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我们从Cloud Native走到Edge Native,需要面临哪些挑战,它们各自的特点又是什么,IoT行业会迎来变革吗?
云原生、边缘计算,都是这两年的技术热词。
那么,当我们从Cloud Native走到Edge Native,需要面临哪些挑战,它们各自的特点又是什么,IoT行业会迎来变革吗?且听华为云IoT服务首席架构师王启军慢慢道来。
我如何成为云原生的忠实信徒和布道者?
写书、写公众号……王启军算是程序员中少有的,喜欢用文字记录工作和分享生活、心思细腻的技术大牛。在王启军的公众号中,他写过一篇《My Team》的文章,里面记录了早年带团队成长的心得。
在推进华为云Cloud Native、微服务架构落地期间,他将自己积累的技术实践整理出一本书——《持续演进的Cloud Native:云原生架构下微服务最佳实践》。
对于王启军来说,每接触一个新的技术领域,都是一次自我挑战和升华,随之而来的是越过高山的成就感,这股学习钻研的劲一直伴随着他工作内容的始终——从研究云服务架构到IoT。
这个过程中,王启军也亲历了云计算行业的技术迭代变迁。
在工作的前五年,他一直痴迷于技术在大规模、高并发、极致性能等方向,那时候既没有云原生,也没有微服务架构的概念,但实际上两者方向是一致的。当时王启军致力于用分布式、服务化、无状态、去中心化去实现一个高可用的系统;通过云计算、平台化实现能力沉淀,最大化重用;通过CI/CD实现快速反馈。
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周边的人对这些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认同感,存在很多质疑,这也很正常,只有确实经历过,才能义无反顾的坚持到底。”
王启军在技术上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和韧性在其中,偶然间他了解到云原生,一拍即合。“云原生从架构、流程、文化三个角度上很好的描述了我的想法。此后,我成为了云原生的忠实信徒和布道者。”
那么,什么才是云原生?云原生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王启军认为:云原生是一组最佳实践,如果你按照这种思想去设计、开发、测试、维护软件,能够发挥出云的最大价值,也就是说,你可以重用云的能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快速、更高质量的提供服务。
如今,随着Docker、Kubernetes的飞速发展,云原生、微服务架构在技术领域可谓家喻户晓,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业务开发的首选。
从云原生到边缘计算,边云协同是趋势
之后,随着王启军工作的变化,他开始将研究视角转到IoT领域。
IoT的关键是每个单独智能硬件的互联互通,且要满足低功耗、低时延、高安全等要求,所以在IoT领域,边缘计算非常重要。
举个例子,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用云去替代传统的数据中心,但还是有很多业务场景没办法直接上云:
- 数据比较敏感,例如园区涉及到个人隐私,工业涉及到商业机密;
- 数据量非常大,如果上云,需要消耗大量的带宽,成本比较高;
- 上云的时延会比较高。
物联网下的很多业务场景都是如此。IoT主要连接各种各样的设备,然后把数据报上来,再给设备发送指令,这些设备的数据在某些场景下是敏感且重要的。
也许会有人提议,既然上云不可行,那就自建数据中心,构建自己的私有云。但这种模式也存在各种问题:首先工作量巨大,其次不是所有团队都能做到更高的SLA,最关键的是它无法享受到公有云带来的体验。在公有云的模式下,不需要自己运维,服务会自动升级,还有云服务提供商保障业务的可靠、安全。
在王启军看来,边云协同是最佳解决方案之一。
“数据不上云,连一根线,远程运维、升级,你还是能够享受到云服务,数据又不会跑出自己的数据中心。这在物联网场景下是非常受欢迎的。”
所以在IoT场景下,整体架构就分成了多层:公有云——混合云——智能站点——IoT边缘。其中,智能站点是华为云IoT在边缘侧的一个服务,类似于边缘云或者雾计算,通常3台物理机起步,可以处理边缘侧的大部分业务。
另外,王启军还着重强调了华为云IoT的另外两个关键能力。
1、什么设备都能接。物联网本质上是连接万物,目前整个行业的协议种类非常多,来自不同厂家的硬件,协议千差万别。如果基于这些硬件构建应用的话,仅适配的工作量就非常巨大,华为云IoT设备连接管理服务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什么设备都能接。
2、什么场景都能接。华为云IoT服务支持公有云、混合云、边缘云、网关等多种接入方式,能够满足各种千差万别的应用场景。
边缘不会取代公有云
谈到边云协同,就不得不提Edge Native,它是Cloud Native在边缘的一种延伸,除了继承Cloud Native的一些能力之外,Edge Native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1、本地资源受限,无法弹性伸缩,可以把公有云作为一种扩展,无法像公有云一样使用额外的资源进行升级,只能滚动升级。
2、扩展性要求很高,因为实际上边缘的场景很多,对性能要求的跨度很大,必须保持架构的扩展性以应对不同的场景。
3、如果按照传统的运维方式,无法达到公有云的可靠性。Edge Native需要做到一键安装,极简运维,运维是它的核心能力,例如机柜断电、服务器故障,需要做到自动恢复。
4、Cloud Native强调的是DevOps、快速反馈,而Edge Native升级限制比较多,没办法快速升级生产环境,需要有一套仿真环境让开发人员得到快速反馈。
也就是说,“Edge Native”应用的一系列特殊需求,如离线自治、故障自愈以及超大规模节点管理等,对Cloud Native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今,虽然边缘的势头越来越猛,但终归还是无法脱离云服务来谈它。王启军总结道,“从长远来看,边缘不会取代公有云,它会作为公有云的一种辅助,成为云的延伸。同时,物联网会变成互联网之上的一个更大的网络,IoT、AI、5G、区块链等关键技术的成熟会促进边缘的快速发展,会帮助人类进入智能时代。”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智简联接,万物互联】华为云·云享专家王启军:从中心到边缘,IoT正变为互联网之上的一张大网》,原文作者:我们都是云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