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老师和夏广润老师写了一本书《不是谁都能创业》,客观来讲,这本书比较适合想创业的大学生来看。书里面有大段的篇幅是在讲创业的心态和创业的思路,相对来说,比较适合想创业、打算创业的人看而不是已经创业的人看。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不在于后面的”创业团队的组建和运作”、“公司注册的那些事儿”、”项目如何评估“等内容(因为这些都已经知道和经历过了),让我最有感触的反而是前面那些讲创业心态的内容。
这一部分,从书中内容的呈现方式来看,两位老师的写作思路应该是:根据自己见过的创业者,把“有问题的”或者“不靠谱的”创业者挑出来,放在桌面上细细观察,总结出他们的共性,把他们共有的问题点罗列出来。
这些能够被统计出来的问题点应该很多,但是把这些问题进行分类组合之后,就只剩下少量的问题了,这时候,两位老师再从中挑选出比较典型的、刚开始创业的人都容易出现的问题,然后在每个问题上套一个有吸引力的标题,就成为这一部分内容的章节了。
秋叶老师和夏广润老师做的事情,是把他们挑出来的这些创业者身上存在的问题、心理障碍、错误的想法变成章节的小标题,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根据这些小标题和文中的内容,去还原他们最初找出来的问题点。
当然,这是我根据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归纳出来的问题点,也许不一定是秋叶老师他们最初找出来的问题点。
问题一:有些人之所以选择创业,是因为工作不顺心,或者看到身边的人都创业了,于是跃跃欲试,但是他们自己并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创业。
问题二:有些人会以学习和积累经验的心态去创业,而这样的心态是很容易失败的。
个人比较认同这一点,创业就是要结果导向,否则就是等着失败。不过,以“积累经验的心态去创业“,和”以实践验证的心态去创业“,是不一样的。
积累经验的心态,潜意识里面的想法是“既然是在积累经验,那么即使犯了错或失败了那也没什么“,从心态上就给自己留了退路,而不会全力以赴。
实践验证的心态,潜意识里面的想法是“如果这个方法达不成目标,那就换另外一套方法”,依然是目标导向的,为了达成目标,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动用一切资源,不断的实践验证。
问题三:觉得自己这个年龄适合创业了,所以去创业。这个……呃,暂时无法理解。
问题四:为了梦想、名声或者原则,还在坚持做着一个已经被验证没有盈利的项目。
问题五:创业的梦想太大,比如说想要通过创业来“改变世界”。
问题六:以为一定要自己开公司当老板才算是“创业”,实际上,从某个意义上来说,自由职业者也算是在创业。
问题七:在创业的过程中苦大仇深,不断抱怨。
问题八:设定目标,并且想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达成目标,过于纠结目标。
关于这一点,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说:创业的过程就像是哥伦布在大海里漂泊、张骞在沙漠里跋涉一样。
第八个问题和第四个问题好像是同一个问题,有的时候,我们所想要追求的某个目标其实只是达成终极目标的一种手段而已,但在向着那个目标奔跑的路上,很多人会变得过于执着,眼中只能看到那个阶段性的目标,而忽略了最终目标。换句话说,我们常常把目标和达成目标的手段混为一谈。
书中反复提到这个问题,是不是因为这个问题在创业者中出现得比较多呢?
仔细想想,我也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去年在拍摄醒职场微视频的时候,我们的终极目标,其实是通过“微视频“这种手段,帮助职场人解决一些他们经常面临的难题。
实际上,解决人们在职场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而拍摄微视频只是达成这个目标的方法之一。
但那个时候,也许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即使知道投资回报率很低,也非要拍摄出来不可。还是忽略了一点:在创业初期,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问题九:追求完美,对自己和他人过于苛刻。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诸如“成功者所具备的9项特质“或者”成功者与普通人的思维有什么差异“之类的文章,好像只要满足了文章中所罗列出来的那些条件,就一定能成功。
然而,事实是,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限定哪种人一定会成功,哪种人一定不会成功。纵观历史,你会发现,那些曾经到达过“成功“这座山峰的人,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各不相同。
何况,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
问题十:以融资/上市作为成功的标准。
这十个点几乎都是从心态的角度来揭示问题的。
这本书后面还有一章是“选择创业项目常犯的错误“,那部分内容提出的问题点,大多是和价值观、思维角度、思考方式、做事方式相关的,也提出了10个问题点,但是书中并没有给出很明确的解决方案。
问题一:想要“做蛋糕”而不是“切蛋糕”。
问题二:不停的向投资者或者客户解释自己的产品。潜在的原因可能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客户和投资者,或者,没有找到客户和投资者的痛点。
问题三:资源匮乏却想做平台。
问题四:盈利模式太长。
问题五:没有看清大势所趋就开始盲目行动。
问题六:进入封闭型市场,和“大象“抢蛋糕。
问题七:跨行创业。
问题八:没有正确的盈利模式(好像又和问题四“撞衫“了)
问题九:给自己留后路。
问题十:把项目的成败寄托在不可控制的核心资源上。
这个章节的内容,写得比较好的地方在于,针对每一个问题,都列举了相应的案例来说明,便于读者理解。
但是,当我带着批判性思维去看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会觉得“问题一“和“问题七”有一点以偏概全了。
针对“问题一”来说,做蛋糕肯定比切蛋糕更难,投入和风险也更大,但是做蛋糕可以避免和现有市场发生直接冲突,关键看你有没有足够的资源和创新的技术来帮助你创造一个全新的品类市场。
针对“问题七”来说,跨行创业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很多人一提到跨行创业,马上想到的就是资源的匮乏,专业知识的缺失,人脉的欠缺。但是,在三种条件下,也许你也可以在跨行创业中实现突围:一是你有足够有竞争力且有创新力的商业模式,二是你有狼一样的合作伙伴而不是猪一样的队友,三是你的money可以支撑你把前面的市场铺开。
你看书的时候,也可以像我这样,先去拆解作者写书的思路和套路,然后再带着批判性思维去看书,考虑一下作者给到你的方法和知识是不是靠谱,什么情况下有效,什么情况下无效。这样一来,你看一本书才能把书中的内容和你的知识系统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