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们的教授——大师吴贤铭


教授们的教授——大师吴贤铭_第1张图片
吴贤铭教授

一位良师,一份无尽的财富,一位真正的朋友。

初夏的五月,风和日丽,绿树成阴,是北美大地一年中旅游的最好时节,尤其是五月底美国国立纪念日的大周末,传统上更是美国人举家旅游的,寻亲访友的好日子。但是对制造工业界的人来说,今年的五月却非比寻常。世界各地与制造工程有关的专家和学者,纷纷来到地处美国中南部奥克拉荷玛州的静水城,参加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举办的历史性盛会!二十世纪切削与磨削研究回顾展。老辈新秀,共蘘盛举,可谓是工程界群星荟萃,济济一堂。

切削与磨削,是现代制造工程必不可少的基础,而制造工程又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业生产的支柱。谁都知道,本世纪是人类工业生产发展速度最高,而使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阶段,值此新旧世纪交替时期,抚今追昔,人们深深缅怀和感激自二十世纪以来在切削与磨削研究中默默耕耘的先驱和大师们。在这次活动中,特别展出了从现代制造工程的开山鼻祖泰勒到老当益壮的哈呣等二十三名国际知名大师的生平及其杰出贡献。其中,有两位华裔科学家,一位伊利诺大学的赵佩之教授;另一位就是本文所要介绍的密西根大学的吴贤铭教授。

教授们的教授——大师吴贤铭_第2张图片

吴贤铭教授一九二三年出身于中国浙江省杭州,早年几经战乱,数度辍学,于一九四五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财务管理系,后曾任上海货运站站长;台北站站长。一九五四年,而立之年的吴教授负芨西域,经过二十八天的海上飘泊来到美国。他先于一九五六年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取得企业管理硕士(MBA)学位,后转学工程,分别于一九五八年,一九六二年从威斯康辛大学机械系取得学士,博士学位,时年已经三十九岁。之后,吴教授任教于威斯康辛大学,并于一九六六年倡办生产工程分部。一九八七年,吴教授应聘来到密西根大学任制造工业讲座教授。一九九零年倡办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工业与大学联合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并出任首届主任。

教授们的教授——大师吴贤铭_第3张图片

多年以来,吴教授以一介学子之身,砺砺耕耘,贡献卓著,成为制造工程界举世公认的大师及权威。他是最早将高等统计理论应用于制造工程研究的先驱。在这之前,用于工程中的统计方法总需要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假设条件,数据相互独立。吴教授指出,绝大多数工程与制造工程不满足这种条件,并且由于这种假设而失去了大量的有用信息。他进而指出并证实,不需要数据独立假设条件的时间序列分析与实际制造系统及过程有着更紧密的关系。由此,他将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和系统分析及制造理论相结合,创立了一套崭新的工程数据分析方法:动态数据系统理论(DDS)。他将这种方法推而广之,应用于天文观测,地震预报,健康统计,经济评估,以及工程监测与控制等诸多领域。尤其是对制造生产,吴教授更是独辟蹊径,发展出一套实用,有效的增进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的方法。他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在线处理,建立统计系统模型,从而进行适时监控,有效地提高了加工精度和生产率,并降低了成本。他将由此衍生出的一种方法称为“不需精密机器的精密加工法”。吴教授的这套理论,经过几十年的研究,验证,修改,实践,为现代工业生产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方法,广为美国工业界,尤其是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及克莱斯勒所采用,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教授们的教授——大师吴贤铭_第4张图片

如何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工业实践,一直是美国乃至是世界学术界面临的一大难题。对此,吴教授独树一帜,堪称典范。作为一名学者,吴教授无疑是杰出的。他曾在科学与工程刊物上发表三百多篇论文。他与学生合写的经典专著《时间序列与系统分析及其应用》,已成为学术上的一个里程碑。他身为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最高荣誉会员,制造工程学会最高荣誉会员,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会员,北美制造工程研究院(NAMRI)理事,所获各种奖项,不胜枚举。更难能可贵的是,吴教授对推动其理论的工业应用也是身先士卒,不遗余力。他常常说:工程研究的最初动机应该是工业应用。他所主持的研究项目均源于工业生产的实际过程,因而摒弃了一切与实际不符的假设条件。

