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自律计划# 阅读、写作

【017】《观念的水位》 79%

#21天自律计划# 阅读、写作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翻了下之前的记录,写作和阅读都不是很用心,今天好好写,认真写,不敷衍。阅读的都是一些小短评类的文章,作者很理性。

《从经典到经验》

阅读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也是—寸步难行,第一是对内容的不了解和不感兴趣,大多数时候完全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偶尔似懂非懂,速度相当于从沼泽里往外拽一辆马车,阅读时间也大多在20分钟以内,看不懂的就刷刷掠过,有好几次都想撒手弃书不看了…

作者关于经典这样说:一个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应该是有多少人赞美过它,而是它真的能帮助你认知你所置身的世界与你自己。如果它不能做到这一点,要么是你的功力还不够去真正读懂它,要么是它真的其实也没什么。

我:我大学建立起来的好多认知,都是听F讲的,坦白讲,我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也没有阅读的习惯,F说,要么去读书,要么去聊天,他我想就属于聊天多于读书的人,他也说要读经典,因为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而且真理往往是360度相悖于大众认知的,经典经过了时代的检验,哪个时代的人看了这本书都说好,那这本书就值得去读一读,至少里面阐述的是相对的真理。但是,我是否有能力去读懂和体会这本书呢?读书和聊天,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这半年通过交流,学习到很多。但是,我不知道怎么挑书,不知道该看哪一本,通常都是随便看。

作者:一本经典本质上都是基于哪个作者对他所处的时代问题的回答和思考,那么要真正读懂它并且读得心领神会,只能是因为:第一、你对他所处的时代以及问题有相当的了解;第二、你认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与你现在所处的时代有相似性,而且你能理解其相似性以及不同性在哪,由此批判地思考他的理解对当下的意义。

我希望指引我去读经典的,是问题意识的箭头在不断指引,而不是餐桌上的虚荣心。

现在读书不指望醍醐灌顶,更不觉得书架上会有什么“神明”,仅仅希望每一本书能推进一小点知识或带来一个小启发。

在思考自己要读什么书之前,最好问问自己,我关心的到底是什么问题,因为只有真诚的问题意识才能引向真诚的阅读—阅读如此美好,任何虚荣心的杂质都是对它的玷污。

我想了解一些跟时政、历史和外交方面的问题,目的:帮助国考的申论写作、提高政治觉悟、和面试积累。

你可能感兴趣的:(#21天自律计划# 阅读、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