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vue3.0技术分享会

记一次vue3.0技术分享会

记录了我在组内的技术分享, 有同样需求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分享全程下来时间大约1小时

一. 版本

当前还处于 beta版本, 想要正式使用在项目里还需要一段的时间, 但是结构与api变化应该不大了.

这里列出的并不全, 但是够用了
1. alpha 内测版本
2. beta  公测版本
3. Gamma 正式发布的候选版本
4. Final 正式版
5. plus  增强版
6. full  完全版 
7. Trial 试用版(一般有时间或者功能限制)

二. 介绍

  1. 学一门新鲜的技术,就像练习王者荣耀新出的英雄一样, 探索他的好玩之处可以给开发者带来快乐, 使用新的好的技术会让工作更愉悦

  2. 这个版本的vue 类似"我的世界", 全部都是一个个方块组成, 不要小看方块, 方块多了甚至可以组成圆形(量变引起质变), 新鲜的玩法才能激发我们的兴趣

三. vue3.0的环境搭建

准备一套搭建好的环境防治到时候出现意外, 现场再按照步骤搭建一版, 每一步都不要落下能让大家更好的理解.
  1. npm install -g @vue/cli  cli升级到4版本

  2. 随便创建个项目, vue create next-test

  3. 选择配置最好把router与vuex一起选上, 方便后续升级

  4. vue add vue-next   cli提供的进化到下一版本的命令, 执行后自动将router, vuex 升级到alpha版.

四. vue3.0重要的优化

  1. 模板编译速度的提升, 对静态数据的跳过处理.
  2. 对数组的监控
  3. 对ts有了很好的支持
  4. 对2.x版本的完全兼容
  5. 可以有多个根节点 (也有bug, 比如外层开了display:flex 那么里面会收到影响, 也就是说布局更灵活但也更要小心, 总之请对自己与他人的代码负责)
  6. 支持Source map, 虽然没演示但是这点真的重要

五. vuex, router, vue 初始化写法的变化

vue:
import { createApp } from 'vue';
import App from './App.vue'
import router from './router'
import store from './store'

// 方法一. 创建实例变成了链式, 直接写下去感觉语义与结构有点模糊, 但是我们要理解vue这样做的良苦用心, 前端趋近于函数化.
// createApp(App).use(router).use(store).mount('#app')

// 方法二.
const app = createApp(App);
app.use(router);
app.use(store);
app.mount('#app');
vuex:
import { createStore } from 'vuex'
// 专门创建实例的一个方法
export default createStore({
  state: {
  },
  mutations: {
  },
  actions: {
  },
  modules: {
  }
});
router
import { createRouter, createWebHistory } from 'vue-router';
import Home from '../views/Home.vue'

const routes = [
  {
    path: '/',
    name: 'Home',
    component: Home
  }
]

const router = createRouter({
// 专门创建history的函数
  history: createWebHistory(process.env.BASE_URL),
  routes
})

export default router

六. 变量的定义

1: ref

import { ref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 1: 这个版本基本逻辑都在setup里面完成了, 有人说把他当成2.x的data.
  setup() {
    // 2: 定义一个追踪的变量,也就是双向绑定.
    const n = ref(1); // 生成的n是一个对象, 这样方便vue去监控它
    function addN() {
      n.value++; // 注意这里要使用.value的形式, 因为n是对象↑, value才是他的值
    }
    return {
      n,   // 返回出去页面的template才可以使用它, {{n}} 不需要.value
      addN
    }
  }
 }

2: reactive

import { reactive, toRefs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 注意事项: reactive的对象不可以结构返回或导入, 会导致失去响应式
    const obj = reactive({
      name: "金毛",
      age: 4
    });
    function addObj() {
      obj.age++;
    }
    return {
      ...obj, // 这样写不好, 里面会失去响应式
      obj, // 这样写那么外面就要都基于obj来调取, 类型{{obj.age}}
      ...toRefs(obj) // 必须是reactive生成的对象, 普通对象不可以, 他把每一项都拿出来包了一下, 我们可以这样用了 {{age}}, 放心咱们多深的obj也可以响应
    }
  }
 }

