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效果
互联网时代下,无论是数字化战略、还是产品研发过程、亦或是组织变革,都更加聚焦对“人”的理解,如经常被提及的“以客户为中心”、“同理心”、“以人为本”等。在敏捷宣言里也有“个体与交互胜于流程与工具”这样更加关注人的表述。
我做了多年大型企业敏捷转型的咨询工作,无数次与客户解读敏捷宣言,在解读的过程中,内心里一直有个想探索却不敢踏足的问题:“个体应如何进行交互?”,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于我,却犹如面对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怕不能探索到尽头,永远也找不到真相,却又如一个不断吸引我的魔咒,无法抵御内心不断涌出的好奇,好似一个遥远的声音在召唤。
个体的交互与语言的效果有关,语言决定了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例如下面的案例。
泰国一位父亲,跟儿子的争吵中,指责儿子:你这个垃圾,怎么不去死?
说完把枪放在了儿子面前。儿子毫不犹豫拿起枪,扣下了扳机。整个场景虽然短暂,但却触动内心,发人深省。试想,如果那位父亲换种说法:你以后会变得努力的,是不是?也许那个家庭就会有不同的命运了。
另外一个案例,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州的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美国的贫民窟,那里环境恶劣,在那里出生的大分部孩子从小打架逃学不认真读书,而罗杰是一个例外。在就职记者会上,一个位记者问他:是什么让你成为州长的?罗杰谈到了他上小学时的校长。校长走进小学的时候,发现那里的穷孩子不与老师合作,旷课、斗殴,还很迷信。于是,他上课的时候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他用这个办法鼓励孩子。当校长叫到罗杰上台时,面对罗杰伸出的小手,校长说:“我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杰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小船的船长。这次,校长竟然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意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它。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罗杰的衣服不再沾满尘土,说话时也不再说脏话,走路开始挺直腰板,在此后的几十年间,他一直按照州长的身份来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为了州长。
有时候,简单的话语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语言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选择和更多视角。在正确的时间使用正确的语言,是可以让个体的交互产生积极的效果,反之,也会迷惑与限制我们,在错误的时间使用错误的语言,便会造成伤害。
而我要在这里跟大家一起探索的,就是语言对心理活动的影响,以及心理活动又如何反映在语言模式中。
心智模型与真实世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经常听到“心智模型”的说法。在敏捷圈的产品设计领域尤为多。当我们探索敏捷教练的语言如何能够正向的影响人的心理时,不得不先理解什么是心智模型。
所谓心智模型是指探植我们心中关于周围世界的假设、形象和故事。人们常用它来理解周围的世界,以及与世界互动。(Gentner&Stevens,1983; Johns-Laird,1983)。
心智模型的形成是由直接体验或间接体验获得反馈,主观认为是好的,就保留下来成为心智模型的一部分,不好的就会放弃。心智模型不断地接收新反馈来强化与修正。而在这个形成过程中,语言是重要的元素之一。
人们常常会混淆了心智模型所产生的逻辑活动与真实世界的区别。
威辛格在《模糊哲学》中曾说,“有序的逻辑活动将五感获取的信息都吸纳,并构造出一个内心的世界。内心的世界会跟现实世界逐渐加大差距,不过在某些关键部分还是会跟现实世界有密切联系。通常,我们不会注意到实际上自己在两个场景中生活:一个是内心构建出来的世界(或者我们称它为感知世界),另外一个是完全不同的外部世界。”
我们自身的经验与客观世界有着巨大的差距。我们每个人在脑海里都有一个世界的投影,或是一个模型,来帮助我们做出各种选择与行动。我们脑海中的这个模型,决定了我们体验真实世界所得到的经验,我们如何认知这个世界,以及能够看到哪些选择。
威辛格还曾说“必须时刻牢记头脑对客观世界的投射,并非真实世界的描绘——那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只不过是一个工具,帮助我们在真实世界中更容易适应生活。”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拥有完全一样的体验,就像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所以每个看到的世界都不同,在脑海中创造出的模型也不同,从而经历不同的现实。
科尔兹布斯基在《科学与理智》中曾说,“一定要注意地图的重要特性。地图不是它所代表的实景,不过地图和实景有类似的结构,因此它才对实景中的我们有参考价值”。
所以,客户世界与我们的心中模型肯定是不一样的,其次,我们每个人在心中建立的模型也都是不同的。造成模型与实体差异的不同有三方面。
首先,是人的感知限制造成的差异。比如,当你第一眼看到如下图片的时候,你第一眼看到的是正脸还是侧脸?
我在几十个教练工作坊中调研的结果是,总有一部分人先看到正脸,还有一部分人先看到侧脸。再比如,你在看下面的图片时,看到了什么?
