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格物致知
判断一个学习者水平如何,就是要看他是否主动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是否有新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并始终保持创造性,才能保证知识的精进。
(一)学习是知识领域的不断深入和拓展
(1)专业知识在应用中得到深化
学习是一种丰富的形态,是知识的拓展,是专业领域的扩张过程。在学习活动的这个阶段,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2)推理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
辩论也是一种运用知识拓展技能的方式,是对一种想法、一个概念反复演练的另一种形式的“即兴演奏”。
(二)知用合一的学习方法
(1)学习内容具体化有利于知识的深入理解
把一种专业技能运用到其他领域的过程,可能根源于人类最古老的学习方式——模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高技术高中的玩法手册中找出一页,然后把我们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
我们通常太担心自己会失败,以至不愿意付诸实践。然而,一旦对知识和技能获得一些初步的理解,用心进行过一些练习,我们就需要用明确的、专门的方法加以磨炼
(2)教授知识也是一种对知识的应用
去实际应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教别人。以教为学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很多成功项目的驱动力。专家容克威斯特说:“为了学习知识,我会有意识地强迫自己回答一些比以前遇到的难一点的问题。”
(三)创造性助推知识的精进
(1)不确定性是创新的源泉
一个人要想扩大知识范围,需要一种创造力,需要对新奇感和不确定性保持热情。在任何一个领域,如果你对这项技能没有期望,那就真的不太可能掌握它;如果你认定了学习就是收集信息或者掌握一套僵化的程序,你自然不觉得有必要以更深刻的方式磨炼你的技能。
(2)社会多样性带来多样的思维模式
我们身边的人对我们如何思考会有很深的影响,不同背景的人对同样的专业知识也会提供不同形态的解读。
必须牢记:交易的本质是一场争论。多数时候,有效的市场是因为群体有一种智慧。当群体的意见被平均展示出来时,一般来说,这样的意见比单一个体的意见更准确。
需要记住一个要点:多样的群体带来多样的思维模式。当我们与他人相处时,我们可能会进行更复杂的思考。希恩·莱文来自得克萨斯大学,曾经研究过不同族裔背景的人处于群体中是如何思考的。莱文发现,种族差异会促使人们对事物进行更多的思考。
(3)质疑能够培养好奇心和创造性
多样化的学习形式需要一些质疑精神。为了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了扩展知识领域,我们必须要有所质疑,能够提出问题,甚至有些反叛精神。从学习角度说,我们应当有类似的认识,应当把我们的知识不断运用到各种领域中去尝试。判断一个学习者水平如何,就是要看他是否主动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以及是否有新想法。
第五章:融会贯通
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发现知识背后的规律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化思维是必不可少的,而构成系统化思维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推论假设、实验验证、类比推理等。
(一)知识的深层体系帮助我们实现学习的终极目的
(1)系统化思维促进知识体系的深层理解
他们可以把学到的知识用于这种新的环境中。因为他们的知识属于更丰富的思维系统的一部分,所以会变得更加灵活可用。
在各自的领域里,专家们能够理解事物是如何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并明了深层特征就是概念或技巧,从而深度系统的理解剖析,因此他们能够通过混乱复杂的表象发现问题的本质。
(2)假设的思维方式强化理解的深度
从远古先贤到众多现代作家,假设可以帮助人们思考一个观念是如何由各个部分组成的,也促使人们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
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从此以后不能说话了,你会怎么样?
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是”或“否”就可以回答的。如果多花点时间思考一下可能的答案,你就会思考出一个体系,你会想如果以后不能说话了,那怎么再和朋友们交流?如何与同事来往?怎么继续与以前见过的人打交道?
我们可以多练习一些假设问题。如果你正在试图解决一个难题,可以问问自己“如果……会怎样”的问题,比如,如果我们拥有更多的时间会怎样?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人手会怎样?如果我们有更多的资源会怎样?这些问题的答案通常是具有启发性的,会让我们对问题所包含的各种因素组合产生系统化的认识。
培养系统化思维的一种方式就是建立科学流程。一般步骤如下:
1. 查看事实性的证据。 2. 建立一套理论。 3. 检验这套理论。 4. 形成结论。 非常有趣的是,这套科学流程与“如果……会怎样”的问题没多大区别。这是一个建立在具体数据上的推理过程,这两种方式都要求人们按照相互关联的方式进行思考,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形成系统化的理解。
(3)实验可以理解知识的底层逻辑
当学习活动到达内在联系阶段时,专门的实验就是理解一个专业领域底层关系体系的强大方法。维恩对逻辑的错综复杂非常痴迷。逻辑通常都是围绕着三段论进行的。这个经典的三段论表述如下: 所有人终有一死。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终有一死。
2014年,谷歌曾经在公司首页张贴了一张维恩图,来纪念这位英国哲学家。 我们把这个内容用概念图展示如下:
(三)知识与技能的联动运行
(1) 类比是理清深层关系的驱动力
类比即通过比较进行学习的方式。也就是说,对关系的思考需要一个驱动力,这个驱动力就是类比的思维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类比看起来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对内在关系的思考。从学习活动角度看,这种类比的学习方式有着更深刻的意义。类比的核心在于比较,确切地说,类比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新事物和不同的事物。
(2)类比是思维深化的有效辅助手段
为了更好地理解类比如何帮助人们,当人们借助类比来理解某些事物时,需要把事物或想法之间的相似性确切地描述出来。例如在肿瘤治疗的案例中,如果把作为类比的事物并排放在一起或者前后相邻地播放,人们就更容易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类比是推理的动力
类比之所以发挥作用,还在于它会激发人们提出一系列问题:这两者的相似之处是什么?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两者可以比较?
类比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分类,会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分组,以及构成一个分组的具体因素。类比可以让思想或者事物的区别更加明显,是一种从相似进而发现相异的学习路径。
(四)解决问题是学习方法的积极应用
(1)在知识的相互关联中发现问题的本质
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前面提到的相互联系的学习方法,把我们面对的实际问题与所学知识关联。其之所以重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解决问题本身就是重要的,我们经常需要学习新的技能,目的就是要解决问题;
其次,如果掌握的知识是相互关联的,那么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更强。理解知识的深层结构体系,可以让人们在不同的场景下懂得如何有效利用知识。实际上,解决问题可归结为类比推理的过程。
(2)波利亚系统化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解决问题与学习活动类似,是一种方法、一个流程。
斯坦福大学专家波利亚详细规划出了分为4个阶段的系统化方法:
第一阶段: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需要观察和发现问题的核心概念和性质。波利亚说:“你一定要真正理解你的问题——未知的问题是什么?你掌握了哪些数据?”
第二阶段:规划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需要规划出如何解决问题。波利亚说:“发现已有数据与未知问题的关联。”
第三阶段:计划实施阶段。这是一个执行和验证的过程。波利亚说:“看看你能否证明你的想法。”
第四阶段:回顾阶段,或者称为“从解决方案中学习”的阶段。通过观察解决问题的结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人们可以夯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他认为人们应当“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问自己:“如果是我面临这个问题,我该怎么解决?” 这类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着惊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