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行业 | AI+教育,虚实之间

【引言】2020年以来,在线教育疯狂发展,不少机构把AI引入了课堂,这究竟是噱头,还是进化?

 

人工智能作为技术革命的新力量,如今已渗透进各行各业,颠覆和创新屡见不鲜,唯独教育领域,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一直不愠不火,似乎验证了多年前乔布斯的忧虑,技术赋能教育这条路,看着容易,实则艰难。

 

【1】 教育是认知 

 

新技术,尤其是象征时代趋势的人工智能技术,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可预期的巨大回报,激励着大家前赴后继,投入到这场升级运动中来,于是,世间万物皆可人工智能。

当AI+金融、制造、医疗的发展初见成效之时,AI+教育却行进缓慢,大家不禁有疑问,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教育这个老大哥为何“油盐不进”。

其实,究其本质,教育和技术的逻辑并不相同。

技术追求日新月异,而教育讲究经典传承,几十年前的技术,也许早就被淘汰了,但几千年前的道德教诲,仍在影响和约束我们。

比起关注客观世界的技术,教育始终围绕人展开,人本身的复杂,决定了教育系统的复杂。

至今,人的大脑运行、心理演变仍有许多未解之谜,而关于灵魂培养的教育,比如人是如何内化知识、如何与他人碰撞出灵感,也因此充满着未知色彩。

面对这样庞大丰富的教育系统,任何企图反客为主的技术,都难以介入,只有清楚摆正自己的位置,深刻认同教育的目的和使命,才能成为教育的合作者,而非征服者。

所以,与其他行业不同,AI+教育并非直指生产力解放,而是肩负着认知的革命,关系着人如何塑造自身的人格,以及怎样面对世界。

这个过程注定不是大刀阔斧式的,AI助力下的教育,依然保有润物无声的特质,从这个角度来看,关于近年AI+教育发展的疑问,似乎可以明朗一些。

 

【2AI+教育的虚实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玩家迎难而上,甚至视教育为永生行业,在他们看来,无论何时何地,教育行业都有取之不竭的市场和生源,正好,去年的突发疫情,打开了一个机会窗口。

如大家所见,疫情以来,在线教育的广告铺天盖地,猿辅导、作业帮、跟谁学等教育机构迎来了流量盛宴,也受到了资本的疯狂追投。

其中,多家机构以AI为卖点,比如斑马AI课、伴鱼AI课等,吸引了不少向往新技术的家庭。

这类主打AI的课程,多见于启蒙学龄段,并声称,通过AI互动课,再配合专业老师的全程辅导,以增强教育的趣味性,来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可是,许多家庭真实体验之后,和想象中的智能个性化教育,似乎并不太一样。

确实,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目前AI+教育的发展水平,褪去营销的华丽包装,仍处于初级阶段,教学活动中人工智能的参与,大多发挥着辅助作用。

被这些高大上宣传包围的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这个行业的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现实和想象的差距又有多少。

 

【3】 四大落地场景 

 

谈论了这么多,那到底什么是“AI+教育”,按照普遍定义,就是教育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并借助人工智能的技术和应用,全面提升教育公平、质量、个性化,最终实现人的成长和发展。

按照不同的教学流程,AI+教育的应用场景也可分为教、学、管、考,现阶段皆有已落地的AI应用。

具体包括,与“教”相关的智能助教、智能批改、学情分析、VR教学等;与“学”相关的拍照搜题、自适应学习、教育机器人等;与“管”相关的智慧校园、智能排课、决策支持等;与“考”相关的机器组卷阅卷、口语考评、试卷分析等。

其中,得益于近年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技术的成熟,口语测评、智能批改、拍照搜题等场景,人工智能渗透程度较高,市场反响较好,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比如,口语测评相关应用,虽然在朗读复述类表现不错,可在自由表达类等需随机应变的场合,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还较难应对。

