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

网络上一度很流行旅行时逛逛当地菜场的风气。文艺气息扑面而来。那些看上去很美的照片、极具小清新气质的视频,五颜六色的果蔬、竹制的盛具……各式符号,让文艺旅行更具美好的生活气息。

n多年前,我爸还是家乡科协的司机,当年跟着扶贫办往各个乡镇派发上级赠送的书籍。我在一堆农机具科普小册子当中一眼相中了一套徐静蕾的越南旅行写真集。在那个年代算是比较前卫了?即使现在看来略显“杀马特”,仍然渐渐将菜市场带成了“文艺男女旅行十大必备场景之一”。

但其实,你家门口的菜市场,你也这么有情怀地赏玩过吗?

我跟着父母逛菜市场,也是最近五六年才开始的。此前买菜做饭洗衣打扫卫生从来不是我的关注点。近几年在家停留的时间逐年缩短,偶尔起个大早的时候,才会跟着爸妈当提菜苦力。也是这几年,才发现逛菜市场的确很逗。比起码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蔬果,买卖双方其实更加吸引人。

——“多钱一斤?/你这多钱?”——

我妈买菜有个特点,爱问。

我怀疑这不是我妈一个人的特点。因为网上经常有段子说,妈妈们报得了一口好菜价,比当年陕西一套六点新闻结束时后面的今日菜价还要精准。我想,这功力应该都是妈妈们一个摊位一个摊位问出来的。沿着菜场的走道,我妈妈能做到像市场菜价监督员一般走一路问一路,还不讨嫌。大部分菜农是不会介意妈妈这种买菜风格的。这让我很惊叹,卖菜的叔叔阿姨对我妈这种买菜方式已然习惯,甚至于非常豁达。你问,我就答。你再问,我再答。要买就撑袋子拿称,给你称斤秤两就行。很少有嫌弃得不理不睬之说。起初我是非常尴尬的。我认为你要买就买,不买就别问。你这边走边问,腿脚都不在人家摊位前多站几秒,哪里像是认真买菜的,谁愿意搭理你?谁爱搭理你呀?但是我妈很有理,我妈说:“诶!那我要问清楚么!菜都差不多,一眼看过去都知道新不新鲜。我要把价问清楚么。货比三家,我肯定要找便宜的么。特别是附近人家自己种菜的菜农,那菜又新鲜又便宜,不算摊位成本,人家早早卖完早收摊,我就找这种的么!”

我妈太有理,以至于我竟无语凝噎。

但是我妈这一招在南方,至少在重庆是行不通的。

2016年我在重庆暂居,妹妹也短期停留。我妈和大姨过来玩了一个月,这两位“移动的厨房”准备在重庆大展身手,为我和妹妹买菜做饭。她们逛完菜场有两个感悟。

1)南方的菜,真新鲜!菜叶子,真绿!!比家乡的菜看着好多了!(当然,价也高一截儿)

2)南方菜贩,挺骄傲的。问他菜多钱,不理人。多问一句,人家䁾一你眼,懒懒抬起一根手指,指向摊前的人工写的小纸板,就算结束对话了。

总结一句,菜好着呢,人不咋活泛。


菜市场_第1张图片

—— “便宜些、便宜些。行了行了,可以了,五毛钱就对了。 ”——

今天陪妈逛早市,问好了价钱,在茄子摊前挑挑拣拣。听见咚咚咚响声,原来一位老阿姨兜了三个小圆茄,茄子没兜住,全掉出来了。她一边笑一边捡,随后直起腰,掏出五毛钱,递给卖茄子的大叔。大叔叼着旱烟袋:“诶!还没称呢,就给五毛。那三个疙瘩那么大,你五毛钱哪够?” 原来是阿姨捡了几颗圆茄,自作主张就准备付帐。阿姨抖着五毛,冲着大叔笑:“便宜些、便宜些。行了行了,可以了,五毛钱就对了。 ” 我顿觉惊讶,这对儿大叔阿姨不像是老熟人,就是普通买主卖主。我们这边刚说完一块钱一斤呢,这阿姨就自己估摸着强买了啊?双方就这么你说一句我言一声,谁也不恼,谁也不气。几个回合之后,大叔败下阵来,也就随那位阿姨去了!

谁家买卖是这样的?!

我问大叔:“你俩认识呀?我们买还称呢,那个阿姨不用称,五毛就买三个啊?!”

茄子大叔特别淡定:“卖菜么,弄那么认真干撒?想称了称,不称了看着给。老婆子都想好了,我还能咋?”

直到我妈买完茄子,我还一路碎碎叨叨这场交易。妈听烦了,扔下一句:“哎呀,这常见得很。人都看得开,不计较这些!”

你说这买菜卖菜有啥情趣?还真有。方寸之间自有好玩逗趣的梗,往深入的想,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事呢!

算了,咱还是不深沉了。

好玩,就是这么好玩。生动,就是这么生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