教授们的教授——大师吴贤铭_第5张图片

正因为这样,吴教授与美国工业界,尤其是制造工业界建立了广泛,深入的联系。他曾任三大汽车公司在内的三十几家公司及企业的顾问。尤其是近几年来,自从来到地处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基地的密西根大学之后,吴教授如鱼得水更加专注于制造工程研究的工业应用,在他繁忙的日程表上,每周至少下厂一次,而其指挥下的博士学生和学者,则是常年在生产第一线。一九九一年后,主持了多项由美国商务部及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有三大汽车公司参与的研究项目,资助逾千万美元,丰果硕硕,有口皆碑。以至在三大汽车公司制造工程研究和主管人员,提起“山姆吴”(吴教授的英文名字),大都知道,无不称赞。一九九二年四月,当吴教授荣获“蒋氏科技成就奖”和“密西根大学卓越成就奖”后,密西根大学工学院长彼得·贝克斯,通用公司副总裁约翰·格瑞顿保格,福特汽车公司副总裁凯尼斯·科尔斯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罗伯特-路兹四人联合发起,为吴教授专们举办了盛大庆祝会,场面之隆重、热烈,开了工业和学术俩界巨子专门为一名工科教授庆贺的先河。

教授们的教授——大师吴贤铭_第6张图片

在制造工程学术界,有个为人称道的“吴氏学院”。至今吴教授共培养出一百一十四位制造工程博士,八十六位硕士,以及三十六位博士后其量之多,其质之高,在世界工程教育史上无人可比,堪称一绝。这些学生遍布世界各地,活跃于制造工程研究工作和发展的各个领域,其中有的成为美国工程科学院士,有的任制造工程师学会主席,有的任工程学刊主编等等。据统计,目前在北美各大学院校从事制造工程研究的专家学者当中,有近四分之一可溯源于吴教授。而这些学生的学生,再学生,组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吴氏学院”。从最新绘制的“吴氏学院”家譜上来看,洋洋洒洒,已有四世同堂,以至于在各届制造工程的SME,ASME年会上,新老学生相聚,长辈各通报序号,少辈则按谱认祖,传为佳话。

天份,机遇,勤奋,这三项成功条件的比例,是人们常常争论不休的话题,吴教授常常对他的子女和学生说:天份由天,机遇难求,唯有勤奋你我都可以做到。他以自己为例,称自己在工程方面并没有特别的天份,而要做成一些事,并不见得一定要有特别的天份,普通人都可以做到,只要多一份自己可以掌握的决心和毅力。吴教授从事工程研究的生涯是在三十三岁以后才从学士学位开始的,那时他并没有考取任何奖学金,而是靠勤工俭学,暑假去芝加哥附近一家高尔夫球俱乐部打工,擦皮鞋,来挣得学费和生活费的。自在威斯康辛大学任教以来,吴教授几十年如一日,每周工作七天六晚,七十小时以上。他在办公室的灯光除周六以外,每天几乎都是午夜之后才熄灯的,跟随他的青年学子,渐渐都养成了这种习惯。不堪其苦,中途而退亦不乏其人。吴教授今日的成功,就像他常常说的:对于平常人如我,天份加机遇不足一份,而勤奋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教授们的教授——大师吴贤铭_第7张图片
吴教授速写

吴贤铭教授于一九五九年与崔德娴女士结为伉俪,这对生活上相濡以沫,事业上并驾齐驱的模范夫妻,赢得了所有认识他们的中外人士的尊敬和爱戴。崔女士出生于中国上海,早年从图书馆教员做起,以一个纤纤的东方女子,一步一步升任威斯康辛大学颇具盛名的斯坦贝克农学及科学图书馆馆长,成为威斯康辛大学职位最高的华裔女性,随吴教授来到密西根大学以后,她出任科学与工程图书馆馆长。几十年来,人们常常看到他们一同上下,相互扶持的情景。尤其是崔女士,除了自己的全职工作以外,还把家中的生活琐事,操持得井井有条,使吴教授能够全力集中于自己的工作。每逢节日,或有学生毕业,被学生称为师母的崔女士会亲自下厨,烹调一席丰盛的家乡美味佳肴,请大家来家里聚会庆祝。这种聚会尤其是使远离家乡的中国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享受到家庭的欢愉,一解乡愁。毕业多年的学生相聚一起,仍对当年“师母”所给予的种种亲情与温暖津津乐道。吴教授多次对笔者说,他的任何重大决定,都是在崔女士的支持下才作出的。“对于我,她才是最重要的”这些出自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的肺腑之言,其中凝聚了多少深深的爱和浓浓的情。