事实上,在几十场教练工作坊中,很多人都看到了少女与老妇人,而总有一部分人是只看到其中一个,而看不到另一个。
其次,是社会限制造成的差异。我曾在多次工作坊中讲过这样的一故事:两个美国人Tom与Michael到非州去支教,领着一些美国小孩与一些黑人小孩一起去山上野营,在爬山过程中,一个黑人小孩失足跌落山沟,Tom为了救这个小孩受了伤,被送到医院,需要输血。但他的血型是少见的熊猫血,医院没有这种血型,于是医生让现场的人验血看有没有一样血型的人,现场所有的人都与他血型不一样,巧合的是只有Tom救的那个黑人小孩与他的血型一样。于是Michael老师让那个黑人小孩为Tom献血,但这个黑人小孩犹豫了,沉默了30秒才答应。在这30秒其间Michael老师是不理解、愤怒的内心。之后Tom得救了。黑人小孩问Michael老师自己什么时候会死。其后Michael老师才知道,原来在当地抽血和得HIV基本上可以划等号,而那个小孩用了30秒的时间做出了一个牺牲自己生命的决定。在这个故事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导致了大家在同一件事情上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最后,还有个体限制造成的差异。这种限制因素主要源于过去的个体经验,每个人从过去到现在,经历了不同的原生家庭,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没有两个人的经历是完全相同的,就好像没有两个人的指纹相同一样。我们在心中构建的模型基于生活中的经验,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的经验是独一无二的,那么我们在心中构建的模型自然也是独一无二的。
比如,在同一个家庭中成长的双胞胎,哥哥可能会说,我的父母总是吵架,他们总是更偏爱我的妹妹;而妹妹可能说,我的父母其实是互相关心的,他们能够讨论很深层次的话题,他们真正喜欢的是我的哥哥。即使在双胞胎这样相似的成长环境下,也会由于个人体验而产生出不一样的认知和模型出来。
在敏捷教练参与的组织变革中,我们常常看到人们的痛苦、无力、没有其他选择。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世界太有限,往往是他们的模型里没有,所以他们就认为不存在。
对于很多人之所以把自己锁在痛苦中,很重要的原因,并不是他们坏或是有毛病,而是他们在其所知的范围内,选择了他们认为最好的模型。换句话说,无论在别人看起来多么不可理解的行为,在该行为人来说,他们所选择的都是最有意义的,问题并不是他们做了错误的选择,而是他们现有的选择还不够丰富,也可以说他们观察这个世界的角度还不够丰富。
人类之所以非凡的地方,是因为可以通过心中的模型来理解世界,而痛苦的地方,却是因为把这个模型当成了绝对的事实。所有的模型都是相对正确的。
语言影响体验
个体的交互过程中,人们通过五感获取体验,更新心智模型。其中,语言是最为重要的一种互动媒介。
举个简单的例子。相似的三句话,使用不同的连接词,我们会获得不同的体验。如下图,
如果有人说:“今天天气晴朗,但是明天会下雨”,会让我们更多关注明天会下雨,而忽略天气晴朗。如果用“同时”来连接这两个相同的表达,即“今天天气晴朗同时明天会下雨”,则两件事被关注的程度相同。如果说“今天天气晴朗,虽然明天会下雨”,则会影响我们注意前面的陈述,把后一句遗忘到背景中。
另一个例子,一个母亲,她的儿子经常在学校里跟人打架,令她非常烦恼。如果我们用一种正向语言模式来讲:“你儿子能够在妹妹上下学路上被人骚扰时保护她,那不是很好吗?”。这可以帮她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问题,从而改变对儿子行为的观点。这位母亲可能认识到儿子行为在某些情境下是有用的,便可以用更建设性的方式与儿子沟通,而不是只觉得愤怒。
人类的体验相当复杂,人们总是选择习惯的表达形式来传达信息,而这些选择往往是无意识的。T威诺格拉德在《认知心理学》中说,句子结构可以被看做一系列句法选择的结果。说话人从有限的句法特征中选择几个来造句,从而传达想要表达的内容。而我们做出这些选择的过程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在语言学上,每个句子的表达都有两个层面的结构,分别是: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比如:
表层结构:该女人买了一辆卡车。
深层结构的一种表达便是:该女人买了一辆卡车向某人以某价格。
再比如:
表层结构:侦察中的FBI是危险的
深层结构1:正在侦查中的FBI调查员对某些人来说是危险的
深层结构2:对某些人来说被FBI调查是危险的
当事人在表层结构中交流他们的世界模型,表层结构是从深层结构中派生出来的,而这个派生过程可能经过删减、一般化、以及扭曲。在沟通过程中的口头描述很可能缺少很多信息,这些信息也可能已经从当事人的世界模型中丢失。如果经验模型丢失,意味着其行为选择是有限的。而当我们能够帮助当事人找回丢失的信息,让丢失的片断恢复,则人的变化过程便开始了。
作者简介
王伟,社区昵称大S。ThoughtWorks咨询团队Lead Consultant。在 IT 行业有 16年的工作经验,曾为各种行业的大型企业提供过IT咨询服务,精益企业以及敏捷转型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帮助过多家行业头部企业进行过大规模敏捷转型。通过多年经验,积累了深厚的理论体系知识、及转型案例经验,擅长精益企业、敏捷转型、DesignThinking、教练技术、教练式领导力、精益需求管理、产品创新方法等课程。
曾为:复旦软件学院客座讲师;上海敏捷理论推广社区组织者;TiD讲师;ScruGathering讲师;敏捷之旅组织者、演讲者;埃里克森专业教练。
相关文章
敏捷教练的自我修养 之 语言与心理
激活组织活力的6个秘密
敏捷教练的6顶帽子
敏捷教练之教练金字塔
不要轻易评判别人
敏捷教练之观睛
海豚寓言与教练原理
敏捷运作中的虚与实
敏捷文化小谈
团队训练之咨询与教练
团队训练之空间位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