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看完这部电影,果然还是被催泪了。随便写写心里所想吧,不然总觉得有些对不起这电影

其实电影最感动我的不是后半部分程勇良心发现,而是前面的那些挣扎。后面的转折实在太过于理想化,与前面的极端现实相比,这个梦幻的网显得那么脆弱不堪。

打个比方,三角贸易时一个走投无路的英国人被生活所迫进行黑奴买卖,发了财。一年后这位英国人觉得这种交易实在不符合自己的基督教信仰,因此金盆洗手,开了一个工厂从此成了一个成功的工厂主。程勇卖药发财的过程与此并无多大差别,以发财为目的,结果真的发了财。有一天这个工厂主身边一个忠心耿耿的黑奴被白人欺辱而死,这位英国老爷此时想起来这个奴才平日里的好处来,又念自己毕竟是靠这个玩意儿起家的,便不顾当时人的非议,开始救助黑奴了。我们想想,是什么让这位老爷改头换面呢?黑人朋友的死,以及愧疚感----虽然现在拥有了许多,但这一切的源头都是罪恶。电影中,程勇的改变,也是因为赎罪,老吕之死更加重了他的罪恶感。至于赎罪的代价呢,17世纪的英国人面对的是社会的议论,程勇面对的是法律的制裁。两者相比较,自然是后者更令人胆慑。只是,这样一个有良心的工厂主已经是及其难得了,要一个更高尚的药贩子,岂不是难上加难?历史上这些从事奴隶贸易的人,没有几个愿意正眼看黑人一眼,他们资本原始积累完了以后便忙着干工业革命了,哪里有闲工夫管这些货物?

不论是程勇还是瑞士格列宁公司,他们卖药的目的都是赚钱。电影中极力表现程勇的善,以为后面作铺垫。可是将他前期所作所为简化概括后,你会发现他仍然是一个挣病人钱的商人。程勇等药贩子是小本生意,市场小底子薄,根本没办法和大公司竞争,所以聪明人比如程勇就会乘机捞一把然后投资别的洗白。或许可以大胆假设下,程勇在通过工厂挣了足够的钱之后,再投资建立一个药品公司。经过几代人发展,这个公司终于变成了世界性的大公司,垄断了一些重要药品的生产,药品价格也当然是按最高利润定。曾经违法的走私生意终于摇身变成了体面的国家扶持项目。这世上有许多窃钩者,其中有些为了一劳永逸干脆做大自己建国独占一方,想要子孙万世是保。聪明窃钩者最终窃了国,踩着无数窃钩者和被窃者的尸体登上了王座。

无论是窃国者还是窃钩者,在先儒看来,他们都是小偷。而不管是走私的药贩子还是冠冕堂皇的国际公司,他们都是以利润为第一。以利润为第一,什么都追求利润,那长此以往,别人的利益和社会的道德又算什么呢?

更令人奇怪的是,这些救命药品为什么要成为商品?我知道有人说这些是经济规律,生产和需要有矛盾,需要通过市场调节。曾经看过刘慈欣的一个小说,垄断发展到了极点,财富掌握在一个人手中,连空气都属于他所有。这之所以是科幻,就是因为空气不可能为别人所有,空气为自然创造,无处不在。唉,要是救命药像空气一样就好了~哈哈,开头还说电影理想化,我自己已经做梦了。我一直认为马克思主义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它主张怀疑:这个规律是合理的吗?市场真的好吗?我现在的生活方式是真的只有这么一个选择吗?此时此刻也只能期盼马克思说的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终究会来到的吧。

影片最后是国家把格列宁纳入医保,这是我们现在能想的最好结局了。我又想起来一个故事,汉武帝曾经把盐铁纳入官营的,结果盐铁成了支撑国家打仗的收入来源,百姓呢,是怨声载道。寄希望于国家,万一遇上个烂透了的政府,焉知国家不会是另一个垄断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我不是药神》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