给孩子们讲解战术,他也和我说了一点遗憾。
先藏加:我们学生的基本功,传球、打棒都没有问题。我们这边唯一缺少的就是比赛,因为棒球规则是通过比赛才能学出来的,不比赛光给他讲是听不懂的。我们校长也跟我讲,今年有机会带孩子们去兰州,打打比赛。我听说北京市就有七八十支队伍,我们这边才两个队伍,整个青海小学只有三个队伍。他们每年都有自己的联赛,打完那个联赛,他们进步特别快。
先藏加指导孩子们训练
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共和县一民小已经承办过多届西部地区小学学段邀请赛了,但孩子们还是期待能遇到更多的“对手”。
从青藏高原到闽西山城,在彼此不知道的角落,不同口音,不同文化背景,甚至不同作息的少年们,以同一套运动规则各自坚持着。在这个秋天他们通过视频连线,见到了彼此,谁又能知道未来的他们会不会在赛场上相遇呢?
连城实验小学棒球队
“我们是连城实验小学
我们是共和县第一民族寄宿制小学
如果遇到他们你们一定要赢吗?肯定!
大家有个约定以后在赛场上见!
希望你们有一天能够在比赛里面见到
好!决赛见!
决赛见!”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策划:梁悦
记者:张闻 刘泽耕 杨森 林露 陈静 肖燕 郑雪芳 罗红梅 张铃
编辑:张闻
新媒体编辑:高丹丹霍瑞玺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