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整个 Python 学习生涯都没有搞明白的技术之一:面向对象。
先放美图调整下心情。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
Python 准确地说也是一门面向对象编程的语言,简称 OOP,咱已经知道在 Python 中所有的数据类型都是对象,除了 Python 设置好的以外,Python 允许程序开发者自己定义数据类型,这种由程序员自定的数据类型就是 类。
面向对象初学有门槛,学习请谨慎。
类的定义语法格式如下:
class MyClass():
代码块
...
代码块
类名的第一个字母建议大写,例如语法格式中的 MyClass。
类的内部包含属性与方法,接下来咱定义一个 “人” 类。
# 定义人类
class Person():
# 类的属性
name = "橡皮擦"
# 类的方法
def talk(self):
print("say hello")
在上述代码中,Person 是类名称,在这个类中定义了一个属性与一个方法。类的内部定义方法与函数非常相似,但是注意在类内部定义的函数可不能在称为函数了(是不是开始绕了),要叫做方法,因为只有类的对象才可以调用该方法。 方法定义时注意有一个参数为 self,牢记为固定写法,在所有类内部的方法参数中,都要写上 self 这个关键字。
在调用属性与方法之前,必须先定义一个类的对象,具体方式如下,这个操作也叫做 实例化,类的实例化操作之后就出现了对象。
对象 = 类名()
例如刚才已经定义好了一个人类,使用下述代码可以获取一个人类的对象。
# 定义对象
xiang = Person()
对象定义完毕就可以使用属性与方法了。
class Person():
# 类的属性
name = "橡皮擦"
# 类的方法
def talk(self):
print("say hello")
xiang = Person()
# 输出对象
print(xiang)
# 输出对象的属性
print(xiang.name)
# 输出对象的方法
xiang.talk()
代码运行之后,输出如下内容。
<__main__.Person object at 0x000002465F364B70>
橡皮擦
say hello
代码中的变量 xiang 就是 Person 类的一个对象,通过 xiang 对象可以读取 Person 类内的 name 属性与 talk 方法。
如果类还有其它的属性与方法,使用相同的方式即可实现。
推荐 :020 持续更新,精品小圈子每日都有新内容,干货浓度极高。
结实人脉、讨论技术 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抢先入群,跑赢同龄人!(入群无需任何费用)
点击此处,与Python开发大牛一起交流学习。
群号:745895701
申请即送:
Python软件安装包,Python实战教程
资料免费领取,包括 Python基础学习、进阶学习、爬虫、人工智能、自动化运维、自动化测试等
难度上在调高一点,建立类的同时希望初始一些数据进去,也就是初始化类,该内容是在类的内部编写一个方法,这个方法是一个特殊的方法,在编程的过程中定义类的对象将自动执行这个方法。
初始化方法名称是固定的 init,该方法在 init 左右各有两个下划线。类的初始化方法称为 构造函数(刚说了类里面叫做方法,自己就叫函数了,是不是迷糊了,这个还真没办法,大家都这么叫)。
接下来编写一个代码,当定义一个类的对象时候,默认给 Person 类的属性 name 赋值。
class Person():
# 类的属性
name = "橡皮擦"
# 构造函数
def __init__(self, in_name):
self.name = in_name
# 类的方法
def talk(self):
print("say hello")
xiang = Person('teacher')
# 输出对象
print(xiang)
# 输出对象的属性
print(xiang.name)
# 输出对象的方法
xiang.talk()
上述代码做了一些简单的变动,首先加入了 init 构造函数,注意构造函数的参数有两个,一个是 self,这个在类内部定义函数的时候是必须的,并且需要放在参数的最左边,Python 在定义一个类的对象的时候会自动传入这个参数 self。self 代表的类本身的对象。
构造函数中还有一个参数 in_name,如果设计了构造函数,并且有除了 self 以外的其它参数,那在定义 Person 对象的时候,必须传递该参数,传递进来的该参数通过 self.name 可以修改对象的属性。
说起来很绕,简单里面就是每次当我们用类定义一个对象的时候,例如下述代码:
obj1 = Person()
obj2 = Person()
上面定义了两个对象,都是依据类 Person 定义的,self 这个参数在类的内部就表示具体是哪个对象。
如果还不理解,没有问题,记住下面的话。
类声明之后,相当于你自己定义了一个数据类型,你可以使用该种数据类型的变量,只是由于面向对象的概念,把这个变量叫做对象了,对象可以调用类的属性和方法,一个类对应多个对象,那如何判断具体是哪个对象在调用类内部的属性或者方法呢,需要用到的就是 self 这个参数。
在本部分之前,在类内部设定一个初始值,直接用 name = “橡皮擦” 来完成了,学习完构造函数之后,你应该了解到通常在 Python 初始化数据时,一般放在 init 方法内。
class Person():
# 构造函数
def __init__(self, in_name, in_age):
# 属性的初始化
self.name = in_name
self.age = in_age
# 类的方法
def talk(self):
# 类中的属性,在初始化之后可以通过 self.name 调用
print(self.name)
print("say hello")
def show_age(self):
# 通过 self.age 调用初始化的年龄
print(self.age)