教授们的教授——大师吴贤铭_第8张图片

吴教授不但淳淳教诲自己的学生不要忘本,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为提高中国制造工业水平,促进科技发展而尽心尽力。自一九七六年首次回中国后,他频繁来往于中美之间,竭力将自己所学带回中国。一九七九年,吴教授率美国生产工程代表团赴中国,并且在上海和北京两地亲自讲学,首次将其“动态数据系统”的理论传入中国,引起了国内机械工程及其它领域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广泛注意与兴趣。之后,吴教授广纳中国学生学者,提供资助和研究条件,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制造工程研究人材。这些学生学者回国以后,活跃于提高中国制造工业水平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坚骨干,其中包括学部委员,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一九八三年,由这些学生和学者发起,在中国成立了以应用研究为主体的“全国高等院校机械工程时序应用研究会”,并先后在华中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东南大学等地举办了多次全国时间序列学术会议。与此同时,在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的主持下,于一九八四年成立了时间序列分析与应用会议,由此推动了中国制造工程与生产实践的结合,缩短了这方面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初步实现了吴教授“西学中用”的宿愿。

一九九一年初,香港实业家蒋震博士,尽数捐出其资产一亿多美元,建立了“蒋氏工业慈善基金”并设立“蒋氏科学成就奖”。这项大奖的奖金达十万美元,为当今工程界最高奖项,堪称工程界的“诺贝尔奖”。该项首奖仅设一名,由包括中国科学院长周光召先生和諾贝尔奖得主李远哲先生在内的评审委员会在全世界华裔专家学者提名审查,经反复筛选,最后众望所归,颁给了吴贤铭教授。同年底,在香港举行的隆重颁奖仪式上,吴教授感慨万千,勉励全世界的华夏子孙,为中华腾飞同尽心力。之后,他将奖金十万美元全数捐出,用以继续制造工程的研究发展。

教授们的教授——大师吴贤铭_第9张图片

正当吴教授踌躇满志,雄图大展之时,却不幸由于一起医疗事故,于一九九二年十月二十八日溘然长逝,时年六十八岁。吴教授的猝逝,无疑是中美,乃至世界制造工程界的一大损失,震动了整个制造工程界。美国“纽约时报”,“世界日报”,芝加哥“美中新闻”,以及各有关工程学报,会刊,均有报道,高度评价了吴教授一生为制造工程所作的贡献。今年四月,密西根大学校长和工学院长亲自主持了大型吴贤铭教授追思会。美国制造生产工程最具权威的刊物“工业应用工程学刊”(Journalof Engineering forIndustry)今年第二期整版为吴教授而作。北美制造工程界并作出决定,从一九九四年开始举办以吴教授名字命名的国际学术会议,即“吴贤铭制造工程科学研讨会”(S.M. Wu Symposium on ManufacturingScience)。首届分两地举行,五月在美国芝加哥的西北大学,以及七月在中国北京的清华大学。

在二十世纪切削与磨削回顾展上,大会主席柯曼杜里博士特别赞扬了吴教授的杰出成就,称吴教授不能到会是这次活动的最大遗憾。在一次大型午餐会上,北美制造工程研究院长德伏尔博士专门为吴教授的一生贡献,作了十分感性的致词。称美国以及世界工程界将永远怀念吴教授,博得与会者长时间的掌声。

教授们的教授——大师吴贤铭_第10张图片

吴贤铭教授这位来自中国的学者,几十年来坚韧不拔,默默耕耘,在世界制造工程科学领域中,创出了一片灿烂的天地,赢得了海内外同行这样的尊敬和爱戴。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更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他不愧为一位美国学者在题词中由衷称赞的那样:

一位无知世界里的善良智者,

一位观望人群中的实践者,

一位超脱短浅,高瞻远瞩的思想者,

一位鄙视无信忠守诺言的长者,

一位战胜平庸不断奋进的勇士,

一位领袖,

一位良师,

一份无尽的财富

一位真正的朋友。

(写于 1993.10 , 曾刊登于《密西根新闻》,《教授们的教授》(下载))

教授们的教授——大师吴贤铭_第11张图片
教授们的教授——大师吴贤铭_第12张图片
教授们的教授——大师吴贤铭_第13张图片
教授们的教授——大师吴贤铭_第14张图片
教授们的教授——大师吴贤铭_第15张图片

吴教授纪念册《教授们的教授》,可以在这里下载:教授们的教授

教授们的教授——大师吴贤铭_第16张图片
纪念册:《教授们的教授》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授们的教授——大师吴贤铭)