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拾荒者角色的转变——本地老人纷纷加入

由于我国至今没有实行过有效地垃圾分类回收,所有的垃圾都被混装进垃圾桶然后被垃圾车运走处理。在被市政部门拉走之前,会有一帮人翻检垃圾桶挑出纸壳和金属等可以回收的资源,他们被称为拾荒者或者拾破烂的。之前做这个行业的大部分是外地人,年纪一般都在中年以上,或男或女,连收带捡,挣得是辛苦钱。虽然又脏又累,莫小瞧了这个行业,挣的钱不见得比一般的工薪阶层少。至于那些开废品收购站的小老板,年入几百万都是轻轻松松的事儿。

如今,拾荒者的主力不再是外地人,许多本地人开始参与其中。也许你会纳闷,本地人不是不屑于拾破烂或者害怕邻居议论而不敢从事吗?以前是的,现在社会变了,一旦有人开了头,也就无所谓面子不面子了,有钱挣才是实实在在的。近几年,许多新城区的村民住上了楼房,由于已经失去土地,不需要在田地和菜园里劳动,老年人过上了安逸的生活,他们每天的生活除了坐在楼下晒太阳侃大山就是到处游玩。然而,这些劳碌了一辈子的人是不可能闲下来了。有些老人在到处游逛的过程中开始翻检垃圾桶和垃圾箱,将其中能变卖的瓶子,纸壳和金属挑出来,等攒到一定数量后卖给收破烂的小贩。近二年,还出现了收购旧衣服的小贩,以每斤三毛钱到四毛钱的价格收购老人们从垃圾桶里翻捡出的旧衣服。有人因此日进百元,获得了一份不菲的收入。

对于几乎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们来说,这些废品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以至于产生了激烈的竞争。比如小区存放垃圾桶的地方往往有几个老人在附近蹲点,每次看到有人扔垃圾就会争相上前翻检一番,如果恰巧看见送垃圾的人拿的是衣服或者其他可变卖的废品,他们就会抢先过去守着以防被人抢走。有了竞争就有了矛盾,有些楼上楼下的邻居因为这些破烂反目成仇,见面不说话甚至晒太阳都坐不到一起。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外乎是老人们节俭成性,能赚一分是一分(家里有钱的老人也会拾荒)。另外就是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尚不完善,老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感,靠子女养老不如自己手里有俩钱更安心。

从环保的角度来说,老人拾荒的行为为我们的资源循环利用做出了贡献,也算是补充了垃圾回收制度的不足。但是让耋耄老人们为了几斤纸壳子和旧衣服抢破头,难道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城市拾荒者角色的转变——本地老人纷纷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