xiang = Person('teacher', 19)
# 输出对象
print(xiang)
# 输出对象的属性
print(xiang.name)
# 输出对象的方法
xiang.talk()
接下来要学习的是面向对象的三个基本特征之一,封装。
封装简单理解就行,先不要钻进去,理解概念,理解概念。
刚才我们使用的属性与方法都可以通过对象在类的外部访问,这些叫做公有属性与公有方法,但有些时候类内部的属性和方法不希望被外部对象进行修改,需要引入私有属性与私有方法相关概念,这种概念的引入导致了封装概念的出现。
封装就是封住类内部的东西,不叫你随便用(其实是有办法可以调用到的)。
在类内部定义私有属性非常简单,是写作上的技巧,只需要在属性前面加上两个下划线即可,即 __name。
例如在人类中定义一个秘密变量为私有属性。
class Person():
# 构造函数
def __init__(self, in_name, in_age):
# 属性的初始化
self.name = in_name
self.age = in_age
self.__secret = "我有代码洁癖" # 私有属性
# 类的方法
def talk(self):
# 类中的方法,可以访问到私有属性
print(self.__secret)
print("say hello")
def show_age(self):
print(self.age)
xiang = Person('teacher', 19)
# 尝试输出对象的私有属性
print(xiang.__secret) # 报错
# 尝试通过类的方法输出私有属性
xiang.talk()
类的内部初始化好私有属性之后,通过对象.属性名发现无法调用到私有属性,但是在类的内部是可以使用私有属性的,这种操作就叫做封装属性。
有私有属性,必然有私有方法,这两个形式一样的,在方法前面加上两个下划线,就是私有方法了。
class Person():
# 构造函数
def __init__(self, in_name, in_age):
# 属性的初始化
self.name = in_name
self.age = in_age
self.__secret = "我有代码洁癖" # 私有属性
# 类的方法
def talk(self):
# 类中的方法,可以访问到私有属性
print(self.__secret)
print("say hello")
# 类的私有方法
def __show_age(self):
print(self.age)
xiang = Person('teacher', 19)
# 尝试输出对象的私有属性
# print(xiang.__secret) # 报错
# 尝试通过类的方法输出私有属性
xiang.__show_age() # 报错
注意报错的内容,能记住就记住,熟练地找到代码错误的前提就是你碰到的代码错误足够多。
学习继承概念以前,有几个新词需要学习一下,首先类是可以继承的,其中被继承的类称为父类或者基类,继承的类称为子类或者衍生类。使用类继承最大的好处就是,父类实现的公有属性或者方法在子类中不用重新设计了。
该内容也是说起来迷糊,先看一下语法格式。
# 定义个父类
class BaseClassName():
父类的代码块
class ChildClassName(BaseClassName):
子类的代码块
继承类的时候,括号内放置父类的名称。
声明一个动物类,然后让狗类继承动物类。动物类有一个公有属性叫做 name,一个公有方法叫做 sleep。
# 定义 Animal 类
class Animal():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动物名称"
def sleep(self):
print("动物都会睡觉")
# Dog 类继承自 Animal 类
class Dog(Animal):
pass
dog = Dog()
print(dog.name)
dog.sleep()
上述代码中的 Dog 类没有任何属性与方法,只是继承了 Animal 类,就拥有了 Animal 类的公有属性与公有方法。
该继承方式,子类无法直接读取父类的私有属性或者方法,也就是下述代码是错误的。
# 定义 Animal 类
class Animal():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动物名称"
self.__secret = "秘密"
def sleep(self):
print("动物都会睡觉")
# Dog 类继承自 Animal 类
class Dog(Animal):
pass
dog = Dog()
print(dog.__secret)
dog.sleep()
在程序编写的时候,子类也可以有自己的初始化方法,即 init 方法,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子类中的属性名、方法名与父类相同的情况,此时请以子类中的属性值或方法为主。
# 定义 Animal 类
class Animal():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动物名称"
self.__secret = "秘密"
def sleep(self):
print("动物都会睡觉")
# Dog 类继承自 Animal 类
class Dog(Animal):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狗"
def sleep(self):
print("狗会睡觉")
# 父类的对象
animal = Animal()
animal.sleep()
# 子类的对象
dog = Dog()
dog.sleep()
该内容如果扩展开来就是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的最后一个 – 多态。
使用 super 函数可以在子类中调用父类的方法,具体代码如下:
# 定义 Animal 类
class Animal():
