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一词,曾于三处闻。
初识于采铜《精进—如何做一个厉害的人》一书,在书的开篇,采铜将这个词定义为“用持续精确地努力,撬动更大的可能”,而精进之目的,即在于“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见于佛语,为佛教术语,六度之一,又称皮梨耶波罗蜜,见于巴利文与梵文:viriya(这是一句没营养的话…),意思就是多行善,少作恶,克服懒惰与松懈,此处“精进”的目的在于完成解脱,大彻大悟。
最近,又在稻盛和夫的《活法》一书中看到了这个词,他所谓的“精进”,就是指一心扑在工作上,专心致志于眼前所从事的工作,从而达到砥砺人格,提高修养的目的。
顺便说一句,稻盛和夫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缔造了两个世界五百强的企业的人,他也对佛教中的许多想法有所青睐(和乔帮主一样)。
宗教中的观点,并非所有人都能领悟,若论及教门之别,更难普适。采铜的《精进》我也曾为大家推荐过,还称他为“知乎精神”的代言人之一,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采铜给了非常具体易实施的方法,按理说这是好事,但也正是由于方法过于具体,就难以适应不同人之间的差异性,也很容易被淘汰。所以稻盛和夫的想法就这样走进了我心里。
我之所以认同他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解决了一个困扰我很久的难题——
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在哪里?
这就是我说的那个很严肃、不许笑的问题。(不许笑)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我想不明白,为何如今很多人 仓廪实而不知礼节,衣食足却不识荣辱,充分享受自由却倍感闭塞。按理说,只要肯努力,就什么东西也可以得到,大部分梦想也可以实现。但社会却弥漫着颓废、悲观的氛围,有些人甘愿成为丑闻的主角,有些人甚至主动去犯罪。
后来,我猜想,问题就出在“大部分梦想可以被实现”上面了,是我们的梦想出了问题。如果一个企业家的野心是为了赚钱,那成为首富之后的人生,人生意义何在?如果一个演员的梦想是出名,那成名之后的放纵,是否就因为人生意义的缺位?
那么,财富、成就、名誉都不能成为活着的意义,因为他们都可以在某一天被终极彻底地实现,人生也就因此碰到了天花板,剩下的日子便失去了追求。
所以能令人有追求地活着的那个东西,一定是个能永远不会穷尽的目的,但也不是一个永远实现不了的目的,换句话说,这个东西,你每一次努力都能向前一步,你可以比别人走得远,有相对高度,但走不尽,无绝对高度。
稻盛和夫认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提高身心修养,磨炼灵魂。这样听起来比较空洞,我倒偏向于比人生的意义定义为“精进”,即成长,每天都优于昨天的自己。
而精进的方法,就是专注。
精进成果的体现就是气场,特别大的人物我未曾接触过,但我接触过的很多优秀的学者,作家,创业者,他们无一不带有强大的气场,不是强势,而是一种非常厚重的感觉。
这气场与学问无关,出生于日本贫困之家的二宫尊德,虽毫无学问,但手上一根锄、一把锹,从早到晚披星戴月地劳作,最终通过辛勤的劳作,把一个凋敝的农村发展成富裕的村庄。也因为这业绩,不就就得到德川幕府的启用,在宫中与诸侯平起平坐。尽管此前并未学习任何礼仪,但是举止言谈自带威严,连神色也极尽富贵之态。
毫无疑问,全身沾满汗水和泥土、坚持劳作的“田间的精进”,已经潜移默化,扎根于内心,陶冶了人格,砥砺了精神,人品也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这与我们很多基层的工作者一样,虽然一直在小得不能称之为岗位的岗位上工作,但是通过专注的工作,形成了厚重的人格,一直被人们铭记。
“板凳要坐十年冷”就是这个道理,世界上所谓的“名人”,在各自的领域达到顶峰的人,恐怕都经历了这个过程,而“10000小时定律”强调的也是专注和坚持的力量。
精进,其实很简单,专注于所从事的事业,在昨日努力的基础上再稍加改良,必定能修炼自己的气场,而世俗的成功,大概是成长带来的赠品(bonus)。因此,虽然我文章写得很烂,但我一点不难过,你翻到我第一篇文章看看就明白为什么了,寥寥十几篇文章,单就排版一项来说,我就从直接在窗口码字到学会使用网络模板,现在又学会了使用Markdown编程语言,还开发了后台聊天功能,这是在微信上的功夫,在的直接体现就是克制着还要写两千多字,一不小心就超数,以前还靠字体占篇幅,现在有了靠内容的自信。
这都是我以前未曾设想过的。
如果是学习者,那么首先精通于一门学科是必要的,精通于一门学科所产生的领悟是极大的,因为每件事背后都隐藏着主宰一切的真理。
当然,我们可以先定一个小目标,但是错把目标当理想给人生设了限可就不好了。
*此文是由稻盛和夫《活法》一书引发的思考,老吴所提书籍,均以质量和喜好为唯二准则,不涉广告(当然也没人找老吴打广告)。
另:书还是要亲自读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