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

第一天总结
OSI的分层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应用层:抽象语言》》编码
表示层:编码》》进制
会话层:提供会话层地址
传输层:TCP/UDP 分段(受MTU限制) 端口号
网络层:IP—Internet协议 互联网协议 IP地址
数据链路层=逻辑链路控制层LLC+介质访问制层MAC
物理层:中继器 集线器
要求:网桥-交换机-工作在介质访问控制层
0.提供端口密度
1.无限的传输距离
2.没有冲突-所有节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自己的数据
3.单播一对一传输数据
速率约等(带宽/8)*85%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1、当数据帧进入交换机后,交换机先查看数据中的源MAC地址,之后将该数据进入的接口与该mac映射记录到本地的MAC表中;再查看数据帧中的目标mac地址,基于目标mac地址查看本地的mac表;若表中存在记录将仅从该记录的接口转发数据;–单播
2、若没有目标mac地址对应的接口记录,将洪泛该数据—除流量的进入接口外,其他所有接口复制转出

大—无限距离、无冲突、单播—交换机—二层设备—MAC地址—洪泛—洪泛的范围—路由器—IP地址 ---- ARP —广播 —广播域(洪泛域)

IPV4地址:32位二进制构成 存在网络位和主机位的区分;网络位用于标识所在的范围
使用点分十进制标识 192.168.1.1
ARP:地址解析协议 –通过对端的一种地址来获取对端另一地址的方法
广播:在一个洪泛范围内,迫使交换机将一个数据进行洪泛转发;
PC访问其他设备时,先基于目标的ip地址判断是否和本地处于同一广播域;若在同一范围,将先通过ARP广播获取对端的mac地址,再进行单播通讯;若与目标不在同一广播域,将封装目标mac地址为本地的网关接口地址,来将流量转发到路由器处,由路由器代为转发;
DNS:域名解析服
HTTP服务器—超文本传输
MTU:最大传输单元 默认1500
端口号 :0-65535 1-1023 注明端口 1024-65535 高端口—动态端口
终端设备访问服务器 — 终端设备在动态端口中随机调用一个编号来标识自己的程序
服务器使用注明的端口来标识对应的服务

UDP:用户数据报文协议 –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
仅完成传输的基本工作—分段、端口号
TCP—传输控制协议 – 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
在完成了传输层的基础工作以外,还需要保障传输的可靠性
面向连接—3次握手 建立端到端的虚链路
可靠性—4种可靠传输机制— 确认、排序、重传、流控(滑动窗口)
封装: 设备将数据从高层向底层加工处理的过程— 过程中数据包将越来越大
解封装:设备对数据的识别过程,过程中数据将越来越小;与封装相反
7层模型—OSI参考模型 TCP/IP协议栈道模型—真实使用的模型

PDU:协议数据单元 对不同层封装的数据单位标识
应用层—数据报文
传输层—段
网络层—包
数据链路层—帧
物理层—比特流

ARP:通过对端的一种地址来获取对端的另一种地址
正向ARP – 已知对端的ip地址,通过广播来获取对端的MAC地址
反向ARP—已知对端的mac地址,来获取对端的ip地址
无故ARP—设备的在刚获取ip地址,或使用ip地址的过程中,对外进行正向ARP行为,但被请求的ip地址为本地使用的地址—地址冲突检测

半双工: 数据流量在一个单点时间内,只能存在一个方向;收、发是分开在不同时间进行
全双工:数据收发可以同时进行;
路由器的概念
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路由器有两大典型功能,即数据通道功能和控制功能。数据通道功能包括转发决定、转发以及输出数据链路调度等,一般由硬件来完成;控制功能一般用软件来实现,包括与相邻路由器之间的信息交换、系统配置、系统管理等。

路由器基本功能介绍

传统上,路由器工作于所谓网络7层协议模型中的第3层,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一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根据其中所含的目的地址,决定转发到哪个目的地,可能是路由器也可能就是最终目的点,并决定从哪个网络接口转发出去。这是路由器的最基本功能——数据包转发功能。

根据TCP/IP协议,路由器的数据包具体转发过程是:1.网络接口接收数据包的不同的物理网络介质,决定了不同的网络接口,如对应于10Base-T以太网,路由器有10Base-T以太网接口;对应于DDN,路由器有V.35接口。
2.根据网络物理接口,路由器调用相应的链路层以解释处理数据中的链路层协议。这一步处理主要是对数据完整性的验证。
3.在链路层完成对数据帧的完整性验证后,路由器开始处理此数据帧的IP层。根据数据帧中的目的IP地址,路由器在路由表中查找下一IP地址,并计算新的校验和。如果接收数据帧的网络接口类型与转发数据帧的网络接口类型不同,则IP数据包还可能因为最大帧长度的限制而对其进行分段或重组。
4.根据在路由表中所查到的下一IP地址,IP数据包送往相应的输出链路层,最后经网络物理输出接口发送出去。
为了维护和使用路由器,路由器还需要有配置或者说控制功能。
控制功能是由一系列规则所提供的,举例来说,可能是优先权、拒绝访问或提供记账数据。当数据包进入路由器时,这些相关的规则也同样作用于数据包。在基于软件的路由器中,这些规则被存储于一个软件数据库内,每个数据包通过时都必须与该数据库进行核对。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全称为网际协议地址,是一种在Internet上的给主机编址的方式。它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常见的IP地址分为IPv4与IPv6两大类,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
网络计算机是一种通过远程显示协议运行多用户Windows2000Server系统的客户端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终端和服务器通过TCP/IP协议和标准的局域网联结,网络计算机作为客户端将其鼠标、键盘的输入传递到终端服务器处理,服务器再把处理结果传递回客户端显示。众多的客户端可以同时登录到服务器上,仿佛同时在服务器上工作一样,它们之间的工作是相互隔离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