def __init__(self, a_name):
self.name = a_name
self.__secret = "秘密"
def sleep(self):
print("动物都会睡觉")
def show(self):
print("现在传递进来的名称为" + self.name)
# Dog 类继承自 Animal 类
class Dog(Animal):
def __init__(self, a_name):
# 调用父类对象的普通方法
# super().sleep()
super().__init__("动物名称" + a_name)
# 父类的对象
animal = Animal("普通动物")
animal.show()
# 子类的对象
dog = Dog("大狗狗")
dog.show()
在 Dog 类的构造函数中通过 super().init(“动物名称” + a_name) 修改了传递给父类的参数,此方案相当于通过 super 函数生成一个父类的对象,然后在调用父类的 init 方法,实现对父类的初始化操作。
多态简单理解是说父类与子类有相同方法,通过父类、子类创建出的对象调用相同的方法名出现不同的结果。更多时候多态是程序会根据对象自动去调用指定的方法,该内容具体代码实现如下: 首先定义一个函数,这个函数有一个参数即可。
def gogo(obj):
obj.say()
该函数的参数可以为任意数据类型的对象,然后在定义两个类,这两个类中需都存在 say 方法。
class Dog():
def say(self):
print("汪汪汪")
class Cat():
def say(self):
print("喵喵喵")
# 该函数会通过传进的对象进行判断是调用哪个方法。
def gogo(obj):
obj.say()
# 通过 Dog 定义一个对象
dog = Dog()
# 通过 Cat 定义一个对象
cat = Cat()
# 在 gogo 函数中传递 dog 对象
gogo(dog)
# 在 gogo 函数中传递 cat 对象
gogo(cat)
以上代码当传入函数体内部的对象更换时,输出的数据不同,这种编码的形式或者叫编码的设计思路就是多态的一种展示。
简单理解就是 同一方法因对象不同导致实现内容不同。
上文讲解的都是单一继承关系,在实际编码中很多时候会用到多重继承,就是一个类继承多个父类,语法结构如下:
class 子类名称(父类1,父类2,父类3...):
类的代码块
该内容不再进行扩展开讲解,在多重继承的时候,记住一句话就行,写在前面的父类比写在后面的父类优先级要高,也就说如果父类中都出现了同一个方法,那子类优先选择前面的父类,即上面语法格式中的 父类1。
使用 type 函数可以判断某对象的数据类型,例如下述代码:
class Dog():
def say(self):
print("汪汪汪")
class Cat():
def say(self):
print("喵喵喵")
# 通过 Dog 定义一个对象
dog = Dog()
# 通过 Cat 定义一个对象
cat = Cat()
print(type(dog))
print(type(cat))
输出内容为:
type 可以获取到对象的来源类。
isinstance 函数可以判断对象是否属于某一个类,语法格式如下:
isinstance(对象,类) # 如果对象是由类实例化而来,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lase
该函数可以判断出一个对象是否实例化自父类。
# 父类
class Animal():
pass
# 子类
class Dog(Animal):
def say(self):
print("汪汪汪")
# 子类
class Cat(Animal):
def say(self):
print("喵喵喵")
# 通过 Dog 定义一个对象
dog = Dog()
# 通过 Cat 定义一个对象
cat = Cat()
print(isinstance(dog,Dog)) # True
print(isinstance(dog,Animal)) # True
print(isinstance(cat,Animal)) # True
在之前的课程中,使用 dir 函数作用于某一对象,会得到如下内容。
该内容存在大量的 XXXX 的内容,这些就是一个对象中特殊的属性与方法。
接下来列举几个。
doc 获取文档字符串
如果一个类中声明了文档字符串,就是在类的开始用 “”" 三引号定义了一些内容,例如下述代码:
class Animal():
""""
我是文档字符串,相当于一个类的说明部分,其实我有标准的格式
橡皮擦在第一遍滚雪球的时候,就是不愿意写
"""
pass
animal = Animal()
print(animal.__doc__)
name 属性 这里留下一个思考题,就是自行查阅 name 属性是干啥的,如果理解了,以后看到下面的代码不会问为什么。
if __name__ == '__main__':
执行某些代码
特殊方法部分在第一遍滚雪球的时候,不用费力去学习了,段位还没到,学了和没学一样,如果觉得非学不可,恰好是一个求索知识的机会,这时的学习会事半功倍的。
想学习可以自行找资料,关键词为 str()、repr()、iter()。
面向对象,对于编程初学者来说,这个东西学了跟没学一样,你要坚信不只是你无法在第一遍学习的时候就完全掌握,橡皮擦老师一样的,跟橡皮擦老师一起学习的老前辈同学也是一样的,橡皮擦带过的学生也是一样的,大家都一样,99%的人都一样,坚持就对了,先知道在 Python 中也有类,也有对象就够了,时间是学习最大的利器,打卡,打卡,每天学那么一点点,3 个月后见。
最后一碗毒鸡汤
前女友和我分手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当时没什么钱,二是她猜到了我将来也不会有什么钱。 O(∩_∩)O 哈哈~
如果你有想要交流的想法、技术,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