而拍照搜题相关应用,对技术要求显然低多了,为了打造竞争壁垒,玩家们纷纷开始转移战场,从工具引流发展到内容增值以及课程服务。

而支持产品迭代的深度学习技术,也从图像识别、内容检索升级为数据挖掘、表情识别等。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人工智能渗透程度较高的,主要集中于教学的外围环节,包括课前课后的测评、练习等。

而教学的核心环节,往往渗透程度较低,智能化难度最大,比如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AI课堂等。

我们都知道,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是数据,只有具备足够的有效数据,才能构建精准的算法模型,进而应用到实际的场景中。

但是AI+教育的难点是,教学过程的数据极难获取,无论是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或是和老师互动的过程,都充斥着大量的非结构性数据。

而要实现自适应学习,也就是规模化的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必须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的升级,这也是未来AI+教育发展的核心路径。

 

【4 】国内外行业发展 

 

整体上,AI+教育产业发展至今,呈现出不断加速的态势,凭借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还有政策的鼓励、资本的加持。

近几年,下场入局的玩家们,既有线上线下的教育机构,也有教育信息化厂商、技术供应商、互联网巨头等,前者离场景和用户更近,后者更具备技术的优势。

放眼全球的AI+教育产业,其中,中美两国,在重视教育程度、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政策支持力度方面,都遥遥领先,处于AI+教育相对领先的国家行列。

研究显示,中美因国情、学情不同,AI+教育发展的业务也各有侧重。

美国人工智能教育企业的倾向排名,前三是自适应学习、语言学习相关、职前及职业教育,而中国的前三是,语言学习相关、自适应学习、虚拟教师。

从排序可看出,作为AI+教育发展目标的自适应学习,在美国获得了更为成熟的发展,而职业教育作为美国重点投入的领域,虽然在中国市场较小,但未来可能极有潜力。

经统计,全球开展AI+教育业务的企业,大概有几千个,笔者在中美两国各挑选一个,作为所处赛道表现亮眼的代表性企业,一起深入了解一下。

人工智能学习者,应该都听过Coursera,是美国的一个大型公开课网站,其中,创办者吴恩达教授的机器学习课程,广受好评。

在今年疫情的推动下,Coursera平台用户高速增长,据透露,2021年该在线教育项目将迎来首个IPO,估值可达50亿美元。

除了C端的付费课程,Coursera的B端业务,被视为未来营收的主要增长点,通过利用庞大的学习者和内容库的数据,训练相关模型,形成一定的人才评价体系,助力2000多家客户高效定制线上课程。

Coursera作为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火热的缩影,重视应试教育的中国,在K12教育赛道上,也涌现出一批领头的企业,比如松鼠AI。

松鼠AI成立于2014年,是中国最早一批针对K12学生,提供AI自适应学习方案和服务的教育机构,和卡内基梅隆大学、斯坦福大学、中科院均有深度合作,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建立了独有先进的AI学习引擎。

该学习引擎,通过多维度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千人千面地推送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帮助学生把握适当的学习节奏,并给予深入的效果评估。

和前文提到的启蒙AI课程不同,松鼠AI更贴近AI+教育发展体系的核心,尽管目前研发的自适应学习系统,功能相对简单,但这一步的跨域值得期待。

 

【5】 未来,协作 

 

最后,不管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发展,教育的本质都不会改变,即唤醒和启发,技术能做的,就是协助老师,帮助教学,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合适的教育。

未来,随着AI+教育由虚转实,笔者相信,真正的千人千面,终将实现。

 

-End-

参考资料  | 1、《AI如何赋能教育,看完这场全球大会就知道答案》,量子位;2、《2019全球人工智能教育行业研究报告》,亿欧智库;3、《2019中国AI+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艾瑞咨询

来源 | “恒源云”品牌旗下一站式AI知识平台,欢迎关注公众号【AI酱油君】

你可能感兴趣的:(AI行业新思,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