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8/60 埃德加·沙因采访预告片

今天的学习让我突然回到了自己学生时代的课堂里。在以往的认知里,老师不仅是知识的教授者,还是权威,甚至是秩序的维护者。课堂上总有喜欢说话的学生,用老师的话说就是“捣乱不好好听讲的学生”。

很不幸,我曾经就是这样的学生。小学因为父母工作忙没时间接送我,二年级我转学了。其实一年级的我用大人们的话来说还是“挺乖的”。可二年级在新学校不知道是出于好奇还是什么原因,我会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跟同桌说话。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批评,之后的两周里,我被老师罚蹲在讲台前听课,是那种一节课都不能站起来腿酸脚麻的姿势。

我还记得,老师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出去一下,你们在教室里安静看书写作业,不要吵”。但多半情况下,老师一出门,教室里就闹得沸沸扬扬,甚至还有男同学们起来打闹,相互追着满教室跑。坐在门口的同学看到老师快回来了会跟其他人“通风报信”,瞬间鸦雀无声,对了,运气不好的话那些打闹的男生会被要求罚站和写检查。作为一个女孩子,我小时候竟然在老师出去的空档和男生跑去操场上打架(虽然有且仅有一次),也是惊呆了我的小学老师。

就这样,初中上课我再也没说过话,以至于我妈开完家长会回来跟我说,“你们老师一定是认错人了,她说你在学校也不跟同学说话,上课总是低着头,是不是有心理问题。”“是啊,她肯定是认错人了,我话明明那么多。”我终于发现,那么小的我,已经学会了两个字“克制”。

直到我工作了以后,作为老师,我还是会提醒学生们上早晚自习时要保持安静,因为我发现情况并没有和我自己上学时不同。开班会的时候如果有学生在下边交头接耳,我会把声音提高十倍地朝着那个方向:“是你们说还是我说?”,就像我以前听到的那样。

当我后来通过一些学习,有意识的设计了课堂和班会时,再也没有学生们说话的现象了。其实我一直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会这样。直到这一刻听到埃德加·沙因的采访,我才恍然大悟。

小学时的故事还没有讲完。后来,我成为了全区的三好学生,校级优秀班干部,毕业考试全年级排名第一。其实自己来回想,从小到大,作业都是主动完成,从没有被家长和老师催过。

现在,我可以用“惯性思维”这个词来解释这种课堂现象。我们总是说学生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却从来没有想过问题在于课堂,在于老师。这样的结果太可怕了。从课堂到职场。

习惯于这种模式的人,在工作后也会沿习同样的习惯:领导在与不在也完全是两种状态。员工为什么工作效率低下,为什么没有自主性和自控力?是由一直以来的模式和领导的态度决定的。

我很感谢自己小时候的发现和工作中的转变,并没有让自己成为职场推一下动一下的“待命族”。

特别喜欢今天采访里埃德加·沙因说的最后一句话:
成为学习型人才,不要成为教师,这才是学习的本质。我经常会说自己并不是老师,有的时候有人这样称呼时我甚至还会纠正,很多人都会不解。上个月去拜访以前的老领导时,我也跟他说,“我并不是老师,要在以前的话,老师是因为我的职业…”说到一半时领导打断了我,“你就是老师呀,你怎么能说自己不是老师呢,不能这么说”。“我喜欢说自己和大家都是同学,因为我只是出发的比大家早一点,但我还在学习的路上。”听完,领导笑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U18/60 埃德加·沙因采访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