7. 之前的ref何去何从

这个老兄被别人抢了关键词, 也只能自己改改写法了
  
第一步, 在dom上面定义, 他会有一个回调
  • v-for 出来的ref
  • 可以写为表达式的形式, 可以推导出vue是如何实现的
  • vue2.x的时候v-for不用这么麻烦, 直接写上去会被组装成数组
  • {{item}}
import { ref, onMounted, onBeforeUpdate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 2: 定义一个变量接收dom, 名字无所谓, 但是与dom统一的话会有很好的语义化
    const content = ref(null);
    const items = ref([]);

    // 4: 在生命周期下, 这个值已经完成了变化, 所以当然第一时间就拿到
    onMounted(() => {
      console.log(content.value);
      console.log("li标签组", items.value);
    });

    // 5: 确保在每次变更之前重置引用
    onBeforeUpdate(() => {
      items.value = [];
    });

    // 3: 返出去的名称要与dom的ref相同, 这样就可以接收到dom的回调
    return {
      content,
      items
    };
  }
};

8. 生命周期



9. 路由



10. vuex

import { createStore } from 'vuex'

// 难道前端趋势只有函数这一种吗
export default createStore({
  state: {
    name:'牛逼, 你拿到我了',
    age: 24,
    a:'白',
    b:'黑'
  },
  mutations: {
    updateName(state, n){
      state.name += n
    }
  },
  actions: {
    deferName(store) {
     setTimeout(()=>{
       // 必须只有commit可以修改值, 这个设定我比较反对, 可以讨论
       // vuex本身结构就很拖沓, 定义域使用个人都不喜欢
      store.state.name = '牛逼, 你改回来了'
     },1000)
    }
  },
  getters: {
    fullName(state){ return `${state.a} - + -${state.b}` }
  },
  modules: {
  }
});


11. composition(这个可能是最重要的改革了)

前端算是面向函数编程, 各种规范也都趋近于函数化
composition使得前端工程师的编程规范, 更接近于原生js,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几年前前端需要模板来进行'规则化', 现在前端又想要更多的自由.
开发工程而不是插件的话, 还是不要使用mixin了, 这东西无法追溯来源, 搞得语义太差了, 我们要对它说'no'.
举例子的变量命名有点low, 抱歉~~


写在任何地方, 然后导入就成了mixin


import { reactive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
  const n3 = reactive({
    name: 'mixin',
    value: 1
  })
  const addN3=()=>{
    n3.value++
  }
  return {
    n3,
    addN3
  }
}

12. 插件的新思路

// 开发插件并不一定要挂载到vue的原型上
// 导致vue原型臃肿, 命名冲突等等(比如两个ui都叫 message)
// 原理就是 provide 和 inject, 依赖注入.

import {provide, inject} from 'vue';

// 这里使用symbol就不会造成变量名的冲突了, 这个命名权交给用户才是真正合理的架构设计
const StoreSymbol = Symbol()

export function provideString(store){
  provide(StoreSymbol, store)
}

export function useString() {

  const store = inject(StoreSymbol)

  return store
}

app.vue页面统一的初始化一下

export default {
  setup(){
    // 一些初始化'配置/操作'可以在这里进行
    // 需要放在对应的根节点, 因为依赖provide 和 inject
     provideString({
       a:'可能我是axios',
       b:'可能我是一个message弹框'
     })
  }
}

在需要使用的组件里面接收



13. 新观察者



13. 新计算属性

别看watchEffect带个'watch',但是他的功能可以归为计算属性里面


14. customRef防抖

当然这里说的'防抖'不是重点, 重点是这种代码的思维


15. 组件与注入

父级



子组件



16. 总结

每次看到新技术都会感觉挺好玩的, 一成不变的生活会太无趣了, 在某些方面讲vue失去了一些本来的优势, 但是人家可以兼容vue2.x那就没的说了, 作为分享会的稿子的话时间差不多一个小时, 最好每个点都现场手敲, 光让大家看已经写好的代码会走神的, 我在学习视频的时候最不喜欢的就是老师说"这个我就不演示了".
这次就这么多, 希望和你一起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vue.js,前端,javascript,vue-router,vu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