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末的时候,路过小区对面的广场,那里有一个很高的充气城堡。
每次里面都是孩子的嬉闹声。
还有四周围绕着的妈妈,或者是爷爷奶奶。
你会发现,那些粗着嗓子喊话的大人,常常照看的是男孩。
因为男孩们一放进去,简直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不受你管束了的。
我仿佛看到几年前,小小鱼在里面玩耍,我在外边喊着的情形。
“小心的啊!别撞到了小弟弟妹妹!”
“要不要喝点水?”
虽然说好了,孩子玩耍的时候,不要干涉孩子。
可是几个男孩到了一起,你推我撞的时候,你不交代几声,不好好留神,还真的不行。
如果带的是女孩,要少说很多话。
因为你说的,她们都会记得,小心翼翼的。
只是要费心一点看着,别受伤了。
所以,我有时真的羡慕养女儿的朋友。
要知道,有时跟儿子说一件事,他不仅仅会跟你反驳,有时候好像怎么也说不清。
口干舌燥之际,去喝口水,冷静一下,继续。
前几天,小小鱼跟自己的表哥,还有小表妹在一起玩。
本来是跳绳,后来玩那个套在脚上转圈的球。
结果呢?
妹妹玩的时候会把边上的物品清理开。
跳起来也稳稳当当的。
哥哥们一跳呢,尽管已经叮嘱他们小心一点,把物品拿开,告诉他们在家里不适合跳。
可说了这么多,结果如何?
一个塑料桶被砸了一个洞,边上休息的老奶奶,也差点被弄到。
你不说他们几句,提醒几句,那结果可能会更糟。
有妈妈说,男孩们天生就是“粗枝大叶”的马大哈。
家有男孩,妈妈不仅要操心,更是费嘴。
仔细想想,还真是如此。
02
有时想想,造物主在男孩们身上也真的花了不少的心血。
在《性别差异心理学》中提到:还在襁褓之中时,男孩身上就富含一种叫做睾丸素的物质。它是一种雄性激素,因为它的存在,男孩喜欢爬树登高,喜欢富有刺激性的比赛,喜欢做冒险性的事情。
如今,跟小小鱼一起玩,我总是跟他提醒说,“轻一点,轻一点!”
因为他们激动起来,真的就会不管不顾的。
有时还冷不防给你来几下。
小时候还能承受住,如今他用力地击打我一下,简直感觉“老命”都要丢了感觉。
只能提醒加求饶。
他可能觉得眼前的爸爸为什么没有像以前那样跟自己滚来滚去,或者打打架了。
真的是打不动了啊,儿子。
还记得小小鱼三岁多的时候,最喜欢跟我玩的游戏就是趁我不注意,就跳到我的身上。
那时候觉得挺惊喜的,猜猜是谁坐在我的背上。
你猜我闹,能玩很久。
如今,已是小学生的他,也没以前那黏我们了。
有时晚饭后出去散个步,半路不见人影了。
小区里用来捕捉蚊虫的灯箱,变成了他所谓的大标本盒。
每次凑过去看,还跟我说:“爸爸,这里有烧烤的味道啊。”
“可惜了这些昆虫都散架了。”
而且有时放学回家,也会捉一些奇奇怪怪的昆虫带回家。
跟表哥去外边广场玩一会,两个人用水瓶也能追追打打,玩得很过瘾。
如果我们理解了他们,就能坦然许多。
当妈妈开始念叨他的时候,我会跟她说:“男孩们都差不多,没事儿!少说几句吧。”
也许,这是作为老父亲的亲身体验,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03
在生孩子之前,几乎所有的母亲都憧憬过:在安安静静的午后,孩子玩着玩具,而你泡一杯茶,看一会书,能体味这亲子之乐,岁月静好。
假如生的是女儿,真有可能,女儿对你嘘寒问暖,或者帮你一起做做家务。
不需要说太多,她们就懂了。
可是,如果生的是儿子,真实的场面可能是这样的:
刚刚整理好的客厅,又惨不忍睹,各种玩具摊开,书本也是东一本西一本的。
你想发脾气,可掐指一算,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百次发脾气了,不行,继续这样下去,非得把自己气死。
不发脾气也行,总得教育教育他。
给他讲讲道理,于是把他叫过来,噼里啪啦一顿念叨。明知道没有什么效果,可还是忍不住。
当你跟其他妈妈一交流,就会发现真相原来都一样啊。
情况也许是没有比你好的,只有比你惨的。
好像所有的破坏和问题,总是在男孩们身上出现。
开学的时候,你几乎习惯了每天都要问:
“作业本写了名字么?”
“课本都带了么?”
“电话手表带了么?”
“水壶要记得带回家”
“路上小心,早点回来”
……
回到家里,又开始了这样的对话模式:
“去做作业啦!”
“怎么还没去?”
“快点,要吃饭了!”
“作业写完了吗?”
“为什么这里还没写完整。”
“为什么我说了几遍,你还是没有写?”
“为什么#%¥……%”
……
最后气得无话可说,只能静静,默念,“这是我亲生的!”
04
有时,冷静地想想,养儿子,注定是在费嘴的路上无法回头了。
可还是要想想办法,怎么跟男孩们说,会更有用些呢?
跟孩子有效地说,给他们具体的指令。
其实男孩们的世界,更喜欢直接动手,给他们明确的指示。
比如小小鱼经常把家里的书本七零八落地铺在床上,读了之后忘记了收拾。
妈妈见了,就会喊他过去收拾,“快来把这些书收了。”
有时喊了好几遍,他还是在客厅的沙发上鼓捣自己的玩具或者看书呢。
结果,妈妈气得不行,觉得他是故意的。
而他却说自己没听见。
这时你数落他,跟他说理,没啥用,下次还是会这样。
不如先到客厅,把他叫过去,然后清晰明了地告诉他,“把书本都放回书架,整齐地摆放好。”
这时他会知道去做。
因为你的指令具体了,而且也到位了。
跟孩子好好说,调节说话的声调和语气。
如果你不想孩子天天跟你大喊大叫。
那就首先要自己做好,因为孩子会学你说话的样子。
其实说话的语气,也决定孩子的接纳程度。
比如有时给小小鱼辅导作业。
我看到他粗心大意,就会会严肃地语气跟他说,甚至说下次还这样,就要打手心了。
能够感觉到他很紧张,这时我说的话,他好像听了,其实并没有听进去。
也许在想着自己会不会真的挨打吧。
如果换一种语气,先对他的粗心表示理解,因为我们都会犯错嘛!
然后再来具体说怎么改。
这时他在轻松的状态下,辅导效果也好一些,而且还能延伸一些知识点。
可惜的是,这种好脾气真的很难保持。
能少说,就少说,管住自己的嘴。
有时,你跟孩子讲道理,会发现他们其实都明白,只是还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他们需要时间去改,去练习。这个过程,父母一定要有耐心。
我们最容易在激动的时候,跟孩子说个不停。
有时是带着怒气,有时是带着焦虑和压力,这些都会传递给孩子。
长期如此的话,孩子会想着躲开你。
这时真的需要父母相互提醒,能少说就少说几句。
养男孩,真的很难,因为我们无法猜透他们小小的心思。
但是,在陪伴他们成长的路上,却也能跟着他们的脚步,看到很多不一样的风景。
也会给父母一些特殊的礼物,温暖的话语,让你感动的瞬间。
End
长按下图识别关注
窈 窕 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